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李德欣、林苗苗、侠克)“40后”陈东、“50后”吴欣娟、“60后”王克荣,三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在抗击疫情中,用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与奉献,践行着当初许下的铮铮誓言。

  “70后”谷艳梅、“80后”王佳佳、“90后”赵明曦,三位抗疫一线护士,不顾安危、彻夜奋战,全力挽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传承着护理工作者的使命与荣光。

  白衣执甲、无畏逆行。在这个特殊的国际护士节,记者走近六位白衣天使,倾听他们各自不同的抗“疫”故事,探寻他们心中同样的南丁格尔精神。

  南丁格尔精神让人“永远年轻”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退休护士……我将义无反顾,尽自己微薄之力,继续投入战斗。”战“疫”之初,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已经76岁的原北京佑安医院护理部主任陈东向医院主动请缨。

  “共产党员应该冲在前面。”陈东坦言,“我与传染病打交道几十年,有些经验,到一线即使抢救不了病人,也能帮大家做好防护。”

  尽管未能到一线抗疫,陈东仍想方设法尽一份力。她在家制作“预防新冠肺炎”科普讲座材料,还给后辈们写了一封来自“护士奶奶”的“家书”,表达对他们的牵挂、鼓励与期望。

  2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在以“80后”“90后”年轻面孔为主的护士队伍里,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欣娟站在前排,目光笃定。

  来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吴欣娟带领135名协和护士组成精锐护理团队与“死神”赛跑,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疫情初期,不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因身处外地无法来医院开药,家里的抗艾药物面临“断供”。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王克荣和同事们承担起大量邮寄药品、给外地患者开转介单等工作,为超过3000人次解了燃眉之急。年近六旬的王克荣还主动参与转运患者的志愿服务工作,成为前线人员的坚强后盾。

  “我的任务就是不让任何一名患者断药。”王克荣说。

  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王克荣在接听外地患者电话。受访者供图

  抗疫一线涌现新生代“南丁格尔”

  “感谢大家的救命之恩!”这是在北京佑安医院,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脱离呼吸机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激动得差点掉下眼泪。”照顾了他90多天的北京佑安医院外科ICU护士长谷艳梅说,患者在北京没有亲人,医护人员很早注意到他是4月过生日,便提前准备。当天患者虽然因呼吸机插管无法说话,但脸上露出激动和喜悦,并在5月初顺利进入康复治疗期。

  北京佑安医院外科ICU护士长谷艳梅在病区工作。受访者供图

  疫情期间,北京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80后”护士王佳佳在ICU病房里奋战两个多月。“每当想歇一歇喘口气时,看到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患者,就会咬牙坚持。”王佳佳说。

  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患者中不乏家庭聚集性病例。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和母亲同在一间病房,但老太太躺在床上看不到儿子,心里十分焦急。王佳佳便请男患者大声给母亲报声平安——“妈,我挺好的,您放心!”就在儿子说完不久,老太太因为病情严重,插管上了呼吸机,她在清醒时听到的这句话,给了她精神上的安慰。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母子二人最终病愈出院。

  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王佳佳在护理患者。受访者供图

  大年初一,正在值班的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90后”护士赵明曦听说需要驰援武汉,毫不犹豫报了名。“我大学时就入党了,党员就应该冲在前面。我有近5年的重症科工作经验,适合去一线。”赵明曦说。

  和很多奔赴抗“疫”一线的年轻人一样,赵明曦没敢告诉父母自己“出征”的消息。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年事已高。在武汉奋战了约1个月后,父母才从亲友口中得知实情。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赵明曦在帮助同事穿防护服。受访者供图

  南丁格尔之光在传承中闪耀

  陈东记得,小时候患病住院期间,一位护士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后来,在初中毕业面临是否学习护理专业的选择时,在毕业分配面临要不要去传染病医院时,在即将退休的年纪面临“非典”考验时,她都义无反顾。

  2003年抗击“非典”时,时任北京佑安医院护理部主任陈东(左)在病区工作。 受访者供图

  “做好一名护士,不是凭一时的热情,需要对护理工作投入一生的热爱。”陈东说,“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年轻护士累得晕倒虚脱,心疼得我眼泪都流下来了。但令我高兴的是,我们的护理事业后继有人。”

  2003年抗击“非典”时,谷艳梅还是入职不到1年的小护士,这次抗击新冠肺炎,“70后”的谷艳梅已能独当一面。“陈东主任教我的,我又教给了更多年轻人。”谷艳梅说,疫情中,年轻的“新生代”不断涌现,不断感动着她。

  “毕业分配时有些同学们不愿意来传染病院,我想不管哪个医院都离不了护士,就来了,一干就是36年。”王克荣说,“护士这个职业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道、博爱、奉献,让我感到能帮别人解除痛苦是很神圣的。”

  在赵明曦眼里,吴欣娟一直是自己的榜样。赵明曦说:“这次抗‘疫’不仅让我成长,也对护士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赵明曦所在的护理组在支援湖北期间,完成最后一次值班任务后合影。受访者供图

  “做护士,多少都会有困难与艰辛,甚至有时想退缩。”王佳佳说,“但每次病人从ICU转出到普通病房的那一刻,他们虽然看不到我的相貌,还是会向我挥手、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儿地说‘谢谢’。那一刻,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马晓冬、夏子麟参与采写)(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