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中蜂夏繁的事些搞好了吗?”水城县蟠龙镇发贡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杨仁发在地埂上,向在蜂箱旁忙碌的刘寸军喊道。

  

  初夏时节,这座位于水城县东南部的深山小镇山青水绿、林木葱茏,其间星星点点分布着6000多群中蜂——这可是当地一百余户蜂农的“绿色提款机”。

  

  “好着呢,最近太阳大,我给蜂箱周围洒水降降温。”40出头的刘寸军去年靠200多箱蜜蜂实现收入10多万元。

  早几年,刘寸军以种地和打零工为生,一年到头也只有一两万元收入,加上妻子身体不好,2015年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上半年,镇里免费发蜂种,刘寸军抱着尝试的心态,开始在政府和村委的帮扶下养蜂。

  “遇到技术难题,我都问杨仁发。”刘寸军经常骑摩托车到发贡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杨仁发的屋里,一待就是大半天。杨仁发开玩笑说,“要不你搬间床,来这里和我一起住好了。”

  

  让杨仁发欣慰的是,这两年,刘寸军不光实现了自身的脱贫,还带动了3户贫困户脱贫。说到这里,刘寸军满脸笑容。去年,他当上了“讲师”,给村民进行了中蜂养殖技术培训。

  

  “脱贫了心里跟蜜一样甜,今年再扩大生产,希望可以翻一番。”如今刘寸军说话底气十足,“我的蜂蜜还没割出来就有很多人来预定,都是老客户。”自己的日子甜了,也不忘带着周围人一起干,“几户邻居在跟我学养蜂,我也把学到的技术教给他们。”

  

  发贡村是水城县深度贫困村之一。以前,村民多种植玉米等作物,一亩地毛收入也就300多元。“这几年,在政府帮助下,村里逐渐建起了20多个蜂场,中蜂养殖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杨仁发说。

  

  2014年前后,杨仁发开始搞中蜂养殖,成立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后,2015年养了28箱,到2016年10月份就发展100多箱。 “刚开始我是自己养蜂,后来我就帮助有困难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一起养蜂,统一管理,给予他们技术上辅导。”

  

  “我们合作社里有26个人,都是养蜂的专业户。他们既是养蜂人,同时也为全县20多个乡镇提供养蜂技术指导和服务。”杨仁发告诉记者,在合作社他带动了40户贫困户,目前已全部脱贫,部分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如今,发贡村有蜜源基地1800多亩,养殖中蜂2000余箱,其中原生种蜂500箱,每年可繁殖种蜂4000余箱。2019年,发贡村有20户养蜂致富带头人、20个蜂场,一户致富带头人带动4户贫困户,贫困户通过在养殖基地务工,一年有上万元的收入。

  

  这几年,发贡村不仅养殖中蜂酿出蜂蜜,繁育蜂群外销,还成立了“黔味蜜”小型蜂蜜加工厂,年产值预计达到500万,基本形成集养殖培训基地、中蜂繁种场、示范性蜂场、蜂蜜加工厂等产、学、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

  

  “2019年全镇共销售蜂群2100箱8400脾,产值200余万元,预计今年能够销售基础蜂群量1万余群,蜂农增收达到400余万元。”水城县蟠龙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未来我们要让更多乡亲靠着家门口的好山好水,过上好日子。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