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個經歷:聚會的時候明明來的都是自己同窗多年的同學,但是總會有幾個完全沒有印象,不知道名字、記不住長相,甚至感覺他們根本就是“陌生人”,爲了避免尷尬,只好整場同學會都在“惺惺作態”,直到結束也不知道自己在和誰聊天。hello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好,你們可愛的小編又上線了~說到我們的大學生活,相信在座的絕大多數人都非常的熟悉吧,對於90後而言,可能有些正在經歷,有的早就已經畢業很多年了。

hello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好,你們可愛的小編又上線了~說到我們的大學生活,相信在座的絕大多數人都非常的熟悉吧,對於90後而言,可能有些正在經歷,有的早就已經畢業很多年了!像小夢這樣的,就屬於後者,初中生活對我而言就已經是過去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個經歷:聚會的時候明明來的都是自己同窗多年的同學,但是總會有幾個完全沒有印象,不知道名字、記不住長相,甚至感覺他們根本就是“陌生人”,爲了避免尷尬,只好整場同學會都在“惺惺作態”,直到結束也不知道自己在和誰聊天。那麼,初中班裏“存在感”最低的3種人,當看到最後一種:同學,你叫啥?

首先,沒有特長的孩子。如果孩子有特長,比如體育方面特別突出或者是有很強的音樂天賦,每次聯歡會上都表現的非常積極,這樣的學生很容易給他人留下深刻的影響。甚至畢業幾年後還會把這些學生的特長拿出來作爲茶餘飯後的談資,但沒有特長的孩子,大家記住你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其次,成績不高不低的同學,班裏最亮眼的是誰?自然是備受老師們青睞的“第一名”和屢屢遭到老師“警告”的“倒數第一”,所以,往往成績處於前列和末列的學生,大家也是很容易記住的,因爲他們受到老師點名的次數更多,並且課堂表現的機會更多。反之,成績處於中等一般的同學,相對“出場”機會較少,就導致了他們沒有存在感。

最後一類人就是性格很怪異的人。這樣的同學通常是很難跟其他同學玩到一起,平時也很少說話,有的人可能到了初三都不知道他叫什麼,甚至面對面路過,還有可能說一句:同學,你哪班的?不知道你們在初中生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學生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