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協人資環委提出,城市生命線安全系統是城市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跨部門跨行業的特點,涉及相關部門分工、基礎設施建設、資源整合、配置與調度等等,加強城市生命線安全系統建設需要依靠立法、行政、教育、工程技術和管理等多種手段進行推動,更需要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做好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加強衛生應急保障物資的信息化大數據管理,在應對突發衛生事件時,利用大數據模型,科學確定應急急救藥品及耗材類物資的儲備規模,實現對應急物資的庫存控制。

資料圖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常婷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原本平靜的生活。在這場與疫情的戰役中,全國人民上下聯動,可以說沒有一個人能夠置身事外,經過科學的、團結一致的、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終於看到了曙光。這場疫情是對衛生系統的一次考驗,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兒。疾病就在不遠的地方,我們該如何守護健康,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病魔呢?

委員建言

實施區域分級分層防控監管

林莉委員建議實行區域分級分層防控監管,即依據各區域疫情實際情況,把域內行政區劃分爲不同疫情級別的區域,不同疫情級別對應不同的響應措施,實現有側重、有區別的防控。防控策略分爲三大類:首先是情況最嚴重的區域,即有確診病例的地區,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防控策略,目標是加強病例監測報告與傳染源管理,遏制下代病例劇增;其次是沒有確診病例但有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觸者和疫區返回人員的地區,實施“阻斷傳播、精準防控”防控策略,目標是控制新增輸入病例,加強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最後是沒有現症病例的地區,實施“外防輸入、嚴陣以待”防控策略,目標是開展健康教育,加強監測發現。

改變就餐方式實行分餐制

此次疫情也給我們多年的就餐傳統提出了新的挑戰,大家在一個鍋裏喫、一個盤子裏夾菜自然是熱鬧,可從健康的角度考慮呢?不少委員建議改變就餐方式。

張紹虹委員建議,倡導大家改變原來的就餐習慣,實行分餐制。所有餐飲企業都配備公筷、公勺及夾菜夾等。加強圖文並茂宣傳教育,對居民家庭、單位及餐飲從業人員要普及相關教育。

於苗委員建議衛生檢驗檢疫部門、餐飲行業協會出臺《公筷公勺使用規範》行業標準。包括各餐飲企業可以按照用餐人數配備公筷公勺,嚴格做好公筷公勺清洗、消毒,並設置公筷公勺專用存放區;自助餐廳或由消費者自行取餐的餐廳,配置與菜品相對應的公筷公勺。對餐飲服務人員加強使用公筷公勺服務培訓,要有文明引導員主動宣傳和引導消費者使用公筷公勺,介紹公筷公勺的擺放位置和使用方法,並在就餐過程中隨時提示和糾正。

加強城市生命線安全系統建設

當前,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救災救援、被動應對”的傳統安全管理模式向“預防與自我恢復並重”的智慧安全、風險治理模式轉變已是大勢所趨。

市政協人資環委提出,城市生命線安全系統是城市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跨部門跨行業的特點,涉及相關部門分工、基礎設施建設、資源整合、配置與調度等等,加強城市生命線安全系統建設需要依靠立法、行政、教育、工程技術和管理等多種手段進行推動,更需要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做好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具體做到“六個要”:一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思想,加大對城市生命線安全建設的宣傳力度,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提高安全意識,把城市生命線安全建設放在“安全優先保障、建設優先考慮”的重要位置;二要設立城市生命線安全建設專項資金,確保有充足的資金保障;三要大力發展我市公共安全產業,解決安全技術保障的難題;四要探索建立以政府爲主導,企業、社會、個人共同參與的規範化動態化安全治理機制;五要將本項工作納入對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安全生產工作巡查和考覈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六要加強規律性研究,不斷完善保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醫療體系

農工黨市委會建議加強建設我市公共衛生臨牀中心,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隊伍。建議平時在各個綜合性醫院即進行相關的培訓,預備幾批應對疫情救治的隊伍,隨時做好備戰準備。探索建立公共衛生學院,實施從臨牀醫學理論學習、定點教學醫院實習,到預防醫學專業學習、公共衛生機構實習的全流程培養模式,打造既懂臨牀又懂防疫的儲備隊伍,突破現有人才執業瓶頸。加大政府對應急醫療人才,出臺優惠政策,加大公共衛生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建立人才梯隊。

加強醫療衛生應急物資生產和儲備,制定應急物資儲備管理辦法,明確儲備目錄,並及時更新、輪換,對全市醫療機構應急物資進行統一調撥、配發和使用。建立中心區域級物資儲備庫,科學地儲備應急物資,按照24小時救災物資到位的目標和充分考慮應對大災的需要,在現有儲備物資的基礎上,增加應急物資儲備品種和數量。平時保障儲備庫物資可用於醫院的日常使用,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實現有物可調、有物可用,還應避免衛生應急物資儲備資源的閒置和浪費。加強衛生應急保障物資的信息化大數據管理,在應對突發衛生事件時,利用大數據模型,科學確定應急急救藥品及耗材類物資的儲備規模,實現對應急物資的庫存控制。

籌建大連衛生與健康博物館

隋鴻錦委員認爲,突發公共事件的醫學科普需要提升,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歷史資料進行搶救性保護對於今後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有借鑑意義。

他建議籌建大連衛生與健康博物館暨大連應急醫學教育科學園,一是展示功能,系統展示大連預防醫學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二是收藏功能,收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突發事件相關的史料和實物;三是窗口功能,爲我市衛生與健康系統建立醫學科普平臺和窗口;四是教育功能,針對公衆開展醫學科普,也針對公共衛生醫學專業人才培訓;五是研究功能,開展突發事件與預防醫學史等相關科普體系的研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