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都演過。

第一行是奧黛麗·赫本、本·斯蒂勒、張柏芝;第二行是茱麗葉·比諾什、林心如、毛不易。他們都在影視劇中出演過護士角色。

國際護士節是每年的5月12日,是爲紀念現代護理學科的創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而設立的節日。這一天對於中國也具有深重的意義,12年前的今天,一場地震讓醫護工作者們來不及慶祝節日就又開始救死扶傷,而今年的疫情又讓他們成了衆人的焦點。雖然不像醫生那樣直接決定生死,但護士們也在用自己的一身白衣默默守護着衆人的康復。

第一行對應的作品劇照。

奧黛麗·赫本在《修女傳》中飾演了一位修女,其後被送到醫學院學習當護士,畢業後她被派到非洲的比屬剛果服務。現代的護士服就是從修女服演變而來的,因爲最早從事護理工作的很多是修女和修士。同樣在戰亂中工作的護士還有茱麗葉·比諾什在《英國病人》中的角色,因爲戀人和好友在戰爭中死去,她認爲自己身負詛咒,所以帶着被燒傷的“英國病人”在一處房屋裏住了下來,避免給更多人帶來傷害。林心如在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裏也飾演過護士,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她放下了大小姐的生活去了戰地醫院。

第二行對應的作品劇照。

本·斯蒂勒在《拜見岳父大人》中則是一位男護士。自工業革命後,護理工作被認爲具有女性特質,使得護士中女性佔絕大多數。但現在已經有不少男護士,對於其中的性別特質認定是比較片面的。歌手毛不易在《沙海》中也飾演了一位男護士,他在成爲歌手前就是一名護士。

張柏芝在《星願》中的護士形象應該是和平年代大家的期望。她美麗、善良、我見猶憐,哭泣的樣子都是美的,這樣的護士形象被認爲能讓病人從身體和心理兩方面得到安慰。

在醫生治病救人前後,無數護士在做着準備和善後工作,他們的貢獻應該被肯定。盤點跟醫護有關的影視劇我們發現,着重描寫護士的文藝作品仍然較少,希望今後會有更多作品去反映他們的生活、呈現他們對於病人們的奉獻。

撰文 吳龍珍 校對 李立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