摘要:這支團隊由同濟大學軟件學院2016級的孫韜、陳澤徽同學和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2015級的狄宗林同學組成,他們在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以 上海市特等獎的優異成績進入到全國決賽,並在 全國決賽的階段中取得二等獎的佳績。因受疫情影響必須居家進行工作,這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挑戰:比如溝通交流的效率會降低,比如論文寫作時的協同會滯後,還有實驗室服務器一旦出現故障,可能無法及時得到處理等等。

尚未返校的同濟ers

在家也要認真搞科研!

然鵝

實驗室、先進的儀器設備

導師的面對面指導、隊友的交流陪伴

圖書館的書籍文獻

通通沒有

論文咋辦?科研咋辦?

對於廣大程序員學子來說

居家科研?小case!

科 技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

只要你對程序、軟件感興趣

網絡中的衆多學習資料文獻正等你去挖掘研究

居家敲代碼也頗有一番風味

看看下面學霸團隊在家的正確養成姿勢呢?

看團隊

團隊介紹視頻

作品佳績

這支團隊由同濟大學軟件學院2016級的孫韜、陳澤徽同學和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2015級的狄宗林同學組成,他們在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以 上海市特等獎的優異成績進入到全國決賽,並在 全國決賽的階段中取得二等獎的佳績!

同濟首次出征全國賽的電信賽道作品!

看項目

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衛星圖像道路矢量化提取流程

基於多模態數據融合的道路提取方法

首次將GPS信號與衛星圖像相結合

革新了傳統測繪的方式

來改善道路提取的準確率和穩定性

學霸說

軟件學院

孫韜

以第一作者在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3篇、 參與Facebook的科研合作,受到5萬美元資助、“同濟大學本科生學術之星”、三年平均績點4.82、國家獎學金、在學科競賽中共獲得各類獎項10餘項。

他沉迷於用鏡頭捕捉有力瞬間、在生活中發現課題

也醉心於學術研究、不斷攀登、 居家又怎會阻擋他科研的腳步?

“ 在居家期間主要是和導師做了一些關於無監督機器學習的後續研究,還在3月5號投稿了一篇新的論文。”

首先,孫韜同學在假期中繼續進行了關於“無監督”機器學習的研究工作。所謂“無監督學習”,指的是算法在數據標註缺失的情況下進行的分類或迴歸任務。具體來說,他們希望通過無監督學習的方法,在不同地區採集的圖片數據集間進行域適應,以降低人工標註數據的負擔。近期,他們團隊已順利投稿論文一篇。

因受疫情影響必須居家進行工作,這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挑戰:比如溝通交流的效率會降低,比如論文寫作時的協同會滯後,還有實驗室服務器一旦出現故障,可能無法及時得到處理等等。雖然面臨着挑戰,但他同樣表示,這也是一種全新體驗。首先,工作的環境由實驗室變成了家,自己更爲熟悉也更加安靜和舒適,這有利於更專注的工作和思考。另一方面,雖然溝通的頻次變低了,但大家都將想法打磨成熟後再進行交流,反而助於提到溝通的質量。

其次, 這學期他還擔任了《深度學習》課程的助教工作。線上教學對許多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一次新的挑戰,課前他積極幫助老師調試網絡直播平臺,爲學生解答疑惑。由於該課程涉及到編程實踐內容,很多同學在編程配置環境中會遇到困難,他還積極幫助同學遠程調試編程環境。線上教學相比傳統課堂,其實也有不小的優勢。他感受最深的是,同學們通過線上平臺進行交流相比傳統課堂更爲積極。通過網絡直播過程中的彈幕,學生可以實時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老師則可以選擇其中有價值的問題進行鍼對性的講解。

軟件學院

陳澤徽

一行行代碼是他最強有力的語言, 他從不同的視角構建課題,努力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不斷汲取他人的優秀經驗,提升自我從未停歇!

居家敲代碼? 試過都說好!

“居家期間主要在遠程實習,利用公司的雲服務器做了一些目標檢測相關的實驗,準備把公司的工作整理成畢業課設寫成畢業論文。”

對於在家進行學術研究所遇到的困難,陳澤徽給我們提供了他的解決方案。

首先遇到的問題是, 不能去實驗室,沒法利用機器進行實驗。爲此,公司臨時 搭建了雲服務器平臺,提供了豐富的計算資源,讓他能夠擁有充足的機器進行實驗探究。

其次,他和他的團隊不能直接面對面的討論和交流,技術交流限制於文字通訊軟件。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 定期進行視頻語音會議,導師對這幾天來的的工作進行指導和建議,讓他能夠及時的調整實驗的步伐,遇到了困難也可以 及時嚮導師反饋進行討論。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狄宗林

在兩年備戰、比賽的過程中, 他從書中借鑑、參考,在心中思索、解答,不停地挑戰自己,面對最陡峭的科研高峯,也不曾畏懼!

踏實走好每一步, 居家學習也不失爲充實自我的絕妙方法!

“居家期間,最大的收穫是自己EECS的體系結構重新建立了起來,所專注的領域也不僅僅侷限於計算機視覺了,由於複習了數學課又精讀了很多經典的文章,感覺跟之前思考問題的角度有了很大的區別,也算是一個有收穫的假期吧。”

由於升學和自身背景的緣故,狄宗林需要 準備EECS學科中若干小方向的內容以應付不同學校、不同教授的 面試 。他從二月開始一輪接着一輪面試,同一個學校的面試通常第一輪是問他做過的項目,後面幾輪就發過來幾篇文章讓他 寫文章綜述。

除了準備已有成績單上的課程還需要 閱讀教授們不同方向的文章。疫情使他不能回到學校,不能去圖書館裏 借閱相關書籍,但好在還有 慕課和他自己帶回家的一本《自動控制原理》。國外和國內的培養體系不同,很多東西他都得從頭學起,他也非常感謝國外的學長經常在自己趕論文的空隙給他講解。教授的 論文大部分都是數學性很強的,經常第一遍看過去就是一頭霧水。他表示,也是由於疫情影響不能出去玩,只能憋在家裏啃公式,慢慢就從一頭霧水到了一知半解。

披荊斬棘,砥礪前行

這樣優秀的團隊無疑是我們的榜樣

他們所述的困難與挫折

因爲尚已克服而顯得雲淡風輕

他們未道的艱辛與努力

潛藏在他們熬過的日日夜夜

但都敵不過對科研的熱愛

他們每時每刻都堅定自己的理想

在科研道路上披荊斬棘,奮勇向前

我們又怎能停留在羨慕與渴望呢?

居家也能科研

付出行動便是最好的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