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了成規模地使用“櫻花”炸彈進行特攻,日本海軍航空兵在1944年10月組建了專門的第721航空隊(以下簡稱721空),指揮官爲岡村基春大佐。在“櫻花”完成設計之時,日本海軍開始從各航空隊招募自願駕駛“櫻花”的飛行員。

一.研發始末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控彈藥是熱兵器的主要打擊方式。從子彈、炮彈、火箭彈,到魚雷莫不是如此。這些彈藥在離開發射管後無法再受控制,只能在地球物理條件的影響下沿着自身軌跡飛向目標,命中率並不算高。提高命中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縮短髮射距離或者加快飛行速度。如飛機俯衝到低空投擲的炸彈,就比戰列艦在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外發射的炮彈命中率要高得多。還有一種就是讓發射出去以後的彈藥仍受到控制,可以根據目標位置不斷修正自己的軌跡,這就是制導。
二戰中,電子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發展。當雷達在海空大戰中發揮巨大作用的時候,制導武器的研發也蓬勃開展起來。1943年,德國轟炸機投擲的弗裏茨X式制導炸彈將意大利羅馬號戰列艦擊沉,展現了這種新式彈藥的巨大威力。德軍在1944年還將V1、V2導彈投入實戰,用其向英國本土目標和盟軍港口進行猛烈覆蓋,給對手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日本也開展了自己的制導武器研究計劃。三菱和川崎製造廠在1943年進行了所謂“火箭助推無線電誘導彈”的研發工作,這實際上就是反艦導彈的雛形。設計中採用了陀螺儀穩定器和無線電遠程控制設備來完成制導功能。日本兵工廠還在陸軍的要求下,展開了紅外製導和聲控制導武器的研究。但日本科技基礎遠比德國薄弱,缺乏相關的技術積累、設備,上述計劃進展緩慢,離投入實戰遙遙無期。
1944年6月,日本聯合艦隊壓上了老本,集結9艘各型航母,400餘架艦載機和數量更多的岸基飛機,在馬里亞納海域拉開陣勢與美軍打決戰,但不到一天時間就遭到全面失敗。面對急轉直下的戰局,日軍內部一些狂熱分子認爲,憑藉常規作戰手段已經無法取得戰爭勝利,只有用“特殊攻擊手段”,發揮“精神優勢”,才能重創“英美鬼畜”,換來戰局改善。
所謂特攻已經廣爲人知,就是讓飛行員駕駛戰機衝撞敵艦同歸於盡。不過除了那位以“特攻之父”而著稱的海軍中將大西隴治郎以外,有人更早地提出了這種瘋狂戰法。大田正一少尉就是其中之一。他正是“櫻花”有人駕駛自爆炸彈的始作俑者。
這位少尉原來是艦載攻擊機上的後座偵查員,後來調到後方軍工情報部門工作,雖然軍銜低,但因爲崗位性質特殊,認識不少人物,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在馬里亞納海戰失敗後就認爲,日本必須儘快把制導類的火箭反艦武器投入海戰,纔有可能打敗海量的美國航母。但目前日本製導技術發展緩慢,戰局危急之時,只能用人充當制導設備,駕駛火箭武器撞向敵人軍艦。
因爲這樣的構想太過“驚世駭俗”,大田一開始並沒有把自己的想法上報,而是與東京大學航空設計所的小川太一郎、谷一郎等資深教授聯繫,進行可行性論證。這種被大田稱爲“人間爆彈”的武器繪製出了草圖,模型還進行了風洞吹風試驗。不過參與大田項目的東大科研人員也感到良心不安:這種武器已經突破了兵器研究的底線,操縱者從發動機啓動時刻開始就必死無疑。
大田還向第181航空隊、本土筑波航空隊的指揮官徵求意見。一些指揮官對這種瘋狂的戰法不太感冒。如筑波空的中野忠二郎大佐就說,這種新武器也許可以打沉敵人的航母,但飛行員必死無疑,自己無法給下屬下這樣命令。不過這個消息在部隊裏傳開後,有一些狂熱的下級軍官和士官報名,自願參加這樣的自殺性任務。
1944年8月,大田在航空本部會議上提出了自己的自爆炸彈創意,引起巨大爭議。這個計劃的概要隨後提交軍令部會議繼續討論。海軍高層面對焦頭爛額的戰局,早就動了用“非常手段”的念頭,對此是一路綠燈迅速通過。軍令部第二部部長、曾在偷襲珍珠港計劃中出力頗大的黑島龜人,以及航空裝備總局負責人大西隴治郎更是對“人間爆彈”推崇至極。
二.技術指標
8月16日,海軍航空技術廠(簡稱空技廠)接到了試製“人間爆彈”的命令,廠內研發編號爲MXY7。一開始空技廠內部對這樣的自殺武器計劃十分反感,但據說是大田正一到廠內對着諸位設計師一番“用自己的性命換取戰局逆轉拯救國家”之類的“慷慨陳詞”後感動了衆人。不過,兵工廠的設計師面對軍方的設計要求,也只有儘快完成這一條路,至於搭乘員的死活,既然軍隊都不在乎,設計師也只能從命。比如在零式戰鬥機的研發中,設計師堀越二郎爲了滿足軍方對飛機機動性和航程的苛刻要求,就採用了犧牲飛機防護能力的方式,結果讓戰機變成了一打就爆的“空中打火機”。
MXY7項目由三木忠直技術少佐擔任總設計師。此人曾領導過“銀河”陸上攻擊機(簡稱陸攻,是二戰日本海軍航空兵特有的一種稱呼方式,大概類似於中型轟炸機)的研發工作,很有經驗。服部六郎技術少佐領導手下負責設計機體設計,北野多宮雄等人進行空氣動力學測試。8月下旬,航空本部的伊東裕滿中佐將MXY7項目命名爲“櫻花”。櫻花美麗,但花期很短,轉瞬即逝,許多日本軍人都以其自詡,說些什麼“短暫生命也要如櫻花般綻放”之類的狂言。把這種自爆炸彈命名爲櫻花,就是希望其能以自身毀滅爲代價,在短時間內重創敵軍。
“櫻花”自爆炸彈說白了就是一種有人駕駛火箭,樣子有些類似於小型滑翔機或者巡航導彈,圓柱狀機身外插着短翼。爲了節約資源,“櫻花”的許多部件採用木質結構——反正是一次性的物品,也沒必要太講究。“櫻花”全重2.14噸,一半多的重量集中在了機頭的超大型穿甲戰鬥部上。戰鬥部重達1.2噸,內部裝有518千克的九一式高爆炸藥。如此裝藥量甚至超過了今天不少的反艦導彈,只要命中,對於任何艦艇都將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在龐大的戰鬥部後面,是相當簡陋的乘員艙。飛行員需要在這裏駕駛着這枚高速炸彈撞向敵軍戰艦,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乘員艙再往後就是用來給自爆炸彈提供動力的3個四式一號火箭推進器和燃料箱。推進器在點火以後只能使用9秒,“櫻花”被其推到高速後俯衝滑翔衝向目標。“櫻花”的最大射程理論上可以達到60公里,和戰後第一代反艦導彈——比如蘇軍在20世紀50年代裝備的“冥河”式類似。但其實際射程只能達到30—35公里。“櫻花”將由轟炸機掛載飛向美軍艦隊,進入射程後再點火發射出去,作戰方式也與後來的空射反艦導彈類似。其加速後平飛速度爲650公里/小時,俯衝的最高速度將達到960—1000公里/小時,當時的任何戰鬥機都追不上它,高炮火力也難以應付如此快速的目標,可以認爲是無法攔截的。空技廠的設計師在一開始還嘗試給“櫻花”飛行員設計一種逃生設備,哪怕只有一線生機也好。但這種做法很快被海軍方面否定。不過客觀來說,在如此高速之下,以當年的技術實際上也無法拯救飛行員的生命。
“櫻花”炸彈的設計速度相當之快,9月就開始投入生產。到1944年12月,空技廠已經制造了151枚“櫻花”。“櫻花”的生產隨後轉到第一航空廠,到1945年3月底製造了600餘枚。
在“櫻花”完成設計之時,日本海軍開始從各航空隊招募自願駕駛“櫻花”的飛行員。這些人不僅要求不怕死,還要求有一定的駕駛基礎,因爲“櫻花”彈飛行速度太快,操縱也不太靈活,瞄準敵艦的窗口時間很短。“櫻花”飛行員採用教練機和加裝了降落滑撬和第二個座位的“櫻花”教練型進行培訓。到1944年12月,已經有100餘人初步掌握了技術,可以投入實戰。
三. 神雷部隊
爲了成規模地使用“櫻花”炸彈進行特攻,日本海軍航空兵在1944年10月組建了專門的第721航空隊(以下簡稱721空),指揮官爲岡村基春大佐。他給721空起了一個響亮稱號:神雷部隊,意思是將以疾風迅雷之勢消滅敵人戰艦。
721空下轄攻擊第711飛行隊和攻擊第708飛行隊,每個飛行隊擁有30—40架一式24型丁陸上攻擊機(簡稱陸攻)充當“櫻花”炸彈的掛載戰機。一式陸攻在技術上已經落後,加掛沉重的“櫻花”後航速、航程和機動性更是大減,在空中相當笨拙,一旦遭遇美軍戰鬥機攔截將損失慘重。爲了掩護脆弱的轟炸機,神雷部隊還專門編入了數量龐大的戰鬥機羣,包括裝備零式戰鬥機的戰鬥第306飛行隊和戰鬥第307飛行隊。按照訓練的戰術,掛載“櫻花”的轟炸機將得到2-4倍數量的戰鬥機掩護,想盡辦法飛到距離美軍艦隊30餘公里的空域完成發射任務。實際上,雖然理論上可以返航,但轟炸機乘員本身也面臨巨大的危險。根據回憶,那些自願參加“櫻花”任務的飛行員在第一次看到這種造型奇怪的自爆炸彈時感嘆:“這就是我未來的葬身之地麼?”“這就是一枚插着翅膀的炸彈,比駕駛戰鬥機要困難和危險”。
令日本人尷尬的是,“櫻花”炸彈的第一個“戰果”不是美國軍艦,而是自家的航母!1944年12月,日軍新式的“雲龍”號航母離開本土,充當大型快速運輸艦,將50多枚“櫻花”炸彈和其他軍事物資運到前線地區。在航行途中,“雲龍”遭美國潛艇襲擊,被一枚魚雷命中。按說這樣的大船不至於被一枚魚雷給幹掉,但魚雷卻引爆了船艙裏的“櫻花”炸彈,巨量裝備藥的“櫻花”們隨後發生了連環爆炸,“雲龍”號也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