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禧年後,時隔六年,2005年成龍憑藉自己從好萊塢歸來後的首部華語電影作品《新警察故事》再次提名金像獎影帝。1996年,成龍憑藉《紅番區》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同時也提名金像獎影帝。

70歲的原成家班成員太保斬獲第39屆金像獎影帝,卻把成龍大哥再次推到了輿論面前。
有喫瓜羣衆調侃到:看着太保拿下影帝,成龍“罵罵咧咧”退出了羣聊。
爲什麼?因爲金像獎,或許是成龍從影生涯裏最大的遺憾。
今年角逐影后的鄭秀文迄今爲止9提0中,已經是算是“陪跑天后”了。
可成龍金像獎影帝的成績是:10提0中——沒錯,各種榮譽加身的成龍大哥,10次角逐金像獎影帝,均鎩羽而歸。
不少人問,拿個金像獎就那麼難?
其實也不然,因爲成龍這10次提名,碰到的也都是影帝級的人物。
第1次提名:
1985年,成龍憑藉《A計劃》提名金像獎最佳男主。
可獲得影帝的,是《公僕》中的李修賢。
更有意思的是,兩部電影都是他們自編自導自演,同時兩人飾演的也都是警察。
第2次、第3次提名:
1986年,是成龍在金像獎上最有把握勝出的一年,跟今年的鄭秀文一樣,成龍憑藉《龍的心》《警察故事》上演左右互搏提名影帝,似乎這個頭銜已經是囊中之物。
無奈中間殺出個程咬金,《何必有我》裏的鄭則仕最終奪人所愛,拿走了這一屆的金像獎。
沒錯,他有個外號,叫肥貓,今天也還活躍在華語影壇。
第4次提名:
1990年,成龍以《奇蹟》角逐影帝,這一年卻碰到了同時憑藉《阿郎的故事》和《賭神》入圍影帝的發哥。
最終,發哥憑藉《阿郎的故事》斬獲影帝。
第5次提名:
1993年,成龍以《超級警察》第五次提名影帝。
這次跟他競逐的,是《92黑玫瑰對黑玫瑰》中的梁家輝。
值得一提的是,梁家輝終獲影帝,這也是他第二次獲得金像獎影帝。
第6次提名:
1994年,成龍憑藉《重案組》再度入圍角逐影帝。
此次橫刀奪愛的,是《八仙飯店》中的黃某某,他也是香港第一位憑藉限制級影片拿下影帝的演員。
第7次提名:
1996年,成龍憑藉《紅番區》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同時也提名金像獎影帝。
但在影帝角逐中,他輸給了《女人四十》裏的喬宏。彼時喬宏已經69歲,只比今年獲獎的太保小一歲。
他是當時金像獎年齡最大的影帝。
第8次提名:
1997年,成龍憑《簡單任務》再度入圍影帝候選名單。
這次搶走成龍影帝的,又是肥貓鄭則仕,他憑藉《三個受傷的警察》二度問鼎金像獎。
第9次提名:
1999年第18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成龍憑藉《我是誰》提名。
不想碰到老對手黃某某,後者憑藉在《野獸刑警》中出神入化的表演再次奪得影帝。
第10次提名:
千禧年後,時隔六年,2005年成龍憑藉自己從好萊塢歸來後的首部華語電影作品《新警察故事》再次提名金像獎影帝。
可他碰到了風頭正勁的梁朝偉,敗給《2046》中的梁朝偉後,成龍最後一次金像獎影帝之旅也敗興而歸。
成龍10次提名影帝,無一獲獎,比角逐奧斯卡的小李子還冤。
爲什麼成龍提名這麼多次,就拿不到一個影帝?
不少人言辭鑿鑿得說因爲成龍只不過算一個動作演員,沒什麼演技,本身就不該得金像獎影帝這樣的榮譽。
顯然,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但凡一個看過成龍電影作品的觀衆,肯定不會拿演技來詬病他的陪跑屬性。
從成龍大哥本身來說,我們都知道他演電影有兩個原則:
1、不演反派;
2、不被打敗。
細心的觀衆不難發現,成龍提名的10部電影中大多數都是警察角色,無論大哥演技如何,這些警察的人物形象其實都差不太多。
無所畏懼,爲人正直善良,武功高強,絕對忠誠,既能打架又能搞笑,關鍵時刻總能挺身而出。
這是成龍大哥的性格決定的,也是他作品的屬性決定的。
但這樣的角色,確實很難拿到影帝,回頭看看發哥、梁朝偉、肥貓、喬宏,他們得獎的角色都比較複雜,塑造難度比警察更大一些。
從金像獎的屬性來說,傳統上它就是一個嚴肅的獎項,偏愛文藝片,商業娛樂大片一般不會獲得主要獎項。
其實這一點跟奧斯卡有點像,像《復聯》這種電影,是拿不了最佳影片和帝后獎的。
同時,在影帝影后的選擇上,金像獎並不偏愛動作和喜劇演員。
遍數歷屆金像獎,拿到影帝的動作演員只有洪金寶一人。
而1983年洪金寶憑藉《提防小手》獲獎的時候,金像獎才發展到第2屆,甚至連頒獎禮都沒有。
李連杰拍了一輩子武打片,最後一部斬獲金像獎的《投名狀》,其實沒多少打戲,文戲居多。
如今華語功夫片的扛把子甄子丹,也就憑藉《葉問》提名過一次影帝。
強如第一打女楊紫瓊,只靠《臥虎藏龍》提名過一次影后,而憑藉《一代宗師》拿下影后的章子怡,其實也算不得武打明星。
喜劇演員就更屈指可數了。
除了第一屆的許冠文(其實沒有參考價值),後來就只有2002年星爺憑藉《少林足球》拿下的影帝了。
而相比於39屆金像獎裏的79位帝后(第二屆雙料影帝),動作和喜劇演員的佔比可以說微乎其微。
偏偏成龍大哥就是動作喜劇演員,你說氣不氣人。
其實金像獎的發展與輝煌離不開成龍,尤其在被大衆的認可度上,成龍更是居功至偉。
最初的金像獎,是香港規模很小的《電影雙週刊》雜誌辦的自娛自樂的獎項,第四屆後纔有了頒獎典禮。
直到第五屆將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頒發給成龍大哥自導自演的影片《警察故事》後,金像獎才終於不再被認爲是“與大衆的欣賞口味格格不入”的獎項。
這之後,金像獎走進了普通大衆的視野,影響力逐漸增大,並隨着香港電影的輝煌水漲船高。
其實,將視野放在整個香港電影甚至華語電影的發展史上,我們不難看出,成龍拿不拿金像獎,絲毫不會影響他在華語影壇的地位。
說白了,有數不清榮譽的成龍大哥已年近古稀,並不需要一座金像獎去證明自己的職業生涯。
可對金像獎來說,整整39年,10提0中沒有一座影帝是留給華語影壇第一人的,或許是它的損失。
有時候是獎抬高了人,有時候是人抬高了獎。
香港電影早已輝煌不再,“東方好萊塢”日漸式微。多年以後,當我們談起華語電影,不可避免地要談到成龍大哥。
談到他的功夫喜劇影響了幾代人,談到他把華語電影推向了全世界。
就像我們談起卓別林不會在意他拿了幾次奧斯卡一樣,至於成龍大哥拿了幾次金像獎,恐怕早就沒人關心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