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界面教育梳理發現,贊助影視、綜藝的教育公司多主營在線教育業務,如gogokid、vipJr、猿輔導和掌門一對一等。不過,綜藝影視投放近年來被大量教育公司關注,但這一流量渠道的試錯成本也不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原標題 作業幫、 跟誰學 搭上熱門綜藝,教育公司能“教育市場”麼?

記者 柳書琪

繼作業幫贊助湖南衛視《嚮往的生活》第四季後,跟誰學(NYSE:GSX)也於近日官宣,旗下中小學在線網校品牌“高途課堂”與東方衛視《極限挑戰》達成合作。高途課堂方面稱,《極限挑戰》傳達的“最美奮鬥者”與其重視科技的品牌理念高度契合。

自今年2月來,遭香櫞(Citron Research)等多家機構做空5次的跟誰學開始着手解決品牌知名度的問題。此前多份做空報告數次提及跟誰學在搜索指數、App下載量和行業報告中露出情況不佳。香櫞更在首份報告中忽略了跟誰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即高途課堂。

此次跟誰學贊助《極限挑戰》也側面反映教育公司正在開始暑期班的預熱。據界面教育報道,去年暑假,在線網校公司的市場營銷費用已超過30億元,僅學而思網校一家就超過10億元。猿輔導、作業幫等在線網校第一梯隊公司紛紛下場,搶奪生源。

而今年,不僅有跟誰學這樣的新選手入局,教育公司還將焦點放在影視綜藝營銷上。

借力影視綜藝刷存在感

自2016年DaDa(原名“噠噠英語”)贊助綜藝《媽媽是超人》以來,教育公司就頻頻亮相於電視中。綜藝與影視節目也成爲教育公司爭奪流量的主戰場。

今年年初,猿輔導就在2020年央視春晚上亮相,成爲首家贊助春晚的教育公司,此外,它還贊助了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和《王牌對王牌》第五季。連在市場投放上較爲低調的 新東方 ,在2019年也參投了電視劇《帶着爸爸去留學》。而VIPKID贊助的《中餐廳3》也憑藉大熱的“明學”刷了一把存在感。

與二十年前依靠電線杆小廣告招生不同,教育公司也成爲影視和綜藝節目的“金主”,營銷門檻不斷升級。

這源於在線教育與網絡視頻的共同崛起。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8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3至2017年爲在線教育快速成長的階段。截至2018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已超過2500億元。線上投放與新型市場策略變得尤爲重要。

由於在線教育品牌的目標受衆無地域侷限,他們對線上渠道更爲偏愛。愛學習董事長兼CEO須佶成向界面教育表示,在線教育面向全國獲客,需要弱地域性的線上流量,而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僅覆蓋周邊半徑兩公里的地區,無需在全國範圍內獲取流量,可通過線下襬臺、傳單等方式獲客。

“選擇電視作爲主要媒介是因爲客廳還是K12(中小學)家庭的主場景,這些家庭的電視機打開率遠高於其他家庭。”51Talk品牌市場高級副總裁任劍曾在接受界面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互聯網渠道的費效比(投入費用與產出效益的比值)在降低的同時,電視的費效比在升高。

此外,據《2018年中國綜藝行業報告》顯示,自2016年網絡視頻崛起以來,中國綜藝發展迅猛,“爆款”頻出。電視劇在視頻類節目中也牢牢佔據着半壁江山,播放時長佔比穩定在50%以上。而網綜和影視節目的主要受衆爲18-35歲的年輕羣體,與教育消費人羣完全重合。

界面教育梳理發現,贊助影視、綜藝的教育公司多主營在線教育業務,如gogokid、vipJr、猿輔導和掌門一對一等。綜合性教育公司在投放時也主推在線業務,在贊助電視劇《少年派》時,教育巨頭 好未來 就將宣傳重心放在了“學而思網校”上。其近兩年贊助的綜藝《學而思大師課》和電視劇《少年派》中,均以植入在線教育業務爲重點。

而對於圈層小、壁壘高的教育新品類而言,綜藝營銷可達到“市場教育”的目的。優必選市場人士告訴界面教育,優必選主營的機器人品類在國內仍離大衆有一定距離。而綜藝節目覆蓋面廣、國民度高,多樣的活動形式可以降低觀衆的認知壁壘。

“品”“效”難兩全

不過,綜藝影視投放近年來被大量教育公司關注,但這一流量渠道的試錯成本也不小。

相比傳統的線上投放,影視綜藝的“起投價”要高出許多。據界面教育瞭解,教育企業在此類別的贊助投放最低也要數百萬元,價高者則需上億。據中商情報網報道,被衆多教育企業關注的熱門綜藝《爸爸去哪兒》曾叫出過5億元的高價冠名費,而即使是非冠名贊助商,費用也需數千萬級別。

大筆投入的效果卻無法預知。多位實力派演員加持的《帶着爸爸去留學》曾被觀衆寄予高期望,但最終該劇在豆瓣得分僅爲3.5,而同樣以家庭教育爲題材的《小歡喜》和《小別離》卻分別獲得8.4和7.8的評分。

即便播出後熱度與口碑雙豐收,能否爲教育企業帶來實際推動尚未可知。與今日頭條、 百度 、抖音等互聯網渠道不同,綜藝影視中的品牌露出很難實現營收轉化。“綜藝贊助對銷量的促進作用是一個長期過程,不會在短時間顯現出來。”優必選市場部人士說。

與電商轉化率相比,優必選方面稱,他們更強調 微博 話題熱度、收視率、百度指數等KPI,以此來衡量節目的播出效果。

“品牌傳播度與銷量轉化率兼顧的‘品效合一’是營銷的理想境界,但現實中往往兩頭不靠,更合適的做法是在各自極致的情況下達到‘品效協同’。”一位曾在國內大型教育集團擔任市場總監的行業人士說。他表示,影視植入以品牌爲核心,通常難以立刻形成轉化,但這對“效”的協同效果非常明顯。

但企業負責廣告投放和負責銷售的部門也會因此出現矛盾。“銷售部門覺得花錢花得沒有效果,品牌部門覺得對方沒有看到長遠好處。”一位業內人士向界面教育透露。

暑秋季招生的“流量爭奪戰”已然提前打響。但在疫情影響下,教育公司能否把握時機、將免費課用戶轉化爲付費用戶,考驗的將不只是營銷招生能力,更是教學與服務的“硬核”本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