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inheriar

距離2018夏季日劇播出已過去許久,本想談一談《高嶺之花》,但鑑於此劇成迷的走向和參差的口碑還是作罷。

說實話,我自己也沒想到劇集播出前網友在微博上的討論竟一語成讖:那位網友稱看到編劇欄上野島伸司的名字就慌得一屄。

《高嶺之花》中大家津津樂道的美女與屌絲(別逗了,銀杏BOYZ的主唱即便真是屌絲,他也是屌絲中的戰鬥機)

只有熱愛過野島的劇的觀衆們才能體會當下觀衆口中上述論調的傷感之處。因爲曾幾何時,野島伸司這個名字代表着令人大跌眼鏡的三觀,讓人戀心萌動的純愛,以及痛徹心扉的絕戀。

不錯的,記憶裏的野島伸司是一個讓人愛極又恨極的男人,他的視角比許多社會派作家更深刻敏銳,創作的內容比街邊小報上的明星緋聞更勁爆驚人。

他是沒有執照的心理諮詢師,居心不良地拿放大鏡反覆揣摩角色內心,他又是長久流浪的詩人,看似貌不驚人卻總在不經意間蹦躂出一堆深刻的至理名言。

現在回到九年前,那一年正值野島作爲電視劇編劇出道的第二十一個年頭,本人的寫作狀態絕佳。由於上一年剛剛憑藉《沒有玫瑰的花店》收穫了個人的第四座日劇學院賞最佳編劇獎,因此心情估計也是大好,正是在此背景下,一部非同尋常的劇本悄然在他的筆下誕生。

它採用了野島本人並不常用的愛情喜劇的形式,大膽地描繪了四對都市情侶之間的錯綜複雜戀愛故事。

它叫《愛情洗牌》。

簡單來說,《愛情洗牌》講述的是四對男女互換戀人並最終找到真愛的故事。

簡潔卻聳人聽聞。

一般而言,離經叛道的題材容易掩蓋編劇真正想要表達的精神內核,並使得故事變得浮誇扭捏。但野島伸司最大的武器恰恰是真誠。他最爲擅長的不是聳人聽聞,也不是構造道德困境,而是換角度思考,即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當野島一臉淡定地做完所有鋪墊後用精心準備的、看似合理的理由,彷彿一切順理成章般向觀衆拋出命題時,離經叛道的「換妻play」轉瞬間變成了以體驗愛情爲目的的真誠遊戲。

觀衆會驚訝於,當卸除道德倫理的枷鎖,編劇想要傳達的故事框架竟如此順理成章。

野島在全劇開頭首先安排了一場單一場景、封閉環境的戲:四位居住在高層住宅頂樓的居民因雷雨停電而偶然被困於同一部電梯,期間四人互相交流,從彼此陌生到互相熟悉。

這是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戲,精彩得甚至不太像是嘮嘮叨叨的日本人的手筆。只15分鐘,電梯中四位主要角色的基本背景和性格便已在你來我往的插科打諢中向觀衆交代完畢,同時四個角色就好像許久未見的老友般打成一片。

電梯四人組,常理來說這選角來自制作人伊藤一尋的手筆,堪稱鬼才。演員從左至右分別是:玉木宏,香裏奈,松田翔太和谷原章介。劇中四人的演出產生了絕妙的化學反應,產生了1+1+1+1=1111的效果

隨後便是搭建舞臺和演員就位,編劇藉由四人組中的心理醫生提出love shuffle遊戲:嘗試與他人的戀人約會交往,並每週交換,直至換回最初的組合回顧誰纔是自己的真愛。

而8位角色則各自心懷不同的目的參與其中:有的人爲了見識更多優秀男性,有的人爲了與戀人修復關係而爭取時間,還有人則爲了挽回未婚妻的心……總之大幕拉開,一場讓人大跌眼鏡的戀愛遊戲就此開始。

Love Shuffle一共進行了兩輪,這裏我無意詳寫具體過程。因爲每個角色豐滿到異乎尋常的形象和在Love Shuffle中細膩的心境轉變導致幾乎不可能三言兩語講清楚這繁複至極的「化學反應」,更何況我這支愚鈍的筆又怎能及這絕妙故事的萬分之一。因此本文更側重於評價而非對故事進行摘錄重演。

《愛情洗牌》的前四集(第一輪Love Shuffle)無人能敵,任你打着燈籠也在日劇界找不到第二個能寫成這樣的編劇:它完完全全運行在Love Shuffle這個既定框架之中,無任何人爲推動(突現的破壞故事平衡的意外)或是人工造作味(爲推動劇情而存在的人物不合情理的行爲),而純粹以角色間的個性碰撞作爲劇情發展的唯一動力。

因此第一輪Love Shuffle的劇本尤其渾然天成,精緻得堪稱藝術品,流暢度也是無懈可擊。同時,夾雜其中的天才笑料與紮實臺詞又賦予了故事整體豐滿的血肉與強大的張力,使得前四集的故事性顯得綿密動人。

毫不誇張地說:野島在《愛情洗牌》的前四集表現出的故事細膩度足以力壓坂元裕二,玩起段子和小心思的水則準完勝宮藤官九郎,而雄辯說理時的力度和氣勢又堪比古沢良太。

這個鏡頭讓人想起2001年玉木宏出演的《五個撲水的少年》,一樣的激動人心

但世上不存在完美的事物,與野島伸司的許多作品類似,相比於才華橫溢的前半,劇本的中後部分雖然同樣飽滿,卻隱隱顯出生澀和混亂感。

就比如上條玲子夫婦對於這場遊戲態度的反覆改口以及龜井五郎的登場,雖然的確推動了劇情發展,但無論是人物登場上的處理還是圍繞這些人物的敘事,總都有一股淡淡的不和諧感。

我認爲劇情的這些生澀感源自野島伸司本人的動搖:第二輪Love Shuffle過半之時,八人的戀情已陷入僵持,原有的故事框架也不足以支撐故事向編劇心中理想的結尾收束。

此時野島對故事全局的理解開始動搖,並試圖人爲加入原有框架之外的心元素進去。但彷彿假冒的古瓷器,再怎麼用心仿製、再怎麼試圖做舊也無法做到和真古董完全一致的質感,一來一回之間,故事的條理自然亂了起來。

終於,在臨近結尾之前,憑藉着幾個不易察覺的設定偏移和新設定,野島這纔在技術層面還算流暢地完成了故事的結局。但這畢竟與最初的天才靈感相左,因此《愛情洗牌》的結尾雖然上佳卻仍遠不及開頭:每個人各得其所的大團圓式happy ending雖然不賴,但總歸有討好觀衆之嫌,稱不上頂一流的收尾方式。

愛情洗牌是一場離經叛道的思想遊戲,他以荒誕不經的形式討論愛情的可能性:八位不久前還彼此陌生的男女以遊戲的形式相互結爲情侶,十六對情侶,十六種可能,彼此全力以赴、摒除世俗之見盡情相愛。

每個人的全情投入使得每段戀情的真誠性不容置疑,每段感情的刻骨銘心又讓觀衆重新估價愛情。

但更可貴的是,作爲整個故事的導演者,編劇野島伸司謀劃之卻幾乎未出手干涉。如果說在2010年的《GOLD》中,野島是從幕後跳到了臺前,全程魯莽地向觀衆振臂疾呼他的世界觀。那麼《愛情洗牌》的大部分時間裏野島則真正謙遜地躲到了幕後,用望遠鏡偷窺着他筆下的人物,用筆忠實地記錄下他們的故事(說不定心裏還暗自爲角色竊喜)。

電梯四人組絕非野島伸司的提線木偶,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角色,他們的愛恨行爲不受編劇的控制,卻又實實在在地活在野島的世界觀之下。

因此,《愛情洗牌》的故事是那樣的中性自然,卻戲劇性地又處處沾染着野島伸司的味道。

不露痕跡地刻畫羣像卻又處處瀰漫着個人風格,野島因此高明。

愛情洗牌討論的也是愛情的必然性。兩輪愛情洗牌雖然搭配自由,卻不是漫無目的的求歡逐愛,Love Shuffle從一開始就是目的鮮明的。

就比如旺太郎和愛瑠的搭配看上去不錯,但事實上兩人都太浪漫和個性了,無法長久穩定;玲子小姐和宇佐糖的戀情看上去也無比美好,但社會經濟地位相差太遠終究會束縛住雙方,最終使感情失去活力。

的確,戀情是盲目的、衝動的,隨性而起,隨緣而終,但愛情不是。愛情是諸多現實因素的妥協和對情感雙方互相認識的最終結果,是沉澱而來的、合邏輯的。

愛情洗牌的深刻之處在於:觀衆可以在每一種情侶組合中感受到戀愛的美好,但當涉及選擇伴侶,野島伸司從頭至尾只留有唯一的最優解。

從全劇的完整和流暢度來看,《愛情洗牌》稱不上最好,因爲中途野島動搖了,不自信了(這是他慣有的毛病),因此第二輪Love Shuffle看上去混亂了,不如第一輪。

從這個角度看,2008年及以後野島的所有作品中《柏拉圖式》最完整流暢,價值觀與自身美學彷彿一鏡到底般連貫、一氣呵成地展現在觀衆眼前。

但另一個角度,《柏拉圖式》又是最中庸的,它沒有《沒有玫瑰的花店》的開頭一般絢爛抒情,也不及《愛情洗牌》那樣才華橫溢。

現在再回頭看,2009年的《愛情洗牌》大約真的耗盡了野島的才華,之後野島伸司就彷彿在懸崖邊上一步踩空一般斷崖式地跌入低谷,2014年的《柏拉圖式》算得上回光返照,只一下,彷彿重回巔峯般光芒四射,實際卻已是絕唱。

《愛情洗牌》最終在當年的日劇學院賞上一無所獲,電梯四人組甚至沒領到一個演員獎,這讓人遺憾。但生活和周遭可能會給以不公正的冷眼相待,唯獨時間最終會給予公正的評價。

那一屆(第60回)學院賞最優秀作品《我的帥管家》如今只有一些特定演員的粉絲纔會去偶爾重溫,而《愛情洗牌》則變成了某種符號性質的東西,象徵着那個年代的日劇經典,至今爲人所津津樂道。

名作可能會被誤解,卻絕不會被遺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