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明星阮玲玉 陈嘉震摄。《艺声》的内容更是发挥了陈嘉震的特点,好看的照片做主导,并大量向电影明星约稿,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明星的照片,又能看到明星的文章,且标题和署名均是明星手迹,每一期杂志还有名人题词,如赵丹的“只此一家,并无分店”,费穆的“无言之美”,施蛰存的“明察秋毫”,老舍的“摄取万象”,胡蝶的“摄影大王”等等。

女人如花,美而骄傲,眉眼芬芳。这一幅幅美丽的民国女子肖像,不禁令人心醉。其中观众最为熟知的眉眼,莫过于影星胡蝶与阮玲玉了。她们的眼神、表情、妆容、衣着,无疑是那个时代摩登的典型代表。


展项《芳华》

这一张张美丽的明星写真,时光流逝近一个世纪,却依然发着光。


阮玲玉


阮玲玉


胡蝶


《1915的胡蝶》


《梦影时光》 影星陈燕燕

这些照片,在光线、角度、场景的选取上都经过精心设计。无论从构图、用光乃至人物姿态、神态上,丝毫不逊于当今的明星照片。而它们均出自民国天才摄影师“陈嘉震”之手。


陈嘉震

陈嘉震,拍电影明星见长,电影明星无一不在他的照相机前站过,上海出版的各种画报、电影杂志均刊登过他的作品,在水银灯下拍电影的摄影师甚至都没有他的名气大,电影皇后胡蝶还把他赞誉为“摄影大王”。


电影明星阮玲玉 陈嘉震摄

电影明星叶秋心 陈嘉震摄


电影明星袁美云 陈嘉震摄


电影明星胡蝶 陈嘉震摄


电影明星陈燕燕 陈嘉震摄


电影明星徐来 陈嘉震摄

1934年冬,陈嘉震为良友图书公司拍摄了《中国电影女明星照相集》。陈嘉震所拍摄的明星照片,不同以往出现在杂志报章中的明星肖像,他总是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和光线,恰到好处的反映被拍摄者的特点,而深得读者喜欢。一经出版,销路极佳,他本人也随着这套照相集而名声鹊起。


八位电影女明星合影

1912年,陈嘉震生于山东济南,幼年时丧母,父亲续弦后,他与家庭关系恶化,灰色的少年时光,使他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做事喜欢独来独往。


阮玲玉

二十年代末,他在齐鲁大学曾向老舍先生学习写作,老舍评价他的文章性格鲜明、自成一体。陈嘉震却明白自己的性格可能不适合搞文学创作,而他对于摄影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之后陈嘉震就经常拍摄济南当地的各种照片投稿于各大报刊社。

老舍

1931年3月的《良友》画报第一次出现了陈嘉震的摄影作品。之后,陈嘉震的名字屡屡出现在《良友》的版面上, 1931年5月底华北运动会在济南举行,陈嘉震拍摄了大量极具动感的现场照片,并在《良友》第60期上以专题摄影师的名义再次为读者所熟悉。


阮玲玉

1933年秋,踏出大学校门的陈嘉震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经朋友引荐,与良友画报主编马国亮相识,马主编给他一个做摄影记者的机会。


电影明星黎明晖 陈嘉震摄

由于陈嘉震的性格内向,在车站码头或公共场所拍的照片,都不能令马主编满意,但他拍摄知名人士的生活照片,角度新颖、用光独到、人物神态亲切自然,马主编满意,读者也满意


阮玲玉

1934年,良友图书公司策划出版《中国电影女明星的照相集》。为了充分展示民国时期影坛女明星的最佳阵容,公司决定为胡蝶、阮玲玉、王人美、徐来、袁美云、陈燕燕、叶秋心、黎明晖八位当红女明星各拍一本照相集,八本照相集合成一整套《中国电影女明星照相集》。马主编把这项光荣艰巨的拍摄任务,交给了刚到画报社半年的陈嘉震。


为了拍好八位女明星的照片,陈嘉震找来一大摞资料,详细了解八位女明星的情况,做足了准备工作的陈嘉震,一上来就叩开了蝴蝶的宅门,亮明身份说明来意,结果被人家给轰出来了。紧接着他又登阮玲玉的门,还是被人婉言谢绝。


胡蝶


胡蝶

陈嘉震连续吃了闭门羹仍不灰心,八位明星当中,胡蝶、阮玲玉名气最大,而自己的名气又太小,她们对自己的摄影技术不知晓,相比之下,袁美云的名气小一些,于是决定先从袁美云入手。


袁美云

当他拿着七位明星的相册再次叩开胡蝶的宅门时,胡蝶被陈嘉震高超的拍摄技艺折服,于是便配合拍摄。要知道,胡蝶对摄影很有研究,是很多自己照片的摄影顾问,当她事业刚起步时,常常纠正记者的拍摄角度和用光的瑕疵。


胡蝶

经过数月的紧张拍摄,陈嘉震圆满地完成了拍摄任务,还总结出一套拍摄女明星的经验。1934年第95期《良友》画报刊登了陈嘉震的文章《给女星拍照的秘诀》,文中归纳了女明星不愿接受拍摄的原因。时隔80多年,对于今天的商业摄影师仍具有借鉴意义。

陈燕燕

可以说这套影集成为摄影历史上不可复制的经典作品,整整八个人的拍摄与编辑,很难想象这全部工作都是由陈嘉震一个人来完成。


袁美云

陈嘉震因拍摄女明星一举成名,多家电影公司、出版社都来挖良友图书公司的墙脚。1935年上半年,陈嘉震加盟艺声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中国电影明星大观》和《胡蝶女士旅欧纪念册》,并主编《艺声》杂志。


风情万种的王人美

《艺声》的内容更是发挥了陈嘉震的特点,好看的照片做主导,并大量向电影明星约稿,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明星的照片,又能看到明星的文章,且标题和署名均是明星手迹,每一期杂志还有名人题词,如赵丹的“只此一家,并无分店”,费穆的“无言之美”,施蛰存的“明察秋毫”,老舍的“摄取万象”,胡蝶的“摄影大王”等等。深受作者和读者的喜欢。


明星生活照拍摄现场

陈嘉震离开良友之后,仍经常来良友编辑部看望旧识。马国亮发现,这个曾经怯生生的年轻人已非那个初入上海的济南小青年,他每每提及一些电影明星的事情,便开始夸耀自己起来,“某某女明星的家推门就进,某某女明星只允许我一个人拍照”,此类的话常挂在他的嘴边。


“模范美人”叶秋心

陈嘉震甚至认为,是自己拍的照片捧红了袁美云,他大胆地向袁美云示爱,出于合作关系,袁美云给他留足了面子,同意以异性朋友相处,但陈嘉震穷追不舍死缠烂打。马国亮规劝陈嘉震这不切实际,然而一切规劝对于一个春风得意的青年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许只有他自己受到挫折后才能受到一些教训。

1935年7月,袁美云正式拒绝了他


袁美云

情感受到沉重打击,陈嘉震情绪极为低落,明星貂斑华此时主动投怀送抱,他又堕入了爱河,还写了订婚契约。马国亮再次苦口劝诫不要上当受骗,结果跟大家料想的一样。陈嘉震正准备把订婚契约登报声明之时,貂斑华突然反水,两人对簿公堂。官司虽然赢了,但是陈嘉震由此身心俱疲,一蹶不振,事业上也开始走下坡路。而貂斑华却由此桃色新闻知名度大增。


此时,马国亮以兄长的身份劝陈嘉震回济南修养身心,身体好些的时候可以多读点书或者考个什么学校,年轻人不必急于功利。但这终究没有打动陈嘉震,他已经熟悉了上海的一切,上海的商场、戏院、电影明星、咖啡馆,他再也不是济南那个怯生生的小青年了。


1936年,良友图书公司的定期刊物《电影画报》主编去美国访问,马国亮又给陈嘉震提供了代理主编的机会,可他上任后只编了两期画报,就因健康原因住进了医院。


1936年8月16日上午5时30分

年仅24岁的“摄影大王”陈嘉震悄然离世,

由于他在上海举目无亲,

后事全靠良友图书公司的老同事帮忙料理。


1936年第119期《良友》刊发了马国亮撰写“悼念一个青年”的文章。文中有一段寄语:

“一个有志青年固应有刻苦奋斗的精神。但人生的路途不是直线的。为完成最后的目标,为不辜负以往的努力,一个有志的青年不妨老实,也必须老实,但也必得培养一个旷达的胸襟,坚忍的魄力,与高远的怀念———当事情不如意时。嘉震辜负了一生的奋斗,就是缺乏这点。今以此语悼嘉震。”

我们不妨把这看成是马国亮对陈嘉震的最后一次规劝。


陈嘉震虽离去已80余年,

但他留下的影像让我们窥探到了

一个时代的美。

阮玲玉甜美的沉思、

陈燕燕活泼的身姿、

胡蝶的雍容华贵、

袁美云的轻灵天真

......

一切美丽都透过一双眼睛,

抵达到了无数双眼睛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