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不一樣的我不一樣的歡樂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水滸中最讓人糟心的就是,最後征討方臘之時。108位水滸好漢,隨着戰鬥的進行,開始了不斷死傷。
雖說對這種結果,人們都有心有準備,畢竟“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但當水滸曲終人散時,呈現出來的卻是一股巨大的悲涼感。似乎沒有多少人能接受這樣的結局,寧肯繼續沉浸在水滸好漢們,橫行江湖的快意恩仇之中。
於是,關於水滸好漢,爲何征討方臘時,死傷會這麼重的話題,就經常被提起。各種分析,各種原因,從作者施耐庵的本意,到歷史環境造就,再到各種技術分析等等。不過筆者認爲,事在人爲。其實,只要宋江重用了這位好漢,就根本不會死傷那麼多兄弟。
皆知水滸中的天罡地煞一劃分,就預示着“各安其位,不可造次”的階層固化形成了。36天罡別管本事、能力如何,其名分和待遇,遠優於72地煞,自然宋江的重要行動,也必須依靠這36天罡實施。
所以這種模式一旦開啓,雖能保證梁山的有序和指揮方便,卻也造成了人才的極大壓制。比如,病尉遲孫立,明明可戰平五虎將的呼延灼,卻混跡地煞,不得發揮作用。雖是一悲,卻也最後因此得福,給活了下來。
除了孫立外,其實地煞中還有一位,其作用堪比公孫勝,甚至筆者認爲,更強於吳用,此人便是水滸第一炮手:凌振。
水滸原文中,是這樣介紹凌振威力的,如下:東京有個炮手凌振,名號轟天雷。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遠近,石炮落處,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果然,當凌振被呼延灼請來,協助其攻取梁山時,一出手就差點要了宋江等人的性命。當時宋江正在鴨嘴灘上小寨內跟吳用商量如何應敵,恰好有人稟報,凌振來了!得知凌振威力後,宋江等人急忙離開。
前腳趕走後腳就是“一個(炮)直打到鴨嘴灘邊小寨上。宋江見說,心中輾轉憂悶,衆頭領盡皆失色。”可謂是嚇得宋江驚魂未定,整個梁山頭領都心驚膽戰。都明白,再牛逼的武功,再快的戰馬,再精準的神射,面對凌振的火炮也沒用——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所以凌振在水滸中,就是代表着科技力量。連呼延灼懂得這個道理,所以請凌振前來。按理說宋江號稱水滸最牛老大,心眼最多,頭腦最活泛,可偏偏宋江卻不懂了。因爲梁山活捉了凌振後,宋江就把人家當成了一般人才,根本不被重視。
由此,凌振就成爲了,梁山上的最牛啦啦隊長。比如在攻佔大名府,救盧俊義時,連時遷都立了大功,火燒翠雲樓,可凌振卻只能扮成道童,跟着公孫勝進來,然只空放了幾聲炮,以狀梁山好漢的聲勢!
這可不是梁山好漢心疼大名府百姓。因爲隨後梁山好漢們就殺了半城百姓,若非蔡福求情,就屠全城了。所以從這裏就能看出,凌振在梁山上的作用,這不是“梁山最牛啦啦隊長”是啥?
所以宋江爲啥不能成更大的事?就在於宋江滿腦子權謀,一肚子詭計,眼光總是在熟悉的一畝三分地裏看,根本沒有“大破大立”的魄力和格局。倘若他有一點的話,凌振也不會淪落爲這種模樣。
就這樣,宋江接受招安,帶着梁山好漢來打方臘,這次遇到了硬茬子。可瞅宋江,卻還是老把戲,繼續玩他的詭計,比如讓李俊、柴進、燕青等假投降去做內應。還比如利用張順之死,調動梁山士氣,繼續血拼方臘。
爲何就不知道用凌振呢?須知這纔是真正的可用之人,代表着最牛的戰力!直到最後,還是凌振急眼了,才展現出了自己真正的威力:當包道乙用飛劍,砍斷了武松的一臂時,凌振一炮就轟死了會道法的包道乙,替武松報仇。
可見,當水滸中神乎其神的法術,遇到凌振的火炮時,也是白搭! 可惜此刻大局已定,梁山兄弟已經死傷大半了。所以,凌振完全是被宋江耽誤的好漢。倘若能重用,梁山好漢攻打方臘時,豈能死傷那麼多?這個責任,宋江是逃不掉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