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若是對當代文化圈多一些關注,就會發現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每到過年過節,很多文化名人都愛曬詩。重陽節曬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過年曬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中秋曬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曬就曬吧,畢竟傳統古詩詞也是需要他們來弘揚的,但令人着急和無奈的是,他們中很多人只曬前人的詩,就是不願意自己寫。說句實話,筆者認爲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有李白、杜甫、蘇軾的詩在,他們曬首古詩一不小心就得“搬着石頭砸自己的腳”。對於他們的顧慮筆者十分理解,不過若是咱們一直都停留在背前人的千古名作這個層面,卻喪失了自我創作的能力,那就沒什麼意思了。


所以,對於會時不時曬出自己詩作的文化名人,筆者是十分佩服的。這些人中包括以下幾位:諾貝爾獎得主莫言、收藏大師馬未都、中國詩詞大會的嘉賓酈波教授,以及本期筆者要說的易中天。



易中天品讀三國很有一套,這個大家都知道,但除了歷史他對文學也很有見地,曾多次在微博曬詩,本期我們說的就是他的一次徵詩趣事。2019年2月,易中天和大詩人野夫合寫了一首七律,說實話這首七律寫得不錯,但卻並不完整,差了最後一句,於是易中天便在自己的微信上曬出這首不完整的七律,求網友給補上最後7個字,這一下子就引出了不少民間高手,讓我們先來看看原詩是長什麼樣:


年年朗月滿春江(易中天)故國佳人俱渺茫(野夫)水岸招魂誰獨在(野夫)沙洲顧影雁雙航(易中天)如雲心事如簾卷(易中天)畫餅生涯畫夢涼(野夫)今夜流霜驚又見(野夫)



從這7句原詩來看,寫得確實是很有水平的。首先這首詩是對唐代大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解讀,相當於把張若虛的長詩改寫成了一首七律,不但加入了今人的懷思,而且也依稀有當年張若虛詩的意境,妙!其次,這是一首平仄格律十分標準的七律,這在當代文壇是很少見的。七律最怕的就是出律,可見易中天和野夫是深諳格律的。


至於易中天和野夫誰更有水平,這次筆者站易中天。易中天寫了3句,每一句都能落到實處,當然這只是個人喜好。不過令人驚喜的卻並不是這二位的詩句,而是網友們接的最後一句。易中天和野夫在2500多條留言裏,選出了4句最佳的,我們來看看網友們寫了什麼:


第一個:橫鋪萬里乍寒光第二個:心燈漫放寄思量第三個:不知照耀是何方第四個:明朝舊燕饒新梁


說實話,這4句中筆者認爲每一句都完全不輸給野夫和易中天。先看第一句,當真是頗有氣勢的,一下子將易中天二人的原詩提升了一個檔次,最重要的是完全合律,相當驚豔了。第二個“心燈漫放寄思量”,與易中天的“如雲心事如簾卷”中的“心”重複了,但易中天表示寧可把自己的原詩改成“如煙往事”,也要用上這一句。易中天能這樣說是因爲有度量,更重要的原因是這位網友寫得比易中天高明。這一句,充滿了古風古韻,比起易中天用去來比心事,明顯更有味道。


第三個“不知照耀是何方”,雖是大白話,卻設了個懸念,讓全詩回味無窮。最後一個“明朝舊燕饒新梁”,與第三個異曲同工,效果也是不錯的。


一首不完整的七律,引出了這麼多古詩高手,當真是令人欣喜。這些普通網友的詩作,水平一點兒都不輸文壇名家,讓我們依稀間看到了詩壇的希望。不管易中天和野夫寫得如何,這種公開曬詩的行爲都是值得我們佩服的。古典詩詞需要更多人一起參與創作,需要更多人來傳承,也希望更多的文化名人能曬出自己的作品。好賴無所謂,畢竟以詩會友本身就是件值得開心的事,不是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