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已经难以具体考证,不过结合正史和族谱资料推断,很有可能在栖霞建县之前,蛇窝泊的地名就已存在。隋世昌为胶东隋姓第五世,向上追溯四代人大概一百年的时间,以此推断,隋氏始祖迁到蛇窝泊大致在北宋末年,虽然不排除地名的历史变迁,但很有可能在当时,蛇窝泊这个名字就已经出现。

位于胶东半岛腹地的蛇窝泊,是栖霞、莱阳、海阳三县市交界处的一个大镇。
对于关注果品贸易的人来说,蛇窝泊这个名字应该很熟悉。但即便是不了解蛇窝泊的外地朋友,看到这个很特殊的地名,也会留下印象深刻。
蛇窝泊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民间众说纷纭,“蛇窝”有不同的解释,而“泊”这个字就很好理解。
从地图上看,发源于牙山的清水河和发源于唐山的观泊河、蛇窝泊河等河流交汇之后,冲积成一片方圆数十里的河谷,这在“六山一水三分田”的栖霞,是为数不多的大块平地。蛇窝泊的泊,指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蛇窝泊这个地名何时出现?已经难以具体考证,不过结合正史和族谱资料推断,很有可能在栖霞建县之前,蛇窝泊的地名就已存在。
被封为定海郡侯的隋世昌,是元代胶东一位名人。《元史隋世昌传》载:“隋世昌,其先登州栖霞人。父宝,徙居莱阳。”也就是说,隋世昌的祖籍在栖霞。而根据《定海郡隋氏通谱》记载,隋氏始祖大宋时自河南固始县迁栖霞县南蛇窝泊村。
隋世昌为胶东隋姓第五世,向上追溯四代人大概一百年的时间,以此推断,隋氏始祖迁到蛇窝泊大致在北宋末年,虽然不排除地名的历史变迁,但很有可能在当时,蛇窝泊这个名字就已经出现。而栖霞建县是在金代,似乎要于蛇窝泊才出现。金代之前的蛇窝泊,应该属于莱阳县(昌阳县)地界。
隋姓始祖为何选择蛇窝泊这块地方?史料没有详细记载。值得一提的是,不仅隋氏如此,还有不少其他姓氏也都相中此地。
林姓是栖霞大姓,根据族谱记载,栖霞林姓始祖林德实,原籍福建莆田,北宋时期到登州任职,卸任就在胶东落户。而他落户的地点,相传为荆夼(现蛇窝泊镇的东荆夼村)。在此注明一点,狭义上的蛇窝泊就指蛇窝泊村,而广义上的蛇窝泊,泛指附近的清水河谷地,大体就是蛇窝泊镇的范围,本文说的,就是广义的蛇窝泊概念。
林姓和隋姓相继在蛇窝泊一带落户之后,逐渐开枝散叶,林姓发展成为栖霞排名前列的大姓(上世纪八十年代统计在栖霞排名第二)。而隋姓从第四世隋宝开始,陆续从蛇窝泊迁出,广泛分布于十多个县,也是胶东有代表性的姓氏。
除了林姓和隋姓,很早就定居在蛇窝泊一带的,还有一支崔姓人。
在胶东崔姓当中,莱西桃花寨子崔姓是比较有名的一支。根据族谱记载,这支崔姓的先人崔琳,在元代担任桃花寨巡检一职,因此定居当地。而崔琳的原籍,在栖霞县的泥都。泥都,正好也在蛇窝泊附近。
由此来看,早在元代之前,蛇窝泊这片区域,就已经有林、隋、崔等姓氏分布。
而到了明初,又有一个姓氏看中此处。洪武年间,湖北人牟敬祖从栖霞县主簿任上卸职之后,也选择落户在这片区域,就是蛇窝泊东南方向的榆疃。
牟姓在此扎根之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清之际,逐渐成为栖霞的望族之一(称作名宦牟氏),有名的庄园牟氏就是蛇窝泊牟姓的一个分支。
以上这四个姓氏,除了崔姓如今规模较小之外,剩下的林、隋、牟仍是蛇窝泊镇境内的大姓。
这些姓氏的祖先当初为何不约而同,都相中了蛇窝泊这块地方?因为资料缺乏,暂时难以考证。但蛇窝泊的历史悠久,则可见一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