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買股?專家:現在你信房子能漲10倍嗎?

  鳳凰網財經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停擺。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危機,全球經濟正面臨着需求供給雙重衝擊,任何經濟體都難以獨善其身。值此變局關鍵時刻,鳳凰網財經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以“全球經濟與決策選擇”爲主題的“2020鳳凰網財經雲峯會”,爲期7天的超級財經周裏,嘉賓們觀點犀利,金句頻出。

  中閱資本總經理孫建波在“2020鳳凰網財經雲峯會”中提出“一百年來的第六次機會”的概念,孫建波解釋道,從歷史上看,只要遇上經濟大的困難和股市大的下跌,當年都比較恐懼。但再往後看五年到十年,股市都是歷史性的一個低點。孫建波認爲,社會發展的方向總是向上,短期困難並不會阻擋經濟社會向前進的步伐。因此,當前是買入A股的一個機會。(編者注:第一次大跌是1929到1932年,當時道瓊斯指數跌超80%,指數從40點一直漲到1970年的1000點,約爲25倍。第二次大跌是1970年代,指數跌超40%,後來指數從500點漲到2700點,大約5倍;第三次大跌發生在1987年;第四次大跌發生在2000年;第五次股災是2008年,以次貸危機爲導火線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道瓊斯指數從10000多點跌到6000多點,跌幅超40%。此後指數又從6000點到30000點,上漲5倍。)

  在談到美股是否已經走出暴跌陰影時,孫建波舉例道,疫情方面的專家張文宏曾經說在外圍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考慮買股票,但在他看來應該是外圍預期最恐慌的時候買股票。孫建波認爲,目前歐美疫情雖然還是很嚴重,但外圍市場最恐慌的階段已經過去,技術性調整在所難免,但不會有恐慌性下跌。

  對於投資者關心的未來股票和房產,哪個會表現更好的問題,孫建波提出了另一種思路,就是將房子看成股票,過去漲了十倍的股票非常多,但是說到漲價十倍的房子,可能大家都不相信。但如果房子是用來自住的話,就不能用這種方式思考了。

  隨着A股機構化逐漸推進,孫建波認爲,由於外資機構、本土機構、私募等發展越來越成熟,競爭越來越激烈,正面案例、負面案例交織出現的過程中,會使得優秀的機構越來越突出,導致散戶的比例越來越少。散戶的比例減少的同時,優秀的機構不斷湧現,市場向多元化發展,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投資顧問機構來提高散戶的能力。因此散戶的退出是一個非常長期的漫長過程,而不是短期一兩個政策就能實現,這個生態的轉變是漸進的。

  以下爲發言實錄:

  嘉賓介紹:

  孫建波,中閱資本總經理

  主持人:首先第一個問題想請嘉賓共同解答一下,那就是在當前經濟增速下行,而且面臨疫情衝擊的情況下,現在買入A股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時機。

  孫建波:要說觀點,當前是一個買入的機會,理由也都是基本上一致的。我想談一談過去我一直說的話題叫“一百年來的第六次機會”。什麼叫一百年來的第六次機會呢?歷史上,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遇上經濟大的困難和股市大的下跌,當年都是比較恐懼的。但是再往後看五年到十年,股市都是歷史性的一個低點。

  這意味着社會發展的大方向總是向上的,這意味着如果我們有一些短期困難,包括這次疫情也是短期困難,這些困難阻擋不了經濟社會向前進的步伐。所以過去一百多年裏,全球資本市場每一次大的下跌往後五年到十年都是機會。

  這一次疫情的影響,實際上我們心裏沒底或者說比較恐慌的階段主要在3月份,當時對疫情到底會有多大的影響,到底給全球帶來多大影響,到底怎麼蔓延,當時比較不清晰。正是因爲這種不清晰帶來了三月份全球市場的恐慌,而現在疫情怎麼控制,經濟受到損失之後怎麼彌補,應該是越來越清晰,這樣的話市場恐慌情緒就會慢慢褪去。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次市場調整的機會,樹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總是向前、任何困難都不會阻擋這一趨勢的信心。所以當前來看,我們肯定要去尋找未來五到十年非常好的一些行業和企業,現在就是最好的佈局機會,所以我只是進一步地支持和佐證兩位的觀點,謝謝。

  主持人:從具體的指數來看,您認爲下半年會出現趨勢性的反轉嗎?

  孫建波:我們在今年的二、三月份就提出一個觀點,當前市場的形態最像1987年,爲什麼這麼說呢?1987年的美國,當時股市下跌大家不知道爲什麼,總之是一片恐慌。這次3月份的下跌也是一樣,雖然知道爲什麼下跌,但對未來影響會怎麼樣也是一片恐慌。但是這段恐慌過後呢?大家終於發現,疫情的影響不像過去那種大危機,大家對經濟的信心一步一步下滑。而是每一個經濟主體都受到了損失,損失過後怎麼辦?就是一個人丟了錢怎麼辦?丟了錢不會就這樣頹廢下去,過後還會努力工作,這就是這次疫情的影響。疫情讓所有人都丟了錢,但是丟了之後會更努力,那這樣的話就類似1987年,一次性這種下跌後,市場恐慌情緒沒有了,然後大家逐步地尋找未來好的機會。所以我覺得叫是不是V形反轉,可能納斯達克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面已經給出了答案,恐慌實現了一些反轉。

  是不是今年就此一騎絕塵,我覺得經濟的影響確實會有一定的滯後,但是對未來的預期肯定是逐步地改善。所以要尋找這種平衡,我個人不主張賭市場的探底、技術性回調,而是要去積極地佈局未來好的機會。所以當有這種心態的時候,就不會去那麼在意是二次探底,還是一下子V形反轉,市場總是在逐步地恢復我們的信心,尋找着未來的新機會。

  主持人:我想問一個關於外圍市場的問題,美股在經歷過前期的大跌之後,最近是有一個明顯的反彈,是不是意味着美股已經走出暴跌的陰影,已經遠離股災了?

  孫建波:對於這個問題有一句話叫事實勝於雄辯,我們可以有很多理由說,外圍的疫情還很嚴重,股災可能還會繼續,但是我們看到,比如納斯達克春節前的最高點是9800點,現在已經反彈到9100多點了,也就意味着基本接近前高了,最低點跌到了6000多點,也就意味着這個指數已經反彈了50%。從事實的角度看,外圍的恐慌情緒已經過去。我們曾經有人講過,比如疫情方面的專家張文宏就曾經講過,說在外圍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考慮買股票,但我們看來不是的,而是叫外圍預期最恐慌的時候買股票,那時候最低。而現在外圍的情況來看,美國雖然還處於高危、歐洲有所下滑,應該說是一個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但股票已經漲得很多了。所以經濟跟股市的關係是,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這種晴雨表不是同步的,而是遙遙領先。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外圍市場最恐慌的階段已經過去,而今後恐慌性的下跌也好,還是恐慌性的探底也好,應該不會有了。爲什麼這麼強調?因爲股市本身總是漲漲跌跌,今後要技術性調整在所難免,漲多了總會技術性調整,但恐慌性下跌應該不會。這是我的觀點。

  主持人:下面我還想請三位嘉賓解答一個問題,也是普通投資者非常想知道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未來一段時間裏面,房子跟股票到底哪個會表現得更好一點?哪個是一個預期更好的資產?

  孫建波: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應該說和各位有相似之處,但我覺得思考方式可以做個調整。首先我們談的是長期投資,不妨說我們投五年吧,這是一個方式。第二個思維方式就是,我們把這個房子看成一支股票,假如說我們有一千萬是買了北京的一套房子,還是買了某一支股票呢?那我們剩下的問題就變了,這棟房子算是一支股票,這個股票跟別的股票裏選哪一個。你會發現,過去漲了十倍的股票非常多,但是說房價漲十倍的房子,可能大家都不相信了,因爲畢竟過了房地產高速發展的時期了。如果我們再把這個股票放在某一個板塊,就像某個住宅板塊吧,你會發現股票市場的板塊輪動,未來五年哪些板塊會更好,可能我們也就不會再選擇房子這個板塊了。所以如果這樣看的話,把問題一轉換就非常清晰。但如果自住就不一樣,我們不能把股票拿來自住,這就意味着它是另外完全不同的一回事。所以我覺得大家在判斷是不是買房子還是買股票時,應該把這套房子當成一支股票,然後再跟別的股票進行比較,這時候面臨的問題就不一樣了,得到的答案也就非常清楚了。

  主持人:隨着A股機構化逐漸推進,未來散戶生存的空間會不會越來越小?就是散戶這個羣體未來會不會消失?

  孫建波: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跟美國有一個顯然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本來就是在信息很充分的狀態下發展的,因爲信息非常充分,就是A股的叫大散戶網,和一些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散戶,實際上數量是非常龐大的。但是由於外資機構也好,本土機構也好,各種各樣的私募發展也好越來越成熟。包括像剛纔說的外資進入,都會導致競爭越來越激烈,但競爭激烈的結果並不是慘烈,投資這個行業的競爭激烈是使得優秀的投資人成爲良師益友,失敗了就成爲一面鏡子,也就是正面的案例、負面案例不斷交織出現的過程當中,會使得優秀的機構越來越突出,這樣的話散戶的比例肯定會越來越少。散戶的比例減少的同時,機構的競爭並不是說完全向頭部集中,而是優秀的企業不斷地湧現。所以我覺得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應該是一個長期態勢,不能說指望短期沒有散戶了,而是說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包括也會不斷地出現各種各樣的投資顧問機構來提高散戶的能力。所以這個市場,散戶的退出是一個非常長期的漫長過程,而不是短期一兩個政策就能實現的,這個生態的轉變是漸進的。

  主持人:我想再問一個投資者比較關心的問題,近期的熱點事件就是巴菲特這樣被稱爲股神的一個人,在今年的疫情之中也是損失慘重,對於這件事情您是有怎麼樣的看法?

  孫建波:我想這麼說,一季度沒有損失的投資公司應該很少,只要它是多頭的,它就應該有損失,這種損失是淨值波動的一個正常表現。只不過巴菲特是全球矚目的,他的基金下跌了,他的投資收益下跌了,我們都會把他當成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去評論。如果我們投資一個企業,會不會因爲這個企業在一季度受損失了就拋棄它,或者就認爲這個企業沒有前途了,不是的,我們要看這個企業疫情過後是不是能夠繼續發展,未來幾年能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這纔是投資的標準。所以我們覺得,對巴菲特的投資判斷應該看他投資的這些公司,在未來的幾年裏面是不是還能夠正常發展,這些公司的股價能不能漲回來。而現在無論是納斯達克指數,還是道瓊斯指數,反彈幅度都非常大,這也就意味着二季度可能又上漲了。所以我覺得短期的淨值波動、漲漲跌跌,不是判斷一個投資企業好壞的關鍵。判斷投資企業好壞的關鍵是什麼?是它投資的目標企業是不是優秀的,我想從當前來看,被巴菲特投資的這些目標企業幾乎都是優秀的,這就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