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連降!CPI重回“3時代”,全年大概率下行,或進入負值?貨幣政策寬鬆預期進一步增強

5月12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4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顯示,CPI漲幅繼續回落,PPI降幅擴大。時隔5個月CPI重回“3時代”,食品價格下降是帶動CPI繼續下降的主要因素,其中前期帶動CPI上行的豬肉價格,漲幅回落近20個百分點。此外,石油製品價格下降和高基數也被認爲是CPI連續下降的原因。

展望後期,市場機構分析認爲,通脹壓力階段性緩解,加上經濟增速還沒有恢復正常水平,穩就業壓力仍然比較大,未來貨幣政策料將延續寬鬆。同時,一些機構表示,預計未來CPI仍將繼續下行,到年底達到零附近,甚至不排除進入負區間的可能。

時隔5個月重回“3時代”

4月份,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的態勢進一步鞏固,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CPI同比上漲3.3%,連續3個月漲幅下降,並在時隔5個月後重回“3時代”。

具體來看,4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4.8%,漲幅回落3.5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2.98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0.4%,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31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1%,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介紹,據測算,在4月份3.3%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爲3.2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爲0.1個百分點。

市場機構認爲,CPI回落原因時主要在於豬肉價格回落、石油製品價格下降和高基數等。

新時代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記者表示,供需缺口收窄疊加高基數,CPI漲幅進一步回落。4月國內疫情進一步好轉,生產企業復工復產較爲充分,加上天氣轉暖,食品供應量增加,而國內一些學校開學偏晚,疫情好轉也降低居民囤積食品的需要,因此食品供需缺口繼續收窄。同時,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影響,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環比分別下降7.5%、8.2%和3.7%,導致非食品價格環比增速遠低於近年同期水平。此外,2019年4月CPI環比上漲0.1%,屬於歷史同期偏高水平。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表示,鮮菜價格也明顯下降,符合季節性規律;鮮果和雞蛋價格均小幅下降,反映供應保持充足。

機構已經喊出CPI年內或進入負值

進入5月以來,農產品和菜籃子價格指數持續走低,其中蔬菜和豬肉價格已連續多周下降,儘管水果價格小幅回升,但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解運亮表示,發達經濟體疫情呈現厚尾特徵,發展中經濟體疫情仍在蔓延,全球疫情演變不確定性仍高,需求疲弱持續時間可能較長。如果再考慮去年下半年高基數的影響,豬油共振下降對通脹的影響將進一步放大。預計未來CPI仍將繼續下行,到年底達到零附近,甚至不排除進入負區間的可能。

中泰證券梁中華、吳嘉璐也表示,往前看CPI繼續下行,下半年大概率轉負。主要原因在於,豬肉價格連續下降,食品價格逐漸回落;而非食品和服務類CPI低位徘徊,說明需求相對偏弱。

貨幣政策寬鬆料將延續

CPI走勢通常與貨幣政策較爲密切。在CPI實現同比三年降之後,機構對於貨幣政策保持寬鬆的預期更加堅定。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表示,隨着物價的降低,貨幣政策更能依據實體經濟增長的需要來採取措施。

潘向東表示,從5月以來的高頻數據來看,蔬菜和豬肉價格繼續下跌,而5月CPI仍然面臨較高的基數,因此短期通脹壓力大概率繼續緩解,加上經濟增速還沒有恢復正常水平以及穩就業壓力仍然比較大,未來貨幣寬鬆預計會延續。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持續深化LPR改革,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用改革的辦法促進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進一步完善‘三檔兩優’存款準備金框架,建立健全銀行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投放的長效機制”。

解運亮表示,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仍有下降空間,有利於寬信用政策的進一步實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