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陳文龍)8月14日上午,舊縣街道永新村與石硯村交界的小安溪河中,專業清漂隊正在清理用攔漂截污帶攔起來的漂浮物。“前幾天上游下了暴雨,漂浮物一下聚集了很多,街道昨天派出專業清漂隊進行清漂。”舊縣街道黨委委員、武裝部長陶啓倫說,這次清漂要花兩天時間,預計清漂20噸。

據瞭解,舊縣街道境內溪河總長50餘公里,其中主河道小安溪和淮遠河,分別長25公里和2公里。陶啓倫介紹,溪河水面常態化清漂是推進河長制的最基礎工作,舊縣街道將清漂分爲主河道和小支流兩個部分,主河道由街道組織專業清漂隊負責常態化清漂,小支流則由相關的村負責。

清理截污帶攔截的漂浮物。

當天上午,記者在清漂現場看到,兩隻清漂船上的隊員分工合作,一隻船負責收集竹木枝丫等可用漂浮物,運到岸邊收納點曬乾供村民利用;一隻負責打撈水白菜等不可用漂浮物,運到岸邊裝進垃圾車送到垃圾壓縮站處理。

“今天我們清完攔着的漂浮物後,整個水面都乾淨了。”陶啓倫指着河面的攔漂截污帶告訴記者,推進河長制之初,由於溪河流程長、水面寬,加之漂浮物流動性強,街道雖然組織了大量黨員幹部清漂,但效果不很理想。後來,街道引進了攔漂截污帶,設置在各支流河口、幹流水流平緩處,一下子改變了過去滿河追逐清漂的局面,既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又大大提升了清漂效果,推動了溪河常態化清漂,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基本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