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因爲公事又進宮了,發現遊客們的風向發生了變化。

一年之前,我還聽到大家嘴裏還是“要去看看嬛嬛的金髮塔”,然鵝現在已然換成了“延禧宮在哪裏?”

這座奇怪的故宮爛尾樓忽然就這樣紅了。

今天來八一八不一樣的延禧宮攻略——謹以此文送給那個問我延禧宮怎麼走的時候加上了“小姐姐”稱謂的公主裙小妹妹。

網上盛傳,住進延禧宮的小主,命運都不大好。

比如,以延禧宮主位的身份命令你們出去的——安陵容。

《金枝欲孽》裏,玉瑩得罪瞭如妃之後,也搬去了延禧宮養病。

這些都是電視劇裏的例子,真實歷史上呢?

康熙三徵準噶爾期間,曾經寫信回宮,其中有“徐常在、二位答應,襯衣、夾襖、夾中衣、紡絲布衫、紡絲中衣、鍛靴襪都不足用。傳於延禧宮妃,着量(即‘酌量’)做,完時報上,帶來。 ”讓延禧宮妃給徐常在等隨扈后妃做衣服,顯然,這位延禧宮妃子正在後宮主事。當時溫僖貴妃已經去世,後宮位份最高的是惠、榮、德、宜四妃。 翊坤宮和永和宮已知是宜妃和德妃居所,最有可能住在延禧宮的是四妃之首的惠妃,這位妃子的命運?我只要說說她生的兩個兒子你就知道了,惠妃有親兒子一位——詛咒太子、被幽禁致死的大阿哥胤禔,還有養子一枚——被雍正皇帝斥之爲“阿其那”的八阿哥胤禩。

▲ 惠妃在影視劇裏的形象都很不好,稍微好一點大概只有《康熙祕史》,是納蘭的白月光。

乾隆年間的延禧宮妃你們都知道了,就是愛皇后·喜歡小燕子·玩弄大豬蹄子於股掌之間的令妃娘娘,而到了道光年間,延禧宮發生的最大事件,來自道光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這一天,延禧宮的一位宮女被驅逐了:“敬事房交出延禧宮因病出宮之官女子大妞一名……年十六歲,於本年七月初五日進宮,在玲常在下當差”。玲常在尚佳氏是延禧宮主人,開除宮女本來是小事一樁,但三個月之前,道光皇帝剛剛下過一道旨意,爲了防止各宮主位娘娘虐待宮人,要求內務府嚴查宮女被交出的原因。所以,大妞很快被帶去查驗,發現“咽喉疼痛屬實。惟脖項微腫,據稱素有癭袋之症,並無別故”。

▲ 道光皇帝

過了兩個月,延禧宮又開除了一名宮女,這一次,是因爲“偷竊絲線”。這名十五歲的宮女與兩個月之前被開除的那一名系同時進宮服侍玲常在的,兩個人之前都有犯錯前科,其先於十二月初三日“因偷拿白絲線絨一綹,受責四十板,右腿傷破,現在結痂,左腿僅只青腫”。初十日,其又因“偷拿青絲線絨一綹,面上左右腮復受板責八下……現驗得該女子面上左右腮俱有青腫,並未傷破。”

▲ 去年做《皇上喫什麼》的時候真是得了好多料,趁着電視劇一點點回憶起來

又過了幾個月,延禧宮第三名受罰宮女出現了,這一位的罪行似乎可怕了一點:

進宮後因學做活計粗笨,曾令太監責過四十板,本年五月間不記日期因過門檻誤將小貓踏斃,臉上打過數下。後因摘食院內樹上杏兒,兩手責過數板。又因喂貓時誤將小貓踏傷,過日貓斃,責過左右胳膊十數板。又因貓抓伊手,將貓打傷,責過手掌十餘板,過日貓斃,並未責打。五月間二十八日,因誤將洗手瓷盆踢有傷璺,兩手受責二十板。

八個月之內,玲常在就開除了三名宮女,這就有點異常了。內務府在經過覈實之後,發現第三名宮女所受責打“系主位自行責打”,且“該女子面上青腫二處,左右胳膊青紫,兩手心及手指亦均有青腫之處,委系板責傷痕” ——宮女不可打臉,這樣一來,宮裏都在傳聞,延禧宮的玲常在苛打宮女。

隨即,道光皇帝就下了旨意:“此雖系宮闈小事,朕一秉大公至正,與綜理庶務無異,亦可恍然鹹朕意矣。”爲嚴格宮制,道光帝遂下旨降黜玲常在位號,並降爲答應。此後,延禧宮再無玲常在之位號,而代之以尚答應。

好死不死,就在玲常在被降爲尚答應當日,延禧宮又第四名宮女被交出,據內務府奏:“本月初二日由敬事房交出延禧宮因笨出宮女子二妞一名……據稱年十六歲,於上年七月初五日進宮,在尚答應下當差。”該宮女“上年進宮後因學做活計粗笨,令太監責過四十板,本年五月間因做活計遲誤,兩手掌各責五板,胳膊責過數板” 。

我們很難知道,這場責打宮女的事件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道光皇帝已經專門降旨嚴查處罰宮女的事情,延禧宮還頻頻交出宮女,這位尚答應,要麼就是脾氣太大,要麼就是情商太低。

而在這之後,她始終沒有得到升遷,至道光帝薨逝,尚佳氏始終被褫奪封號,成了尚答應。不過,這位尚答應雖然命苦,待機時間卻不短,道光帝薨逝後,咸豐帝尊封尚答應爲尚常在,同治帝即位後尊其爲尚貴人,光緒帝即位後尊其爲豫嬪,中國歷史檔案館裏,還留有她的弟弟在姐姐被封爲豫嬪之後的謝恩折:

內務府閒散人等英啓呈爲懇祈據情代奏恭謝天恩事。本月十六日奉旨:尚貴人晉封爲豫嬪。欽此。閒散人英啓系豫嬪之胞弟,聞命之下不勝感激之至,謹率闔族人等恭叩天恩。伏乞大人代爲轉奏。謹呈。

尚答應成了答應,大約就沒資格住在延禧宮了,延禧宮換了一個主人恬嬪。恬嬪富察氏,是道光皇帝在潛邸時的側福晉。道光繼位之後,就把她升爲嬪,之後再無升遷。不要覺得她不得寵,要知道,道光在位時,經常莫名其妙就給妃子們坐坐升降機,知乎上專門有相關內容,裏面有幾位妃子的升降圖,我搬過來給你們看下:

搬到延禧宮的恬嬪也沒有過幾年好日子,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七月十九日,延禧宮起火,燒燬正殿、後殿及東西配殿等建築共25間,僅餘宮門。而可憐的恬嬪也喪生於火海(尚答應大概要慶幸一下!)

內務府對於這場火災的調查是,東配殿的廚房中“二竈走水”,因爲發生在深夜,火勢瀰漫迅速,而水車位置距離延禧宮較遠,來不及救火。道光皇帝對於恬嬪之死沒有什麼具體的評論,卻下旨要求內務府製作一個延禧宮的燙樣。

所謂燙樣,就是用草紙、木料、秸稈等材料做成的建築立體模型,是爲了給皇上御覽而製造的。因爲需要熨燙,所以稱燙樣。而延禧宮呈上的燙樣,裏面有一些小字,是對於建築的一些說明——最顯眼的是這樣一行:“遵旨照長春宮樣式”。

(令後女孩你們可以瞑目了!!道光皇帝也是令後boy!)

不過,雖然做了燙樣,卻沒有復建,估計主要是因爲道光皇帝太摳門(如何摳門,請戳:朕想請你喫飯 ,約嗎?)。到了同治年間,也有過復建的提議,但最終未能實現。一則是國運衰敗,拿不出錢,另外,從同治朝開始,後宮的妃嬪數量就急劇下降,妃子少,宮殿多,那湊乎住唄,誰還願意住這個風水不好的延禧宮?

到了宣統元年(1909年),延禧宮又有了新主人——胖娘娘端康太妃得到指令,在延禧宮原址興工修建一座3層西洋式建築——水殿。端康太妃就是光緒帝的瑾妃,這位娘娘在光緒帝生前沒有得到任何重視,且因爲妹妹珍妃的得寵而遭到牽連(珍妃被打那次,瑾妃也被降位),她把自己所有的熱情都放在了延禧宮的重建上。

▲ 瑾妃

據說,之所以要蓋水殿,是因爲延禧宮數次走水,且風水不好,宮裏傳說“要用水晶宮壓一壓”。原先的設想是:水殿的牆壁隔着兩層玻璃,玻璃夾層裏注水養魚,在建築外面也注水養魚,環以假山相饒。主樓每層9間,底層四面當中各開一門,四周環以圍廊。水殿的四角各接3層六角亭1座,底層各開兩門,分別與主樓和迴廊相通。

這個計劃得到了當時宮裏最高貴的女人隆裕太后的支持,隆裕太后還曾下令西苑電燈公所給延禧宮安裝電暖爐、電風扇並添安電燈,併爲延禧宮水殿題匾額曰“靈沼軒”。

然鵝,一直到宣統三年冬天,水晶宮的工程仍然沒有完成,之後被迫停建,因爲——

大清完了!

延禧宮成了爛尾樓,端康太妃想要“牆之夾層中置水蓄魚,底層地板亦爲玻璃製成,池中游魚一一可數”的夢成了泡影,她只好用洗澡盆養魚,留下了這張延禧遺影:

▲ 端康太妃在水晶宮觀魚

上面那張照片裏,除了端康太妃,還有一位較爲年輕的女人,叫唐怡瑩,姓他他拉氏,是瑾妃的侄女。

宮女們都傳言,他他拉氏和故去珍妃的性情很像,將來一定會嫁給溥儀。不過,到了待選時,瑾妃忽然變卦了。下面這張照片,坐着的是瑾妃,而站立者,除了右一的唐怡瑩,還可辨認出,她旁邊是文繡,文繡旁邊當是婉容。

唐怡瑩的落選非常蹊蹺,張學良說,因爲瑾妃覺得唐怡瑩“淫蕩”,和家裏的馬車伕有關係。不過,唐彼時不過十幾歲,養在深閨,能“淫蕩”到那裏去呢?唐怡瑩自己的口述史則說,這是姑媽心疼自己,如果嫁給溥儀,自己的命運就會像婉容或者文繡一樣悲慘。我其實覺得這個理由也頗瞎,不過瑾妃確實是個挺愛管閒事的老太太,又得了甲亢,脾氣很大。溥儀明明先看上了敬懿太妃推薦的文繡,瑾妃硬生生逼着改成婉容,及至文繡出走,帝后不和,不知瑾妃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沒有嫁給溥儀的唐怡瑩,最終嫁給了溥儀的親弟弟溥傑,但這婚姻註定不幸福,女的懷着皇后夢,最終不過是個福晉,心理落差可想而知。溥傑又覺得唐怡瑩脾氣大,一對夫婦很快形同陌路。

1926年的春天, 22歲的唐怡瑩邂逅25歲的張學良。東北土狍子雖然閱人無數,哪裏見過這等女子:顯赫家世、美貌容顏、還有聰明才藝。唐怡瑩在北京飯店舞廳裏初識張學良,便慫恿溥傑邀請少帥來家做客。少帥一腳踏進她家,便被雷倒:她竟捧出厚厚一剪貼本,都是近幾年來報紙上有關他消息的新聞剪貼。

兩人的緋聞很快傳遍京城,三位主人公——張學良、唐怡瑩和溥傑都滿不在乎,後來溥傑到東北軍中,張學良向他坦白,溥傑說:“我不在乎,她不找你,她也去找別人。”

▲ 溥傑

溥傑對妻子的判斷果然比情人張學良強得多。1931年冬,唐怡瑩在浙江軍閥盧永祥之子盧小嘉的幫助下,將醇親王府的財物用卡車大批運走。彼時,公公載灃隨溥儀赴東北,老公溥傑在爲進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熱身,情人張學良因“不抵抗”致東北淪陷而備受良心磨難,唐怡瑩對於感情這回事,確實沒怎麼放在心上,溥儀也好,溥傑也罷,遑論張學良,沒一個靠得住,都不如錢。

張學良晚年的口述史,唐怡瑩被她形容爲“混蛋透了” 可是,即使不斷罵她靠不住,又說她喜歡“弄虛作假”,到了最後,90歲的張學良還是不得不承認:“我那時,差點娶了她。”

晚年的唐怡瑩住在香港,靠畫畫爲生。她曾經給北京的溥傑寫信,想要複合(那時候嵯峨浩已經去世),不過遭到了拒絕。不知道那時候,她是否曾經想起少女時代的某個下午,她和姑媽走到延禧宮的澡盆魚缸前,姑媽指着池魚對她笑語盈盈,她看着紫禁城的一方天空,姑媽的命運已經鑄就,而她的人生方剛剛開始。

▲ 唐怡瑩 自畫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