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相聲是中國曲藝大家庭裏的重要一員,具有百年曆史,解放初期,“寶字輩”的相聲藝人成爲了這門藝術的中堅力量,其中湧現出了衆多代表人物一一常寶堃、趙佩茹、侯寶林、劉寶瑞、郭全寶、郭啓儒……他們表演相聲足跡從劇場到前線還有人民大會堂。

作爲相聲改革小組組長的侯寶林,在將傳統相聲去其糟粕、保留精華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得他在行業內的威望,超過了很多前輩,被公認爲相聲大師。經過他創作、改編、表演的相聲作品,不但語言文明,而且充滿幽默、韻味,風趣、深受國家領導人與民間大衆的喜愛。

1917年出生於天津的侯寶林,家境貧窮,四歲左右被舅舅送到北京,由地安門外的侯家收爲養子,11歲學習京劇,13歲學習相聲。侯寶林學習相聲的開蒙師傅是常葆臣,後來拜在第五代著名相聲藝人,“壽字輩”的朱闊泉門下。別號“大面包”的朱闊泉,師承焦德海,與”笑話大王”張壽臣是同門師兄弟。朱闊泉還有兩位大大有名的徒弟一一王鳳山與馬志明。王鳳山是“相聲泰斗”馬三立的搭檔;馬志明是馬三立的大公子。

天津號稱“曲藝窩子”,相聲藝人不經過天津的歷練,很難成“角兒”。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侯寶林學成也到天津衛闖碼頭,由於外形顯瘦,被天津觀衆送上”幺雞”的別號。侯寶林晚年回憶:“天津的碼頭不好闖,觀衆懂行而且挑剔,喜歡直來直去,玩意兒好觀衆捧你;玩意兒不好,倒彩毫不留情。當我上臺的時候,下面親切地喊出幺雞的時候,我知道我在天津站住腳了。”

侯寶林相聲的學唱,自成一家,《戲劇雜談》、《戲劇與方言》是他的代表曲目,其他的相聲大師很少能在這類段子上與他一較高低。當年他帶拉師弟馬志明拜入朱闊泉門下的時候,曾經對馬志明說:”你可以多表現一些學唱的段子,你父親不怎麼唱,是因爲他的嗓音條件不好。”後來,馬志明確實表演了不少學唱曲目,主要是學唱大鼓,其中《黛玉焚稿》可以說學唱得惟妙惟肖,相聲迷百聽不厭。

侯寶林不但個人藝術造詣極高,創作、整理、改編了衆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而且培養了大量的優秀弟子,對相聲藝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最著名的弟子有馬季、師勝傑,這二人後來都成爲了相聲大師級人物。在天津鼎鼎大名,深受觀衆喜愛,衆友相聲劇團的臺柱子,相聲名家黃鐵良,也是侯寶林的得意門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