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表示:“疫情的影響絕大部分是線下的商業,消費者並不是沒有需求,而是被壓抑了,需求加消費券的激勵可以起到釋放消費的作用。5月10日,《證券日報》記者實地探訪武商集團旗下武商廣場,武商廣場在母親節當日銷售恢復至去年同期的七成,創下重啓後的新高。

(原標題:武漢百貨業逐步回暖 武商廣場銷售恢復至七成-證券日報網)

新冠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企業復工復產及人們的生活逐漸走上正軌。5月10日,《證券日報》記者實地探訪武商集團旗下武商廣場,武商廣場在母親節當日銷售恢復至去年同期的七成,創下重啓後的新高。

沉寂了三個月的武商廣場於3月30日重啓。“無論是客流量還是銷售情況都在一天一天的好轉。”武商廣場總經辦高級經理徐萍告訴記者。

5月10日,記者掃健康碼進入武商廣場,疫情期間空曠沉寂的一樓賣場如今變得熱鬧起來,穿着漂亮夏裝的小姐姐們戴着口罩在各大化妝品櫃檯前穿梭,櫃檯員工也非常忙碌,認真地爲顧客講解。

“疫情對消費習慣的改變從而影響着銷售,全面恢復仍然需要一些時間。一方面,人們仍會有心理負擔,出行的人會減少,客流並沒有恢復到同期水平;另一方面,商戶在資金週轉和經營上存在壓力。”徐萍介紹。

企業對商戶進行扶持,包括對商戶免租,解決部分資金週轉等,“一方面是要扶持商戶,而另一方面也要儘可能地引導消費者消費,樹立消費者的信心。”徐萍說。

自4月19日起至7月31日,武漢市政府將陸續向全體在武漢人員投放5億元“武漢消費券”,同時邀請了國內電商直接投入18億元,分餐飲、商場、超市以及文體旅遊差異化投放。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表示:“疫情的影響絕大部分是線下的商業,消費者並不是沒有需求,而是被壓抑了,需求加消費券的激勵可以起到釋放消費的作用。消費券不是救濟金,而是撬動消費從而助力小商戶重振,只有小商戶復甦了,商業企業才能復甦,經濟才能復甦。

在消費復甦的同時,人們的消費習慣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着。直播、團購蓬勃發展,線上經濟迎來高光時刻。

“直播只是一個着力點,武商集團其實已經在做三年的進化,目前搭建了電子會員系統、電子商城系統,社交圈層系統,這次疫情加速了線上線下的融合。疫情把客人和店方逼到了線上,電子會員和商城打通了,在這個基礎上,今年還加入了微信社羣、直播、電子開單二維碼的手段。”徐萍說。

崔麗麗表示,商家要配合消費者的消費趨勢,“實體店+品牌+互聯網”的業務模式創新是必然趨勢。地標性商場的IP及連鎖商業地域覆蓋的優勢會給入駐商場的商戶及品牌商賦能,反過來,這對於品牌商來說又更具有吸引力,對商場的商業物業也有益。連鎖型的零售集團怎樣更好把幾十年積累的良好商譽、品牌優勢通過數字化、在線化賦能給商家,這是零售商場未來發展的關鍵。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如何將線上的創新和實體店的修煉內功相結合?武商廣場也在對實體店進行調整,以符合消費者的期待。“一方面生命、健康至上,保障購物環境的安全,防疫的投入我們不會吝嗇,另一方面我們還做夏季的陳列景觀,希望消費者進入武廣感到換了季節,感到這裏一切都是美好的,而不是一片蕭條,這樣也會刺激消費,消費旺了,經濟纔會是一池活水。”徐萍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