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上市後的第二個財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簡稱騰訊音樂)依然在用行動踐行着“創造音樂無限可能”的使命。

北京時間5月12日凌晨,騰訊音樂發佈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財報。 這是一份在疫情影響下,表現依然穩健的財報 :騰訊音樂2020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爲人民幣63.1億元(8.91億美元),較2019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10.0%,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爲人民幣8.87億元(1.25億美元),調整後淨利潤11億元(1.56億美元)。

一切財務數據都在證實,騰訊音樂依靠其業務多元化佈局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業務防衝擊能力。

圍繞騰訊音樂未來的發展,我們關心兩個核心問題:第一,如何在整個移動互聯網新增用戶數減少的大環境下,能夠促進活躍用戶向付費用戶的轉化;第二,在線音樂服務作爲騰訊音樂的基石,也是其核心業務之一,又該怎樣在競爭依舊的在線音樂市場維持競爭優勢,並探索音樂的更多可能。

從第一季度的業務佈局來看,騰訊音樂已經開始在回答這些問題。對於騰訊音樂來說,2020年亦是它的戰略佈局升級之年。

更有力的在線音樂服務

Q1財報提到,騰訊音樂在線音樂付費用戶增至4270萬,同比增長50.4%,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同比增長70.0%至人民幣12.1億元(1.7億美元),兩者雙雙創造上市後最高增速,在線音樂ARPPU值也同比增長13.3%達到9.4元。在線音樂訂閱收入的歷史性增長,也驅動了在線音樂收入提升至20.4億元(2.89億美元),同比增長27.4%。

結合2019年Q3與Q4財報業績,騰訊音樂近三個季度,在“在線音樂”板塊表現非常亮眼,在當前“在線音樂+社交娛樂”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下,在線音樂顯示出了強有力的增長曲線。

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娛樂服務一直是騰訊音樂的兩大營收來源。其中,在線音樂服務的收入主要來自訂閱用戶、將音樂內容轉授至其他公司以及數字專輯銷售等幾個方面;社交娛樂服務收入則主要來源於音樂直播和在線K歌的虛擬禮物收入,以及相關的月度會員收入等。

在線音樂服務儘管是騰訊音樂最爲基礎也是最早提供的服務,其收入長期以來都小於社交娛樂服務收入——這是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內音樂用戶付費率低的事實所決定的,也是當前很多音樂平臺面臨的現實。

所有圍繞內容延展的行業都是慢生意,音樂也是如此,但長期來看,內容纔是一家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對於騰訊音樂來說,相比於直播、在線K歌等帶來的收入,對音樂內容的投資更能給平臺帶來長期效益。

這也是爲什麼騰訊音樂仍在不遺餘力地強化在線音樂服務,其反映在財務數字上更加直觀。在線音樂服務佔總營收的比重,已經比2019年Q1提升了超4個百分點。可見一年來,在線音樂服務正穩步得到增強。

當然,對於騰訊音樂與整個中國數字音樂產業來說,這纔剛剛開始。長久以來,中國音樂行業走出了與國外Spotify、Apple Music不一樣的道路,但新形態下,對較低的音樂付費率的質疑一直都在。而騰訊音樂正在用自身的堅持與實踐證明,中國音樂用戶願意爲好內容與好服務付費,不斷加速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正在描繪一個可期待的中國音樂未來。

從音樂到音頻

如今的音樂平臺早已從過去單純的音樂播放器進化爲擁有社交、直播等諸多功能的綜合體,作爲與其基礎功能——播放音樂形式上最爲相近的功能,以網絡電臺、有聲書和廣播劇等爲代表的長音頻也自然成爲各音樂平臺努力的一個方向。

以往的音樂平臺大都選擇將長音頻作爲主App中的一個內嵌功能,而這次,騰訊音樂選擇將之提升到一個重要的戰略地位。

4月23日,騰訊音樂正式發佈了長音頻戰略,承接這一戰略的是旗下產品矩陣中酷我音樂的全新產品——酷我暢聽。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公開表示,“長音頻將是未來TME持續發力的戰略領域。”

據PingWest品玩了解,長音頻也是騰訊音樂在在線音樂和社交娛樂服務兩大基礎業務之外,未來將大力佈局的新業務之一。

平臺有了,構建其長音頻內容池也變得非常重要。

實際上,在發佈長音頻戰略的前一個月,騰訊音樂就宣佈與同爲騰訊旗下的頭部網絡文學平臺閱文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截至目前,騰訊音樂旗下酷我音樂已經與閱文、縱橫中文、17K等網絡文學內容平臺達成合作,財報顯示,騰訊音樂擁有閱文集團最受歡迎作品Top100榜單中大部分作品的音頻作品改編權。除在線文學作品外,騰訊音樂還與熱門電視劇以及國內漫畫IP合作進行音頻化改編,如《十萬個冷笑話》《谷圍南亭》等。

此外,騰訊音樂旗下QQ音樂和酷狗音樂也不斷深化長音頻佈局,舉全集團之力,全平臺升級音頻娛樂生態服務。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首席戰略官葉卓東表示:“我們在擴充長音頻內容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除新增數千個從熱門IP改編的音頻作品外,我們還吸引了衆多知名的長音頻創作人才產出更多優質的UGC內容。這些新的業務佈局將爲用戶提供更完整的音頻娛樂體驗,併爲公司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從音樂到音頻,騰訊音樂與國際領先的流媒體音樂平臺Spotify踩在了同樣一片大陸上,而對於騰訊音樂來說,這將很可能成爲它核心業務之外的下一個突破和增長點。

新業務的無縫銜接

正如騰訊音樂的使命“創造音樂無限可能”那樣,音樂始終是騰訊音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在2020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圍繞音樂本身同樣延伸出了兩大新業務:TME live和音樂公播。

對於一個歌手來說,發行唱片只是開始,到進行線下演出纔算真正完成了一個音樂週期;相應地,觀看現場演出也是歌迷和聽衆必不可少的體驗音樂的方式。這些構成了騰訊音樂推出TME live的原動力。

可以將TME live理解爲是連接線下演出和觀衆(包括線下與線上)之間的橋樑。騰訊音樂參與到了TME live的內容策劃、藝人選擇、現場製作以及線上直播各個環節。據PingWest瞭解,TME live原本計劃於今年下半年推出,主打線下現場+線上直播的模式,因爲疫情,爲了滿足因演唱會取消的歌手以及用戶需求,提前於3月份推出了純線上呈現的beta版。

相比於2015年興起又落幕的演唱會直播,TME live無疑擁有更持久的生命力與成長性。TME live由騰訊音樂——數字音樂平臺推出,相比樂視音樂等視頻平臺,其音樂屬性更加匹配,相對應地也擁有更高的戰略地位。而從TME live在短短5周內上線的5場直播音樂會來看,其與騰訊音樂本身 “在線音樂+社交娛樂”的業務模式完美融合,並強化了兩者的良性價值循環。

數據顯示,TME live 每場創造了百萬甚至千萬級的觀看人次,其中林俊杰專場全平臺觀看總人數超2000萬。而每場音樂會直播也帶動了歌曲播放量的提升,根據騰訊音樂旗下由你音樂榜《2020年Q1華語數字音樂行業季度報告》顯示,在TME live劉若英專場直播後的第3天,其歌曲整體播放量較4月1日上漲了48.7%。

於行業而言,TME live正在樹立新的行業標杆,線上+線下融合的態勢,伴隨着科技的發展,live現場的未來勢必將迎來革新。

此外,騰訊音樂面向B端音樂市場的佈局也有了更多落地。4月,騰訊音樂完成對中國標杆性線下公播公司瑞迪歐的股權投資,正式宣佈入局公播音樂市場。

不同於我們平時打開某個音樂App去聆聽音樂,我們在商場、餐廳、咖啡館等公共場聽到音樂,也就是公播音樂,更多是一種被動狀態,這就需要類似於瑞迪歐這樣的專業公播音樂服務商來爲這些公共場所提供音樂解決方案。

騰訊音樂投資瑞迪歐的邏輯,一是目前國內公播音樂市場仍處在紅利期,整體市場較爲分散,仍有很大的規範和發展空間;二則依然是上述提到的,是在爲自身未來發展建立新的錨點,繼而向投資人展示它的增長能力和價值。

當然,目前看來,騰訊音樂各項業務依然有着很大增長空間,隨着新業務的逐漸落地,其表現也將反映在未來的財務數字上。在2020這個戰略升級之年,被外界寄予了很高期待的騰訊音樂能否在重要數據上實現更大突破,將是其股價能否高速上漲的決定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