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钟一,无授权禁转!

如今诸多抗日神剧略显夸张,但是它们还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比如说“刀劈鬼子”这种桥段,在抗战过程中就涌现了一支大刀队,他们凭借手中的大刀,杀得日寇片甲不留。那么这支大刀队,凭什么在冷兵器已经过时的战争中,仍然获得了不错的战绩呢?

1937年7月7日,日寇突袭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次日晚上11时左右,两百多名日寇从永定河东岸向西进攻,企图一举拿下卢沟桥。守桥的一排官兵面对日寇的突袭,仓促作战,结果全部阵亡。

(战士们守卫卢沟桥)

宛平西门城墙上守城的连长面对日寇的步步进犯,来不及向上级做报告,立即派出了一个排的兵力支援桥西。这个排的战士们背着大刀,拿着手榴弹,在夜色的掩护之下,偷偷靠近日寇。

当战士们距离日寇近在咫尺时,战士们立刻举着大刀杀向日寇。日寇万万没有想到,会突然遭遇一支队伍,更加没有想到的是,这支队伍居然还用大刀作战。惊魂未定的日寇来不及防备,瞬间被砍死砍伤的日寇有三十多人。

在这支大刀队伍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19岁的战士陈德。他挥舞着大刀,犹如西楚霸王一般,杀伤日寇13名。当年7月12日的《世界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二十九军大刀队杀日贼》的文章,其中写道:

日寇两百余名进攻大王庙,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昨日围攻南苑,大刀队向日寇冲锋肉搏,白刃下日寇头颅落地,遂获大胜。

(大刀队战士们)

二十九军大刀队的英勇事迹感染了所有中国人,坚定了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的决心。上海青年音乐家麦新为此专门写了一首歌曲,这首歌就是唱遍全国的《大刀进行曲》,歌词中这样写道: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原是张之江西北军的旧部,所以大刀队有如此战绩,跟张之江是有很大关系的。张之江这个人训练军队一向重视体育和武术训练,他曾在部队中组建了各级大刀队,使用专门打造的大刀进行训练。

这种大刀的刀柄比单刀的柄更长,柄上系着绸带,还有一个铁环。使用时,双手握住刀柄,可劈、可挑、可拨。不用的时候,将大刀装进牛皮做的刀套里。

(战士们用的大刀)

而西北军之所以训练大刀队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武器装备太差,数量又少。大刀成为了西北军最显著的特点,宋哲元部亦是如此。在太原大战之后,宋哲元部被张学良改编为二十九军。为了弥补武器装备的劣势,二十九军苦练大刀。

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二十九军凭借大刀和手榴弹增援喜峰口,使得喜峰口失而复得。在此之后,日寇在大炮的掩护下,向喜峰口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二十九军战士面对蜂拥而上的日寇,手拿大刀冲进敌群。他们用大刀劈砍的方式,让善于拼刺的日寇招架不住,日寇只能落荒而逃。

在日寇退回阵营之后,赵登禹旅长在同年3月10日的晚上,率领五百大刀队勇士偷袭日寇的特种兵宿营区。还在做着美梦的日寇连睁眼的机会都没有,就死在大刀之下。这一场夜袭,五百勇士杀死了三千多名日寇,日寇关东军自此再也睡不好觉了。

日寇败退喜峰口之后,其中一股日寇军队在3月16日向罗文峪发动进攻。二十九军张自忠部得知消息后,立即增援罗文峪。他们到达阵地之后,诱敌深入,将手榴弹扔向敌群,随后拿着大刀冲进敌群。

(罗文峪上的战士们)

一番激战后,日寇退回阵营。大刀勇士们等天黑之后,对日寇进行绕袭,日寇最终不得不放弃攻打罗文峪。

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喜峰口、罗文峪的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打击了日寇嚣张的气焰。狼狈的日寇在战后对此说道:“这是明治建国以来之奇耻!”

除了喜峰口、罗文峪之外,大刀队在台儿庄战役中也取得了胜利。为什么这样说呢?台儿庄战役中的主力部队是西北军,都有大刀队。例如宋哲元所属张自忠、刘汝明等部队,以及孙连仲所属池峰城部队。

在台儿庄的战斗过程中,我方部队与日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大刀队在巷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战士们挥舞着大刀直接干掉了半个板垣师团,板垣师团不得不增调了半个师团。

板垣师团为了对付大刀队,给每名日寇的脖子上戴了一个特制的铁环,以防被大刀勇士们砍头。但是此举显然是无效的,大刀勇士们见砍头不行,于是专砍日寇的手脚,砍得日寇连跪地的机会都没有。

(台儿庄巷战)

大刀队在巷战中的出色表现,是台儿庄战役胜利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如今的我们很难想象,在那个子弹飞舞的年代里,一群勇士竟然凭借大刀护卫着华夏大地。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有点可笑:大刀怎么能打得过子弹呢。

但是身为凡人的我们,又怎么懂英雄的样子呢,英雄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的颜色是中国红。

参考资料:《大刀记》、《抗日大刀传奇》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