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在其官網上公佈了與貝萊德簽署的66頁的投資協議,協議說明了貝萊德需要購買的各項資產以及因此獲取的相關費用。

  Wind 曾報道,美聯儲的在3月救市期間,救市政策宣佈的間隔時間,已經開始用小時計,各種政策工具輪番派上用場。據文件顯示,貝萊德參與美聯儲資產購買項目分別是固定SMCCF項目和基於資產管理規模的SMCCF項目。

  數十年經營,一朝“躺賺”

  貝萊德幫美聯儲買買買,賺取的費用不僅是上文提到的兩大資產購買,還有資產管理費用等。

  具體來講,固定SMCCF項目已經進行了5次,費用從75萬美元到20萬美元不等。

  幫美聯儲買買買,貝萊德“躺賺”手續費

  基於資產管理規模的SMCCF項目已經操作了7次,費用與SMCCF 管理的時間和各階段管理的平均總額相關。

  幫美聯儲買買買,貝萊德“躺賺”手續費

  貝萊德還將收取SMCCF 資產費用,收費標準是平均管理資產總額在500億美元以下收取費用按年率0.015%算,平均管理資產超過2500億美元時不收取費用。

  幫美聯儲買買買,貝萊德“躺賺”手續費

  除以上費用,貝萊德還能從美聯儲獲取現金管理費用。費用收取規則是平均現金管理超過2500億美元時不收取費用,現金量首次達到100億美元時收取0.02%的年費。

  幫美聯儲買買買,貝萊德“躺賺”手續費

  據ZeroHedge計算,總體來看,貝萊德爲美聯儲救市,“躺賺”500萬美元。由於美聯儲實行的是“無限量QE”,購買計劃還會持續很久,預計貝萊德最終在購買債券ETF操作上,就可以輕鬆獲利1500萬美元。

  這還不算“間接受益”。比如,在美聯儲官宣貝萊德作爲“代操盤手”後,投資者向貝萊德管理的ETF投入了創紀錄的15億美元,相當於該公司將獲得約230萬美元的管理費用。

  影子央行貝萊德

  貝萊德在過去10年裏打造了一家極具知名度的資產管理公司,還利用2008年協助管理聯儲工具的經驗,讓該諮詢公司在其領域佔據了主導地位,爲許多公共機構提供服務。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所指出,貝萊德擁有“在二級市場大量購買所有相關類型的公司債券和公司債券的專業技能”。簡而言之,貝萊德的經驗和數據庫使其成爲美聯儲的天然合作伙伴。

  據悉,本次貝萊德需要代替美聯儲運營三個工具:

  一、代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購買由多戶住房抵押貸款擔保的機構商業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美聯儲將決定哪些由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annie Mae, 簡稱﹕房利美)、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 簡稱﹕房地美)和Ginnie Mae擔保發行的證券可以購買。貝萊德將執行這些交易。

  二、貝萊德還將管理兩項大規模債券購買計劃,將負責一個由美聯儲支持的機制,從美國公司購買新的投資級債券。

  三、該公司還將監管另一個購買已經發行的投資級債券的工具。購買債券將是這一努力的重點。但該公司也可以選擇購買投資美國投資級債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包括該公司自己的ETF。貝萊德是最大的債券ETF提供商。

  儘管外界質疑,貝萊德管理者固收類ETF的資產規模約佔全球該類資產總額的一半,美聯儲的委託和債券ETF購買計劃,會讓該公司在市場中獲益。

  不過,除了貝萊德,美聯儲還能選誰呢?

  正如長期專注於金融領域人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John Morley 所說,“我不知道還有其他什麼公司能在短時間內處理這類事情。即使貝萊德沒有直接參與,鑑於其ETF的主導地位,它也會與美聯儲合作。”

  貝萊德的COO Rob Goldstein 上月接受採訪時也表示,金融市場諮詢業務具有“某些客戶需要的能力,而且在這個領域,沒有多少人可以提供這種能力” 。

  在過去的十年中,貝萊德從來沒有停止“收留央行出來的人”。瑞士央行前行長PhiliPP Hildebrand 成爲貝萊德的董事會副主席,美聯儲前副主席Stanley Fischer和前英國財政大臣George Osborne是貝萊德的高級顧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