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蘇-30戰機)
在中俄兩國的軍事貿易歷史上,我國從俄羅斯引進蘇-30MKK型多用途戰鬥機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交易。通過引進蘇-30MKK型戰鬥機,我國航空工業徹底喫透了蘇-27系列戰鬥機的設計思路和機身結構特點,並最終在蘇-30MKK的基礎上,研製出了先進的殲-16重型雙發多用途戰鬥機。

(蘇-30MKK是21世紀最初的10年裏,中國空軍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戰鬥機)
不過和中國不同的是,俄羅斯軍方在當時並未對蘇-30MK系列戰鬥機產生多大興趣,大量的蘇-30系列戰鬥機被用於出口。這裏補充一點小知識:蘇-30MK是俄羅斯出口用蘇-30戰鬥機的代號,而最後一個字母,則代表了出口的國家,例如蘇-30MKI表示出口印度的蘇-30戰鬥機;蘇-30MKV是出口越南的蘇-30戰鬥機;蘇-30MKM則是出口馬來西亞的蘇-30戰鬥機。而出口中國的蘇-30之所以編號蘇-30MKK是因爲俄語中的"K"大概相當於英語中的"C"所以所謂的蘇-30MKK,其最後一個字母真正的英文含義應該是"C"也就是China的首寫字母。

(蘇-30MK系列是俄羅斯在1990~2010年之間出口成績最優的多用途戰鬥機,根據統計其總計出口超過500架,正是依靠着蘇-30MK系列的出口,蘇霍伊設計局渡過蘇聯解體時的困難,並且成長爲如今俄羅斯航空巨頭)
在中俄的軍售貿易中,俄羅斯的蘇-27、蘇-30都曾經在中國得到大筆的訂單,尤其是強化對地對海打擊能力的蘇-30,亦被稱作戰鬥轟炸機,更是大受我軍的歡迎。但是在蘇-30MKK型戰鬥機之後,中國卻並未進一步訂購當時俄軍最先進的蘇-34專業戰鬥轟炸機,而一直到2016年時才又採購了一批24架蘇-35型戰鬥機。那麼,爲什麼功能強大的蘇-34最終並未列入中國空軍的採購名單呢?這就要從中俄兩國不同的空軍戰術思想說起了。
戰鬥轟炸機的崛起
要想了解蘇-34戰鬥轟炸機的發展過程,就必須從它之前的蘇-24戰鬥轟炸機說起。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世界各國的空軍早已進入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的時代,當時米格-21、F-104等一大批先進的2倍音速戰鬥機相繼問世服役,但是同樣受當時各國噴氣式發動機性能的限制,戰鬥機要進行空優作戰,那麼飛機就要儘可能做得輕一點、小一點,這樣才能滿足當時空戰"高空高速"的要求。但是如果飛機做得輕、小,就意味着飛機載荷不足,難以攜帶足夠的對地對海攻擊彈藥。所以在當時各國都開發並裝備了專門的"戰鬥轟炸機"。

(開創"戰鬥轟炸機"這一概念的美軍F-111"土豚"戰鬥轟炸機,其載彈量超過了二戰時期著名的B-29重型轟炸機)
當時各國對於"戰鬥轟炸機"的要求首先是可以攜帶足夠的、可以用於對地對海攻擊的武器彈藥,而"戰鬥"的能力僅限於掛上兩枚格鬥導彈,用於自保。所以按照當時的標準,"戰鬥轟炸機"實際上是一種以對地對海打擊爲主,並且具備一定自衛能力的攻擊機。之所以說是攻擊機,是因爲和當時的轟炸機比,這些飛機的載彈量明顯不足,但是這些飛機大多采用和當時戰鬥機相似的氣動佈局,又具備一定的自衛能力,因此戰場生存性能要高於傳統意義上的轟炸機。正因爲這種飛機載荷大,具備近距離支援和基本的對空自衛能力,因此在問世後就得到了各方的重視。

(戰鬥轟炸機"三劍客",從小到大:歐洲狂風式戰鬥機、蘇聯蘇-24戰鬥轟炸機、美軍F-111戰鬥轟炸機)
在冷戰時期,有3種著名的戰鬥轟炸機分別列裝,而有趣的是,這三種飛機所採用的氣動外形設計幾乎如出一轍。這三種飛機分別是美國的F-111"土豚"、歐洲的"狂風"和蘇聯的蘇-24戰鬥轟炸機。這三種飛機都採用了雙發、雙座、單垂尾、可變後掠翼的設計。在這三種飛機中的歐洲"狂風"戰鬥機由於採用串列式座艙佈局,和其他二者還有一定的差異;美軍的F-111和蘇聯的蘇-24如出一轍,都採用了並列式座艙設計,兩名飛行員並排坐在駕駛艙內。之所以採用這樣的設計,是爲了確保部分航電儀表可以相互通用,同時兩名飛行員並列乘坐,可以方便相互交流,更好的駕駛飛機。

(由於產量太大,蘇-24至今依然是俄羅斯空天軍的主力戰鬥轟炸機)
蘇-24戰鬥轟炸機可以算是蘇聯在冷戰時期設計並生產的技術水平最高的戰鬥轟炸機,其載彈量大、航程遠且相對機載設備先進等特點讓其足以和當時的美製F-111相抗衡。因此蘇聯前後總共生產了超過1500架的蘇-24戰鬥轟炸機,即使在冷戰結束近30年的今天,依然有大量的蘇-24戰鬥轟炸機翱翔在世界的天空之中,例如一直綿延至今的敘利亞內戰,蘇-24戰鬥轟炸機就被俄軍和敘利亞軍隊廣泛使用。

(雖然被稱爲"炸彈卡車",但是由於性能已經落後,在敘利亞執行任務的蘇-24至今已經被擊落多架)
不僅如此,在2000年、2008年和2014年,由蘇-24戰鬥轟炸機改裝的蘇-24MR電子對抗偵察機曾經多次飛越美軍航母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外網曾經有文章聲稱在2008年格魯吉亞戰爭後美軍派往黑海地區的伯克級驅逐艦遭到蘇-24MR的電子干擾,導致艦載雷達和電子系統一度癱瘓,雖然這種說法缺乏有力的證據,但是時至今日,美軍軍艦進入黑海依然小心翼翼,似乎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蘇-34:蘇俄獨特的航空兵作戰體制誕生的"炸彈卡車"
因爲蘇-24在蘇軍中表現出色,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蘇-24的各項技術水平也開始逐漸落伍。所以蘇聯空軍在在1986年時向當時的蘇霍伊設計局下達命令,要求蘇霍伊設計局開始設計下一代戰鬥轟炸機,以取代已經開始落後的蘇-24戰鬥轟炸機。

(蘇-34戰鬥機正面照,因爲採用了雙座並列設計,蘇-34機頭顯得扁平,因此被戲稱爲"鴨嘴獸")
蘇霍伊設計局在冷戰時期主要承擔蘇聯空軍各類攻擊機和戰鬥轟炸機的設計製造任務,其經典作品:蘇-7、蘇-17、蘇-22、蘇-24、蘇-25等都是清一色的戰鬥轟炸機或者乾脆就是單純的攻擊機,因此對於蘇霍伊而言,研製新式的戰鬥轟炸機可以說是輕車熟路,而且在當時蘇霍伊最成功的戰鬥機——蘇-27已經研製定型並量產裝備蘇聯國土防空軍。

("鴨嘴獸"發起威來也是很彪悍的,可不要被它的蠢萌外表欺騙了)
蘇霍伊設計局隨後就在其最新型的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同樣放寬了飛機駕駛艙,將原先單座戰鬥機改裝爲並列式雙座戰鬥轟炸機。這種全新設計的戰鬥轟炸機最初稱爲蘇-27IB,蘇霍伊原本計劃在1990年左右設計定型,並在1995年左右裝備蘇聯空軍,但是由於蘇聯在1991年時突然解體,新生的俄羅斯面臨嚴重的經濟困境,所有的新式戰鬥機研發項目,包括蘇-27IB在內全部停滯。最終一直到2007年7月,蘇-27IB項目才正式完成,並通過了俄羅斯國防部的驗收,並被正式命名爲蘇-34戰鬥轟炸機。

(正在進行飛行展示的蘇-34戰鬥轟炸機,其機腹帶彈清晰可見,包括R-27和R-73空空導彈、KH-31反艦導彈和KH-59巡航導彈)
平心而論,蘇-34戰鬥轟炸機確實有着自己獨特的先進性。該機採用了當時俄羅斯最先進的電掃相控陣機載雷達,這在當時堪稱世界領先。同時該機採用雙座並列式佈局,加大了飛機的駕駛艙,雖然這導致飛機正面風阻加大,但是蘇-34增加了一對鴨翼,從而將飛機的氣動設計變更爲三翼面設計,增大了飛機的升力,保障了在修改之後蘇-34戰鬥轟炸機的機動性不會下降太多。

(駐紮敘利亞的俄蘇-34戰機,注意:採用灰色塗裝的是俄海軍航空兵的蘇-34,採用藍色塗裝的是俄空天軍的蘇-34)
同時蘇-34戰鬥轟炸機可以兼容俄羅斯各種最新式的空對地和空對艦彈藥。爲了確保該機能夠有足夠載荷掛載大質量的空對地彈藥,儘管蘇-34在外形上和蘇-27基本相當,但是卻採用了全新內部結構設計,特別是加強了飛機機翼的強度,以適應掛載大型空對地武器彈藥。有一個對比就是,原版的蘇-27SK型戰鬥機由於是純空優戰鬥機,因此其有效載荷實際上不到5噸,只是略高於我國當時的殲-8II型戰鬥機的水平。而蘇-34型戰鬥轟炸機一下子把載荷從不到5噸提升到了8噸,不僅如此,蘇-34還安裝了空中加油管,可以通過空中加油大幅增加其作戰半徑和航程。

(蘇-34投彈)
更有趣的是,蘇-34戰鬥轟炸機還設計了微型廚房和廁所(其實就是飲料杯架和尿壺),而且飛行員的座椅可以放倒當牀躺着休息。所有這些特點都體現出蘇-34的設計方針依然是優先考慮對海對地攻擊,而空戰能力依然僅限於最基本的自衛能力。而蘇-34的這種設計很快就敗給了另外一個全新的概念——多用途戰鬥機。
攻擊鷹斯基:蘇-30MKK戰鬥機
其實詳細而言,"多用途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這兩個概念是非常接近的,以至於很多人區分不清。但是如果嚴格來說,這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多用途戰鬥機"是具備轟炸功能的戰鬥機;"戰鬥轟炸機"是具備空戰功能的轟炸機。這大概是兩者最核心的區別,所謂的"多用途戰鬥機"核心是戰鬥機,但是增加了對地對海攻擊能力;而"戰鬥轟炸機"本質上是能夠"戰鬥"的轟炸機,核心依然是落在"轟炸機"上。正因爲這種細微的差異,在多用途戰鬥機崛起後,戰鬥轟炸機一下子就變得過時了。

(1991年的海灣戰爭,讓世界上很多國家大開眼界,而F-15E毫無疑問又點開了空軍戰術飛機的一條新科技樹)
多用途戰鬥機首次亮相是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當時美軍將其最新的雙座版F-15E投入戰場,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戰績,由於F-15E型戰鬥機是由純空優的F-15戰鬥機升級而來,在當年麥克唐納公司曾經驕傲地宣稱F-15戰鬥機是"沒有一磅重量是用於對地攻擊的",這保證了F-15戰鬥機有着極爲優越的空優作戰能力,而且一直到今天,儘管F-35已經開始量產,但是在目前F-15依然是美國空軍的核心主力制空戰鬥機。

(F-15戰鬥機有着非常強的空戰能力)
美軍將F-15卓越的空優作戰性能和其大載荷、大航程的特點相結合,開發出的F-15E型戰鬥機,採用了雙人串列式座艙佈局,前座的駕駛員負責駕駛飛機並進行空戰,後座的武器操作員則專門負責操作對地對海攻擊的各種武器,兩人分工明確,從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卓越效果。

(委內瑞拉的蘇-30MK2戰機)
在海灣戰爭之後,世界各國普遍開始開發自己的"多用途戰鬥機"。俄羅斯也不例外,而且當時由於俄羅斯經濟困難,大批的軍工企業不得不把眼光轉向國外,通過爭取海外訂單來找飯喫。在這種情況下蘇霍伊設計局推出了堪稱經典的蘇-30MK系列多用途戰鬥機。

(在空軍節上公開展示的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很明顯其對地精確打擊能力不足,武器的種類相對較少)
蘇-30MK系列戰鬥機採用了蘇-27UBK型雙座教練機的串列式座艙佈局,同時借鑑了當初蘇-27IB戰鬥轟炸機的設計思路,對機體進行了全面加強。這樣雙座版蘇-30MK型戰鬥機不但保持了蘇-27戰鬥機卓越的空戰性能,同時還整合了蘇-34戰鬥機強大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可以說是集合了蘇-27和蘇-34的全部優點,並加以融合,這種對空對地全能型戰鬥機是當時我國空軍所能接觸到的最先進的多用途戰鬥機,也是整個90年代性能最接近美軍F-15E的多用途戰鬥機。

(如今我國空軍的蘇-30MKK戰鬥機早已不是當年的蘇-30,具體型看箭頭所指)
我國空軍正是看中了蘇-30MK戰鬥機這種卓越的多用途性能,因此在原本採購200架蘇-27SK的計劃執行時,在採購了95架蘇-27SK後就直接改爲採購全新的蘇-30MKK系列戰鬥機。很多人說我國當時和俄羅斯簽訂的合同是採購200架蘇-27SK,但是我國方面實際只採購了95架蘇-27SK就終止了後續的採購工作,而後續的105架配額最終以蘇-30MKK的方式交付給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
要蘇-30不要蘇-34,這是中國空軍的戰略需求
儘管在2000年前後時,蘇-30MK和蘇-34對於我國而言都是先進的戰鬥機,但是在這兩者之間如何選擇,確實是一個體現高層智慧的關鍵點。在當時我國海軍航空兵和空軍已經開始陸續裝備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而"飛豹"大體上可以看作是中國版的蘇-24戰鬥轟炸機。這是因爲飛豹的設計年代較早,而且其配套使用的英國"斯貝MK202"型發動機雖然油耗很低,可靠性也不錯,但是推力和推比都很不理想,只能達到美標第二代戰鬥機的水平,英國曾經將這種發動機裝備在英國皇家海軍的F-4K鬼怪式戰鬥機上。

(飛豹戰鬥轟炸機,全副武裝,大象漫步)
進入新世紀後,得益於我國航空電子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飛豹戰鬥轟炸機得以全面升級自身的雷達、火控和武器系統,而且早在2005年左右,我國就已經在機載精確制導武器方面超越了俄羅斯,換句話說,我國當時國產的飛豹戰鬥轟炸機雖然載彈量略差一點,但是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和武器攜帶種類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的蘇-34戰鬥轟炸機。因此,蘇-34戰鬥機對於我國空軍基本失去了吸引力。

(經過多年磨合,蘇-30MKK已經融入我國空軍的作戰體系,這一點從掛載武器的變化就能看出一二)
但是蘇-30MKK戰鬥機卻有着大大的不同。在當時中國空軍甚至還沒有"多用途戰鬥機"的概念,引進蘇-30MKK戰鬥機正好可以認真研究這一概念。不僅如此,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雖然我國自研的飛豹戰鬥轟炸機已經定型量產,但是該機依然沿用的是F-111和蘇-24的概念,其空戰性能僅限於"自保",所以面對當時東南沿海的嚴重局勢,我國確實迫切需要一款兼顧空戰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多用途戰鬥機。所以在戰術需求和技術需求雙重作用下,我國採購了大批的蘇-30MKK系列多用途戰鬥機。

(蘇-30MKK和蘇-35是最常見的,伴隨轟-6K執行環島飛行的"保鏢")
根據記錄,我國前後分3批採購了蘇-30MKK系列戰鬥機,其中還專門有24架是爲海軍航空兵購置,用於東海的防空巡邏作戰使用。在21世紀的前10年中,蘇-30MKK無疑是我國最強大的多用途戰鬥機,它有着不輸於蘇-27SK的空戰能力,同時又具備超過飛豹的強大載荷能力,而且後期我國航空技術部門甚至還給蘇-30MKK整合了國產的各種空空導彈和精確制導武器,讓蘇-30MKK具備了和殲-16基本相當的作戰能力。一直到今天,空軍和海軍的蘇-30MKK型戰鬥機依然保持服役狀態,無論是東海防空識別圈的巡邏還是偶爾執行的環島飛行,蘇-30MKK都是重要的成員之一。

(氪金,是變強的重要途經;圖爲戰力強大卻十分“低調”的殲-16“石榴姐”)
總體上說,我國採購大批的蘇-30MKK開啓了我國戰鬥機發展的一條全新的科技樹,如今蘇-30MKK在我國開花結果的典型就是殲-16多用途戰鬥機。殲-16雖然和蘇-30MKK在外形上基本一致,但是由於其內部進行了全新設計,裝備了我國最先進的AESA主動相控陣雷達,同時可以兼容包括巡航導彈在內的各種國產精確制導武器,因此多用途作戰性能要遠超過原版的蘇-30MKK戰鬥機。

(看看石榴姐的掛載能力)
而如果當年引進的是蘇-34戰鬥轟炸機的話,我國空軍則很難在當前研製出殲-16這種堪稱先進的多用途戰鬥機,自然也無法有效促進中國航空工業和技術的大發展。因此,儘管蘇-34也是一款相當先進的戰鬥轟炸機,但是因爲它不符合我國空軍的戰術和技術需求,所以註定不會得到中國空軍的青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