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在最近發佈的一份新聞稿中指出,當地時間4月30日,其新型精確打擊導彈(PrSM)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發射場進行了一次測試,導彈在經過大約長達90秒的飛行時間之後,精確命中了遠在85公里之外的預定目標。
此次測試結果讓美國陸軍高官約翰·拉弗蒂深感振奮,拉弗蒂表示,這次試射是PrSM導彈 "迄今爲止射程最短、最具挑戰性的一次"。PrSM實質上還是一款戰術彈道導彈,嚴格說來並不是爲打擊100公里以下的目標而準備的。因此在預設射程相對較短的情況,PrSM想要精確命中,就不得不在短時間內消耗更多的能量來調整其攻擊角度。
按照美國陸軍未來司令部指揮官約翰·穆雷的說法,預計最快從2023年起,PrSM將有望取代MGM-140,成爲美國陸軍的新一代戰術導彈系統。PrSM原本是設計用於攻擊包括機場在內固定目標的,不過美國陸軍如今胃口變大了,希望PrSM也能夠具備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而且最好是在2025年前後就可以實現。
用中國人習慣的方式來說,美國陸軍就是希望PrSM能夠攻擊海上移動目標,比如敵方艦艇。這實際上就是將PrSM定位爲一種具有美國特色的、縮水版東風-21D。這種縮水版東風-21D的使用必須足夠靈活,即能夠在最大射程(500公里)上發揮作用,也能用來應付100公里以下的燃眉之急。
雖然聽着讓人頗有些詫異,但美國陸軍其實早就萌生了這種想法。開風氣之先的東風-21D和東風-26自不必多說,如今就連俄羅斯也在積極發展具有反艦能力的戰術彈道導彈。俄羅斯人的反艦彈道導彈是在現役的“伊斯坎德爾”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射程與PrSM相近,不過伊斯坎德爾在近年來的俄羅斯軍演中曾被用於對付港口內停泊的海上固定目標,所以理論上是具備一定的反艦能力的。
美國研發PrSM主要就是奔着伊斯坎德爾來的,如今眼瞅着兩個老冤家家的中遠程彈道導彈都具備了不同程度的反艦能力,食髓知味的美國人又怎麼能夠視而不見呢?因此這纔有了希望PrSM具備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的要求。
同其前輩MGM-140一樣,PrSM也是以M-270“鋼雨”和M-124“海馬斯”兩款多管火箭炮爲主要發射平臺的。與中俄兩國不同,美國陸軍沒有多餘的精力和財力爲PrSM研製一種甚至是多種專用平臺,只能是在鋼雨和海馬斯上頭蕭規曹隨,能用一天是一天。
儘管目前距離PrSM投入使用尚有時日,而且這款導彈的性能也很難與東風-16或以上級別的國產中遠程彈道導彈相媲美,不過這個玩意的出現本身就很值得引起我們的警惕。PrSM實質上是美國嘗試突破中導條約的“試水之作”,如果按照這種思路走下去可以取得成功,那麼不久將來很有可能還將出現級別更高、性能更強的新型中遠程彈道導彈。屆時的對抗局面將更加嚴峻,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