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劉裕的帶領下,北府殘兵一番苦戰之後竟然將桓玄打得狼狽逃竄,成爲東晉皇室的頭號功臣,入掌朝政大權。元興三年(404年)二月,劉裕以打獵的名義,聚集北府殘兵一千七百餘人,在京口舉兵反抗桓玄。

大家好,我們的子萱愛談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文:蔡瑤(讀史專欄作者)
01、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南朝劉宋政權的建立者、東晉皇室的噩夢、著名屠龍勇士。
按理說,在當時那個晉升機會都被豪門士族把控的時代,出身貧寒,毫無背景可言的劉裕,是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的,因爲早期劉裕的人生確實沒有什麼亮點,甚至家境貧寒到要靠砍材、種地、賣草鞋爲生,迫於生計,最後投軍入伍。
直到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孫恩在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會稽內史王凝之被殺,東南八郡紛起響應,朝野震驚,孫恩部衆一時間竟多達數十萬人!
晉廷忙派衛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前往鎮壓。劉裕此時正在劉牢之麾下擔任參軍。
十二月,劉牢之率領北府軍到達吳地,派遣劉裕領數十兵馬前去偵察起義軍的動向,沒想到,直接跟幾千起義軍碰上了。要不說劉裕是“天選之人”“南朝第一帝”,尋常人怕是已經落荒而逃,但劉裕直接率衆衝鋒,在義軍陣中奮力廝殺,身邊的隨從都已經死傷過半,但劉裕依然手舞長刀,酣戰殺敵。
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帶領騎兵主力前來接應,見到這種場面,也只有歎服。(劉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
此戰起義軍逃退,斬殺俘虜千餘人,劉裕乘勝追擊,平定山陰(今浙江紹興)。孫恩被迫逃回到海上。
之後數年,孫恩連續四次登陸都被劉裕正面擊敗。劉裕因功被封爲建武將軍,三個月內又在鬱洲、滬瀆、海鹽對孫恩三戰三勝。俘虜的起義軍更是數以萬計,最後逼得孫恩跳海自盡。
孫恩之亂,劉裕“以一擊千”,一舉成名,人生從此刻開始了轉折。
在轉戰三吳的幾年中,劉裕不僅作戰勇猛,常常披堅執銳、衝鋒陷陣,更是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才能,連戰連勝,成爲北府兵的主要將領,受到多方關注,而這只是他嶄露頭角的開始。
豪門士族出鎮荊楚,掌握上游兵權,是自東晉建立以來就已經確立的格局,也是東晉朝廷爲豪門士族把控的軍事基礎。士族如軍閥般掌握着長江上游,但江淮防線,乃是天子腳下,受多方制衡,是形成不了這種天高皇帝遠格局的。
所以東晉前期,江淮防線軍隊多是從流民中挑選,後期軍官也多從此出,故被稱爲北府軍。
北府軍守衛江淮防線,因爲離朝廷中樞不遠,很難和朝廷指派來領導他們的士族官僚形成軍閥,又因爲軍頭多,也不可能完全成爲效忠天子的軍隊,所以反倒成了制衡上游豪門軍閥的一大籌碼。
例如在桓溫時代,北府軍前期表面是歸潁川庾氏指揮,但潁川庾氏跟他們之間很難形成依附關係,真正的軍頭是蘇峻、祖約這些;後期歸陳郡謝氏指揮,但真正的軍頭卻是劉牢之等人。
當然,誰也沒料到,北府軍最終會成爲劉裕手中最鋒利的劍。但此時的劉裕,雖然在北府軍中嶄露頭角,也頗有聲望,仍不過是劉牢之的部下,難以翻起大的浪花。然而,荊楚上游的桓氏門閥造反,及劉牢之的錯誤叛逃,很快就給了劉裕以寶劍出鞘的良機。
孫恩起兵作亂,極大的消耗了晉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虛,這給在荊州盤踞多年、伺機而動的桓玄有了可乘之機。元興二年(403年),桓玄篡位,本來作爲對抗桓玄最大力量的劉牢之,卻選擇了投靠桓玄。然而,成功奪權後的桓玄卻立即剝奪了劉牢之的兵權。
劉牢之不戰而降,本已大失人心,再想起兵反抗時,已經衆叛親離,只得自殺而亡。
02、鳳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劉裕本來是堅決反對劉牢之投靠桓玄的,但木已成舟,沒有辦法,也只能隨劉牢之先暫投桓玄以行韜晦。因爲劉裕在北府舊部中頗有聲望,桓玄不敢怠慢,任命他爲中兵參軍,但多有提放和制衡。
桓玄稱帝后爲消除隱患,欲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殺北府兵舊將,北府軍幾乎遭到滅頂之災。
正在桓玄盤算幹掉劉裕之際,劉裕也在暗中和北府兵殘餘兵將聯絡,伺機反攻桓玄。
元興三年(404年)二月,劉裕以打獵的名義,聚集北府殘兵一千七百餘人,在京口舉兵反抗桓玄。
在劉裕的帶領下,北府殘兵一番苦戰之後竟然將桓玄打得狼狽逃竄,成爲東晉皇室的頭號功臣,入掌朝政大權。
此戰還讓劉裕深得北府軍衆人擁戴,成功掌握住了北府軍。
桓玄之亂也給了劉裕摧毀上游軍閥的大義名分和有利局勢,從此之後,天下再沒有人能阻擋劉裕掌控大位的腳步了。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時面臨着北方的威脅。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
爲了強大自身,此時已經46歲的劉裕決定興師北上,成功滅亡南燕政權,南燕主慕容超被押送回師,在建康街頭斬首。
佔據嶺南的盧循、徐道覆趁劉裕領兵在外乘機興兵作亂,劉裕又以少勝多將之剿滅。
不久,割據豫州、江州的劉毅自恃兵多地廣,多次阻擾劉裕推行政令和佈置人事,劉裕又興兵蕩平了劉毅的地盤,尚未回軍又馬不停蹄地率軍西征,消滅了割據巴蜀的譙蜀政權,並出兵佔領漢中,迫使仇池國稱臣。
隨後,劉裕又將佔據荊州的晉宗室司馬休之消滅,自此,南方各大割據勢力,全部滅亡,南方歸爲一統。東晉境內,全由劉裕勢力統治。
此時,劉裕一人已經都督徐州、南徐、豫、南豫、兗、南兗、青、冀、幽、並、司、郢、荊、江、湘、雍、梁、益、寧、交、廣、南秦共二十二州。還獲得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崇禮。
同爲漢高祖劉邦後裔,劉裕也曾跟劉備一樣賣過草鞋,可他不是漢朝的昭烈帝,而是司馬氏的曹操!
在後方穩定之後,劉裕又出兵滅掉了一直以來的對手後秦政權,收復長安,並以兩千步兵大敗北魏的三萬騎兵。在距離西晉滅亡101年後,東晉政權終於收回了兩京,而這已經是劉裕的第三次滅國行動。
三年後,早已度過天命之年的劉裕代晉稱帝,東晉滅亡。他改國號爲“宋”,改元永初。這期間,他還派人南下降伏了現今越南的林邑國。
但可惜的是,這位南朝第一帝在位僅兩年便去世了,享年60。去世前夕,他正準備出兵討伐北魏。
縱觀劉裕一生,他“奮起寒微”,以寒門庶族身份,依靠軍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權,登上歷史舞臺,他的每一步崛起都是血戰得來,劉裕有着統一中華的人才資本,但可惜的是,這些資本在還沒來得及發揮出閃耀歷史的光芒時,就逐步消散了!可惜!可嘆!
北魏傑出政治家崔浩對其的評語可以說是對劉裕最好的形容:劉裕奮起寒微,不階尺土,討滅桓玄,興復晉室,北禽慕容超,南梟盧循,所向無前,非其才之過人,安能如是乎!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