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雲龍侃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有人說,世界近代歷史就是一部西方殖民史。西方殖民主國家一般也都是在工業革命中成功實現經濟騰飛後纔有財力、人力滿世界尋找落後地方,開發成他們的殖民地。
然而,澳大利亞卻是個例外。
澳大利亞本身就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特別是北美獨立後,英國人將澳大利亞當做流放犯人最好的目的地——和英國距離超過1.5萬公里,流放犯人基本上等於送他們到了不可返回的地獄。
而澳大利亞這個殖民地在20世紀初獨立的同時,英國人附贈了另外一塊殖民地給澳大利亞。
富二代出生時含着金鑰匙,澳大利亞建國開始就含着殖民地這塊肥肉。
這塊殖民地肥肉就是面積達46萬平方公里,富含銅、金等礦物質的寶藏之地,也同時擁有“天堂鳥”這一神祕又美麗的珍稀動物的地方——巴布亞新幾內亞。
然而,自澳大利亞獨立建國就開始,巴布亞新幾內亞(最初叫是英屬新幾內亞領地)就被澳大利亞盤剝資源,直至現在這片資源富集的土地仍然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而他的鄰居澳大利亞,則繼承了英國殖民者割韭菜一般的盤剝功夫,到現在仍然通過貿易、軍事等方式將巴布亞新幾內亞作爲其天賜的韭菜園子。
澳大利亞成爲世界歷史上罕見的,20世紀才建國,但是充分享受了殖民主義紅利的國家。
那麼,澳大利亞是如何在建國之初就成功繼承英國對英屬新幾內亞領地的殖民權力的?又是怎樣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年時間裏,不斷變換名義對巴布亞新幾內亞實施“換湯不換藥”的殖民掠奪的?
新幾內亞島本是澳大利亞北邊、亞洲東邊的一個超級大島。說它超級大,是因爲按面積計算,該島是世界第二大島,也是太平洋上的第一大島。
16世紀葡萄牙人發現這裏之前,這裏還處在刀耕火種的十分落後原始的狀態。只不過歐洲人發現這裏後,認爲當地土著人過於原始,沒法打交道。因此他們只是在新幾內亞島的沿海活動。
歐洲大陸上德國的統一,改變了世界列強的格局。老牌殖民霸權英國和法國,不得不接受新貴德國和他們競爭瓜分世界。
不過19世紀70年代,全球已經沒有多少處女地來讓新貴德國瓜分。各地殖民地已經被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分得差不多了。新幾內亞島,則是爲數不多的老牌殖民國還沒怎麼站穩腳跟的地方。
1880年2月,德國殖民者在時任德國首相、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支持下,開始了剛剛統一後的德國在南太平洋殖民擴張的第一步,並計劃吞併整個新幾內亞島。
幾乎是在同時,英國人也主動出擊佔領新幾內亞島。英屬澳大利亞的昆士蘭領地的第八任總督,派人到新幾內亞島東南部的重要港口升起英國國旗以宣示主權,並宣佈吞併巴布亞半島東南海岸。
這一針對德國以及法國搶佔新幾內亞島的軍事行動,雖以英國爲名,但實際上軍事力量來自澳大利亞,本身就是英屬澳大利亞統治者爲霸佔領地而採取的行動。
遠在倫敦的英國人其實對佔領這塊地已經沒多大興趣了。當時英國很多政客就說,不如直接把澳大利亞連同英國在南太平洋的殖民地一起組建大英南太平洋帝國算了,懶得管那麼遠的鬼地方。
這裏要插幾句:
在世界現代國家中,有一大票國家是在20世紀之前就獨立的前殖民地國家,因爲較早取得獨立自主權,可以很早開發自己土地上的資源,跟上近代產業革命潮流,因而成爲較爲富裕的國家,比如美國和南美洲的許多國家。
但這些國家在建國初的幾十年上百年世界幾乎就沒有殖民擴張、軍事稱霸的行爲。以美國爲例,美國建國之初就確定了“孤立主義”的外交原則。孤立主義這個詞是美國建國先賢用的詞兒,其實並不特別準確,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韜光養晦”。
自1776年建國後,美國一直是“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只在北美大陸開荒擴土,絕不摻和歐洲霸權之間的爭鬥。因爲絕不捲入歐洲列強之間的紛爭、專心發展自己,這是華盛頓那一輩美國開國先賢的政治遺囑。這條基本路線,美國人還真的堅持了一百年沒有動搖(到十九世紀末結束)。
▲描寫美國建國初期不願摻和歐洲爭霸的漫畫
和美國形成鮮明反差對比的是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和美國同屬前英國殖民地,但是在自己尚未完全獨立的時候,澳大利亞就開始了對新幾內亞島殖民擴張的活動,而且對抗的也是歐陸霸權國。當然,這種軍事活動是以大英帝國之名進行的,畢竟澳大利亞自己當時還沒獨立呢。
德國人見狀自然不肯罷休。1884年,俾斯麥派帝國專員到新幾內亞島北部宣佈該地區爲德國所有。在德國宣示主權僅僅三天後,在澳大利亞高層的要求下,英國政府宣佈新幾內亞島東南部爲英國保護地。
新幾內亞島東南部飄揚起了英國國旗後,英國在這裏的特派專員經費也都是由澳大利亞各殖民地提供的。雖然只有每年1.5萬英鎊的費用,但這筆錢供養了統治新幾內亞島東南部的殖民機構,直接受益的就是澳大利亞人。
1888年,澳大利亞昆士蘭自治領第九任總督薩繆爾·格瑞菲斯,乾脆直接要求澳大利亞昆士蘭自治領與英國政府共同管理英屬新幾內亞領地。
前一任昆士蘭總督直接貿然派兵佔領新幾內亞的港口,這一任總督直接要求在英屬新幾內亞殖民統治上和英國平起平坐。
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直接毗鄰英屬新幾內亞,難怪這裏的統治者這麼急迫希望能對英屬新幾內亞形成絕對的殖民管轄,爲昆士蘭經濟繁榮提供勞動力和資源。
▲巴新與澳大利亞最近的距離就是140公里寬的託雷斯海峽
當時,荷蘭佔據新幾內亞島西部,德國和英國瓜分該島東部。這一戰略態勢已經比較穩定,三國也通過外交條約劃清了彼此分界線。
1901年,英國議會同意英屬澳大利亞的殖民地組建聯邦政府,澳大利亞正式獨立,成爲主權國家。
在英國議會同意澳大利亞獨立的同時,英國決定將英屬新幾內亞領地移交給澳大利亞,也就是上圖中新幾內亞島的東南部分。這部分領地被稱爲“巴布亞”,澳官方爲宣示主權,一律稱其爲“澳屬巴布亞”。
澳大利亞於是就在自己獨立的同時,繼承了英國對這片面積約23.4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殖民統治。
澳大利亞跟他們的前宗主國英國相比,在盤剝殖民地人民上,貪婪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澳屬巴布亞的政府領導層全由澳大利亞政府直接任命,警察官員也都全是白人。
澳大利亞還在當地制定《土著勞工條例》,規定土著勞工在種植園裏面如果拒絕工作或者逃跑,則要被判處監禁。澳屬巴布亞的土著居民凡年齡在16到36歲的男子都要交人頭稅。
36歲以上的男子豈不是可以不交稅了?想得美,當時澳屬巴布亞人口平均壽命也就是三十歲出頭,活到36歲已經算很長壽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和英國(帶着他的小弟澳大利亞)分屬兩大陣營,在歐洲戰場上殺得面紅耳赤的英德之戰,也引發了德國和澳大利亞遠在新幾內亞島上的戰火。
1914年9月,一戰剛爆發不久澳大利亞軍隊迅速佔領了德國在新幾內亞島上的領土。
1917年,一戰以德國等國戰敗結束。德國戰敗後其原有的殖民地被戰勝國紛紛瓜分去了。澳大利亞也就順勢接管了原來屬於德國的這篇土地。本來三年前澳軍就佔領了這裏。
爲了與之前已經統治了十多年的“澳屬巴布亞”相區別,這片新入賬的土地被澳大利亞人稱爲“新幾內亞”。如今,這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國名,就是巴布亞和新幾內亞區域名稱兩個加起來的。
然而,當時的國際社會已經和殖民擴張初期的國際關係完全不一樣了。一戰後,幾個戰勝國成立了一個叫“國聯”的國際組織;對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個戰敗國的原殖民地處理上,形成了叫“委任統治”的制度,這些都被認爲是一戰後新的國際秩序。
“委任統治”無非是幾個強國分贓瓜分一戰勝利果實的一種文雅的稱謂。之前德國、奧匈帝國的殖民地在這一名義下,易主他國。
新幾內亞就這樣被澳大利亞委任統治了。
順便說一句,委任統治這一招,還是美國人提出來的。美國人的目的自然很明顯,前一百年,美國人按照建國先賢的囑咐韜光養晦了一百多年,現在一戰結束後正好全球重新洗牌,美國人提出的新的國際秩序無非是爲了讓自己走到世界舞臺中央。
就這樣,現如今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國土,在一戰後就被南北分爲兩部分,南部的巴布亞由澳大利亞繼續進行赤裸裸的殖民統治;北部的新幾內亞,則多了一塊“委任統治”的遮羞布。
遮羞布後還是換湯不換藥的殖民手段。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出臺《新幾內亞法》,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直接接管德國人在這裏的種植園和財產,還規定只有政府纔有權購買土地,壟斷了新幾內亞的土地權。
澳大利亞人其實早就想將巴布亞和新幾內亞這兩塊領土合併起來管理,只不過礙於一戰後國際關係秩序規範,不得不分而治之。
日本人在二戰中發動的太平洋戰爭給澳大利亞人合併澳屬巴布亞領地和新幾內亞委任統治地,以絕佳的藉口。
二戰中,日本佔領了巴布亞領地和新幾內亞委任統治地的許多地方。以戰事需要爲由,澳大利亞政府對兩地的統治政策完全等同化了,並且建立軍政府,實施軍管。
▲澳大利亞人一直以二戰中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戰鬥爲榮,這是澳大利亞墨爾本郊區丹德龍山上金屬鑄造的巴新戰鬥歷史描述,頗有丹書鐵券之意。
二戰結束後,巴布亞和新幾內亞非但沒有像印度、馬來西亞、印尼那樣獨立,反而繼續了二戰中澳政府對殖民統治:
1949年,澳大利亞議會決定,正式將巴布亞領地和新幾內亞合併爲一個行政單位,叫“巴布亞和新幾內亞領地”(以下簡稱“巴新”)。
領地最高長官由澳政府直接任命,領地的政務委員會不得由巴新本地人擔任;領地立法機構通過的所有法案都需要經澳大利亞方面批准方可生效,而且議員絕大多數並非選舉產生,而是政府任命的非土著人;領地也沒有司法終審權,澳大利亞聯邦最高法院可以審理巴新領地來的上訴案件。
當然,二戰後美國人又發明了一個新的概念“託管地”,代替之前的“委任統治”。巴新領地也就成了澳大利亞託管的地方。無論是託管也好、委任統治也罷,巴布亞新幾內亞直到20世紀70年代都還是純純的殖民地味道。
和鄰居的襯托最能體現出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殖民慘狀了。巴新隔壁(原荷蘭在新幾內亞島上的殖民地,與巴新以東經約141°爲邊界)併入印尼後,恰逢1969年至1974年印尼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以上。雖然印尼還是很貧窮,但是比起巴新來說好過太多,且開始了民族工業和基礎建設步伐。
巴新直到70年代則還是一副原始落後的樣子,最重要的產業,還是種植和挖礦,並且也都被外國殖民者把控。
在全球殖民地獨立運動高潮都過去了,連非洲大多數土地都實現主權獨立後,巴布亞新幾內亞纔得到獨立的機會。
巴新目前最主要的產業,銅礦和金礦挖掘業,也主要由澳大利亞的公司把控。澳大利亞一家礦業公司1984年開始就投資開發奧克泰迪大型露天銅金礦,產量最高的2006年一度成爲世界第八大銅礦。
位於巴新的利西爾金礦,20世紀90年代是世界第三大金礦,也由澳大利亞最大黃金生產商佔有全部股權。
玩兒金融業,巴新人也是玩兒不過奸狡的澳大利亞金融大鱷的。目前巴新主要的三家商業銀行中,兩家是澳大利亞人經營的。
澳大利亞現在對外國的投資中,三分之二的錢投到了這個窮國巴新上,可見其佔有巴新產業的野心。
▲進出口都過分依賴澳大利亞,相當於澳大利亞通過貿易關係卡住了巴新的脖子
軍事上更是少不了澳大利亞操控。澳大利亞軍官可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軍隊中擔任各種職務。當然,澳大利亞在巴新的駐軍權也少不了。
巴布亞新幾內亞這個並不算小的國家,命運至今受着殖民主義和強權國家的影響,而且要一直面對澳大利亞這個搬不走的鄰居——澳大利亞人口雖少,但胃口一點都不小。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