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左良玉此后不是抵抗清军,而是全师东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直奔南京,马士英急调江北四镇主力拦截,两军火并下来,左军被击败,退守九江,这时候左良玉已死,遭遇大败后他儿子左梦庚手下仍然有二十多万的军队。除了湖广,在多铎率军东进时,大批明朝军队投降清朝,朱由菘倚重的江北四镇,除了黄得功坚持抵抗,几乎是一路投降,李成栋、刘泽清、刘良佐这些总兵的手下加上南京投降的兵力,总数又有四五十万之多。

朝代更替,明亡清兴,历史上最后这两个封建王朝,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清朝靠什么取天下,不用说也是军事,没有军事优势,在乱世里谁也不会把天下送到你手里。
在明清交替之时,清军的战斗力显然强于明军,不管是在关内还是关外,除了偶尔的一两次,清军很少吃到败仗,几乎是一路碾压着统一了天下。
不过有个现象挺有意思,清军入关后,虽然明军一路失败,被打得灰头土脸,兵力却不见减少,反而翻着跟斗增加,统兵好几十万的将领层出不穷。
在崇祯自缢后,明朝在账面上的大军还不下百万,仅仅是坐镇武昌的宁南伯左良玉麾下,就还拥兵达到数十万。等到弘光帝朱由菘在南京即位后,左良玉的兵力已经发展到了八十万,号称百万之众。
这里面当然有水分,不过把水挤干,左良玉手下兵力也不会少于五十万,这点在他儿子左梦庚降清时手下还有二十多万人马也可以得到证明。
再比如弘光江北四镇兵马,在朱由菘即位前,上报的定额是十二万,按照军队吃空饷的习惯,能达到十万就已经很不错了。
等到弘光登基后,不到一年内,四镇的兵员翻了四五倍,上报给朝廷的达到了四五十万之多。
(弘光潜台词:“哦?我江南这里还有这么大的战争潜力吗?我自己都不知道啊。”)
左良玉此后不是抵抗清军,而是全师东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直奔南京,马士英急调江北四镇主力拦截,两军火并下来,左军被击败,退守九江,这时候左良玉已死,遭遇大败后他儿子左梦庚手下仍然有二十多万的军队。
离奇的是,左良玉拉走了这么多人,在湖广留下了真空的被何腾蛟所填补。何腾蛟在短短一两年时间里,再次拥有了一支人数可观的军队,他的手下号称楚军,有六十多万之众。
除了湖广,在多铎率军东进时,大批明朝军队投降清朝,朱由菘倚重的江北四镇,除了黄得功坚持抵抗,几乎是一路投降,李成栋、刘泽清、刘良佐这些总兵的手下加上南京投降的兵力,总数又有四五十万之多。
随着清军的南下,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往往是某位明军将领被清军击败损失不少兵力,回头他的人马却不少反多,翻着个往上增加。
就拿何腾蛟来说,他在湖广战场一再被孔有德、勒克德浑等击败,其中不乏大败。手下却始终保持着几十万人马的规模,仿佛对他来说损失的只是些纸人纸马一样。
除了何腾蛟,还有李成栋的例子。
李成栋和佟养甲奇袭奇袭广州,平定广东,靠的不过是不到一万的兵力。根据记载,李成栋进攻广东的主力,是他原本的西北旧部,一共有4131人,其中有骑兵300名,到了长途奔袭拿下广东后,士兵或病或死,已经减员过半,只剩下了2000多人。
“职所统原部北来官兵吴淞旧额四千一百三十一员名,历浙抵闽以及入广,万里驰驱,冲锋破敌,险阻备尝,病故及阵亡者,人马已损失过半矣。”
此外,还有征发的福建兵,定额是每府700-800人。福建共有八个府,号称“八闽”,总数也就是6000人左右。
第二年,李成栋反正,拉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这时候他手下有多少兵力呢,具体多少没有准确数字,但他随后亲自统帅出征的兵力就达到了二十多万,这样来看,他同样拥有数十万的兵马。
那么问题来了,明军一路被击败,投降的、被收编的不计其数,南明朝廷哪里来的这么强的回血能力,能做到短时间内兵力不减反增,一再翻番呢。
除了最常规的操作——吃空饷之外,大致还有以下办法:
一、收编盗匪、流民。
天下大乱之时,少不了盗匪的身影,世道越乱,坏人越多,等到官军过境,不少混不下去的盗匪就投靠官军,混一身军装穿穿,换个身份继续欺压百姓,这种事,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没有饭吃,到处流浪的流民,接近于盗匪,他们同样乐意从军,至少有口饭吃。
何腾蛟、江北四镇这样的官军,也乐于收编这些盗匪和流民,扩充自己的实力。乱世中,兵匪其实就是一家,触发了某些条件,兵就成了匪,达到了某些条件,匪就成了兵。
二、拉壮丁。
拉壮丁,更是自古以来最为经典的招兵办法。太平盛世里,军队有军户和募兵的办法,到了乱世,没人再管得了这么多,大军过境,寸草不生,不管你家里有没有待赡养的老母,膝下有没有嗷嗷待哺的幼子,只要被军队看上,那就没得跑,否则立马就得被砍。
于是,这些军阀的兵力短时间内就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除了江北四镇,还有左良玉,包括何腾蛟,都是如此。
由盗匪改编和拉壮丁组织起来的军队,就是三无军队:无组织、无纪律、无战斗力。当然也不是全无作用,他们的作用就是,再去改编盗匪,再去拉壮丁,如此循环。
所以,左良玉坐镇武昌时,号称手下有八十万大军,真正能有战斗力的,有八万就不错了。
左良玉儿子左梦庚降清时,手下还有二十万左家军,清军予以清点改编,发现其中还能打一打的,不超过三万,其余的都是兵痞。
何腾蛟手下的楚军,也是这么个成色,用现在的话来说,差不多就是伪军与正规军的区别。
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以比例来算的话,这些军队真正能作战的比例也就是十之一二。
如果这么算,南明先后拉起了不少于两百万军队,就算其中有20-30万军队真正有作战能力,也还可以与清军拼一拼,因为八旗兵的体量也就在十万上下,且还在不断消耗。
光追求数量而不求质量,南明这些军阀们以盗匪、流民充任军队扩充自己的地盘,却不考虑真正与清军作战。目光短视且私心极重,这些兵力投降后被清军淘宝,加以整编后成为了绿营,却又重新焕发了战斗力。到头来,数十数百万大军,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他人做嫁衣而已。
对于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小院的专栏。大明怎么就亡了,大清怎么就兴了,细读这段历史,拆解一个个人物、一桩桩事件的背后,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有来自深层的原因。在小院这个专栏中,为您一一理清。这个专栏超过150节,超过30万字内容,现在价格20元,拆分下来每一节内容只要0.12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