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汪后华第711期

这帧珍贵的照片很多人都未见过,当我把这张照片拿给对曹诚英深有研究的旺川曹健老先生看时,他也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旺川的曹诚英故居纪念馆里也没有,实在弥足珍贵。

这帧照片就是胡适与当时的恋人曹诚英的合照,由杭州西湖英华照相馆所制,背面有胡适亲题时间、地点,"烟霞洞。十二、九、廿七。"应为胡适自存的珍贵照片。这张照片正是两人朝夕相处、热恋时期的见证,拍照时曹诚英正就读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地点烟霞洞也在两人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照片署款1923年9月27日,无疑进一步印证了一段历史一一也就是坊间广为流传的胡适与曹诚英的那段"烟霞洞之恋"。

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作为倡导者,从而备受世人尊敬。年轻时俊朗潇洒,极富魅力,传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他曾经大力宣扬个性的解放和思想的自由,其情感生活也比较丰富,除却他与发妻江冬秀的包办婚姻之外,在胡适的生命中,还有一个对他痴情不已的女子,那就是曹诚英。

初为北大教授的胡适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清秀的脸颊,带着圆框眼镜,是当时最为流行的知识分子装扮。再穿上灰色长褂,温润如云的气息迎面而来,堪为"男神",吸引了不少女学生的眼球。

胡适与曹诚英都是绩溪县人,两人所居的村庄相隔不远。他们的初次相见是在胡适的婚礼上,曹诚英算起来比胡适要小11岁,那一年刚刚17岁的曹诚英给胡适做伴娘,没想到,就是这样惊鸿一瞥,给曹诚英情窦初开的心落下了重重的一笔,也注定了她与胡适此后漫长而又苦涩的情感羁绊和纠葛。

曹诚英自五岁起即上私塾,读《孝经》《弟子规》《四书》《幼学琼林》等。她从小偏爱文学,尤爱诗词,是胡适三嫂的表妹,因而胡适也称曹诚英为表妹,曹诚英则称胡适为麇哥(胡适小名叫嗣麇),两人之间因为这层关系,自然联络的也就多了一些。一开始两人偶尔有一些书信往来,但是时间一长,慢慢的感情就在你来我往的书信中升温了。

后来曹诚英在父母的包办下,嫁给了从小订婚的邻村宅坦村出身商贾之家的少公子胡冠英。但追求个性自由的曹诚英婚后一再争取外出求学,并于1920年考入杭州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由于婚后四年未生孩子,丈夫竟在家里娶了小妾。已经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曹诚英终在1922年底与丈夫离婚,继续在杭州女师读书,此时她才20岁。

1920年,曹诚英考入浙江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留影

1923年4月底,胡适因病从北京来到杭州休养,曹诚英自然左右陪伴。此时胡看到的曹已是亭亭玉立的女学生,开朗又带几分伤感,是那种虽不很漂亮,但有迷人魅力的女人。

6月24日,胡适搬进烟霞洞清修寺。胡适入住后,隔几天,曹便也搬过来同住,以便照顾胡适的日常生活,胡适也抽空给曹诚英补习功课,"烟霞洞之恋"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胡适在杭州呆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除了到一些学校演讲和接待访客,大多数时间他都是和曹诚英一起度过的。他们一起写诗,一起游湖,一起赏花,一起看月。不得不说,那时的胡适确实对曹诚英动了真心,是胡适一生中爱情最充实和温馨的“神仙生活”,胡适有《烟霞洞》一诗:“我来正值黄梅雨,日日楼头看山雾。才看遮尽玉皇山,回头又失楼前树。”

10月3日,离开烟霞洞前夜,胡适辗转难眠,他在日记中说:“睡醒时,残月在天,正照着我头上,时已三点了。这是在烟霞洞看月的末一次了。下弦的残月,光色本凄惨;何况我这三个月中在月光之下过了我一生最快活的日子!今当离别,月又来照我。自此一别,不知何日再能继续这三个月的烟霞山月的‘神仙生活’了!枕上看月徐徐移过屋角去,不禁黯然神伤。"据说胡适因此还动了和江冬秀离婚的念头。但奈何江冬秀性格泼辣强势,最后以死相逼,胡适才没有和她离成。

1923年9月28日,乘胡适在杭州休养期间,徐志摩张罗了他与胡适的众多朋友到海宁观钱塘江大潮。这张著名的"到此一游"合影里,有胡适、徐志摩、陶行知、汪精卫、马君武、陈衡哲、朱经农等一干文化界名流,曹诚英也在其中。胡适看上去喜滋滋的,曹诚英的表情,不知为什么却有些凝重。

然而,曹诚英却对胡适一往情深,终身挂念。1925年杭女师毕业前夕,她写信向胡适告别:“我爱你,刻骨的爱你!我回家去之后,仍像以前一样的爱你,请放心。” 1926年,在情感上灰头土脸的胡适以诗词《好事近》回复她:“多谢寄诗来,提起当年旧梦。提起娟娟山月,使我心痛。殷勤说与寄诗人,及早相忘好。莫教迷离残梦,误了君年少。”曹诚英哪里忘得了“当年旧梦”,20年以后,她仍以一首《虞美人》表露心迹:“朱颜青鬓都消改,唯剩痴情在。廿年孤苦月华知,一似栖霞楼外数星时。”

胡适早年赴美留学,立志“以农报国”,入读的是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为了完成胡适未竟之志,曹诚英于1925年进入东南大学(后易名中央大学)农科读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4年,曹诚英自费赴美读研,选的学校正是胡适的母校——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为此,胡适特别写信给他的昔日女友韦莲司,嘱她照顾曹诚英。1937年夏,曹诚英学成归国,在复旦大学农学学院仼教。其时,正值抗战全面爆发,胡适不久就被派往美国。抗战那些年,胡、曹两人天各一方。由于颠沛流离、情感受挫,曹诚英贫病交加、身心俱疲。直到1946年从重庆返沪、定居复旦嘉陵村后,她的生活才稍稍安定下来。

1923年秋在杭州。左一高梦旦,左二郑振铎

曹诚英杭州女子师范毕业后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后易名中央大学)农科,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4年,曹诚英自费赴美读研,选的学校正是胡适的母校———康奈尔大学农学院,1937年夏,学成归国,在安徽大学任教是我国农学界的第一位女教授。1943年曹诚英入复旦大学任教,其时正值抗战全面爆发,复旦大学内迁重庆,直到1946年从重庆返沪,定居复旦嘉陵村后,她的生活才稍稍安定下来。

东南大学读书时的曹诚英

解放以后她相继在复旦大学、沈阳农学院担任教授,她的植物遗传学(尤其是马铃薯品种改良技术)研究成果,早已为农学界公认,是我国著名的马铃薯育种专家。

曹诚英任复旦大学教授的聘书

曹诚英一生未婚,她把胡适当成了生命中的归人,甚至到死都对他念念不忘。近年来,她与胡适的这段恋情渐渐浮出水面,这个痴情徽州女人的传奇人生,她的爱情故事凄婉曲折,动人心弦。

据说,胡适晚年在台湾,客厅里就挂着他亲笔书写的条幅:“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他还常常以这一诗句书赠好友。那么,曹诚英卧室墙上胡适亲手写的条幅,会不会也是这个诗句呢?

1973年,在故乡绩溪的一间平房中,曹诚英孤寂地走完了她悲情的一生。临终前,她将她一直珍藏着的一大包与胡适来往的信件、照片、资料全部焚化。这段刻骨铭心的相思,她珍藏了一辈子,死后也随她带去了天堂。这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何其相似,葬花吟,焚诗稿。

曹诚英传奇的人生,凄婉曲折,动人心弦,“朱颜青鬓都消改,惟剩痴情在”。她一生灿烂与寂寞并存,自有其凄苦心事,路旁来来往往的人们,又何曾能真正懂得。

在这个世间,并不是所有拥有爱的人都可以成为眷属的。或许世间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无果之爱的感情苦旅,才有了流逝错失的串串故事,才有了爱河中飞溅起的朵朵浪花。

(作者系绩溪县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制作:童达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