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都喜歡請教老手或專家,希望對方能幫自己收藏的青花瓷斷斷代,實際上,如果只是想知道哪個朝代的,瓷器愛好者們都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入門。

雖說眼力的提高離不開多看多交流,以及多付“學費”,但如果有比較精簡的總結,爲什麼不看看呢。

今天小編就找到了關於元明清三個朝代的青花瓷器的特徵區分,僅供參考~

——————————————

【元】

造型:器物造型的線條古樸、自然、構圖圓弧中帶柔,大件器物爲主。

胎質:胎較粗松,帶生燒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體厚重,在圈足上能見枇杷紅(即窯紅)

底釉:影青(透明度較好)卵白或曰樞府(較渾濁)。

紋飾:運筆粗礦,自然瀟灑。以大筆寫意的花卉、人物爲主,生活氣息較濃。

青料:國產土青,進口青料

燒製工藝:砂底幾乎都有窯紅、鐵鏽斑塊、粘砂。琢器多有接口,二節或多節。

款識:至今未見

【明】

造型:渾樸、敦厚。線條圓渾柔和,構圖以弧線爲主,大件器物早期不多,晚期增多。

胎質:胎骨較細膩(較之元代),胎色白度好些,密度也較緊,但瓷化程度並不高,較之元代器體要薄而靈巧,部分好的官窯器上能見枇杷紅。

底釉:早期:白中泛青(或爲樞府釉),釉質肥厚滋潤,給人以含蓄的感覺,甚至是玉的感覺,有古典美感。後期:白度相對增強,釉質較肥厚,光澤不太強,釉色給人以深沉含蓄的感覺。

紋飾:用筆豪放,生動。題材廣泛,取於自然,多寫意,少寫生。有人爲意識,但仍以自然爲主。

青料:國產青料:浙江土青、平等青(陂塘青)、回青(佛頭青)、石子青、進口蘇麻離青。

燒製工藝:常見窯紅。釉底有縮釉、窯縫。罐類多見接口,器足根尖如鯽魚背。多爲釉底,少見砂底。底少有粘砂、跳刀痕。初有圈,砂底細膩光滑。

款識:始於永樂。宣德款式最多,有青花書款,陰、陽刻款等,楷、篆均有。

【清】

造型:輕巧、靈秀。線條挺直生硬,構圖以直線爲主,大件較多。

胎質:胎質較堅硬、緻密,瓷化程度好(所謂中國真正的瓷器),胎質細膩,胎色較白,器體較薄,很少見有枇杷紅的。

底釉:底釉發白略泛青,給人以光亮的感覺(康熙、乾隆最白,所謂漿糊白)。釉質細而薄,玻璃化程度好,色澤耀眼,有點刺眼,不夠含蓄。

紋飾:用筆纖細,嚴謹。構圖較圖案化,甚至是拘謹刻板,較多人爲意識。題材多仿古,以吉祥類圖案爲主。

青料:國產青料:石子青、明珠料、洋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