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崇祯皇帝没有吞噬李自成薄弱的地方,那就是进行改革,改善农民跟地主之间的矛盾冲突,崇祯没有做到位。封建王朝,阶级的斗争是地主跟农民的斗争,皇帝是作为一个中间人,将两者关系进行调和,缓解阶层冲突的矛盾。

封建王朝,阶级的斗争是地主跟农民的斗争,皇帝是作为一个中间人,将两者关系进行调和,缓解阶层冲突的矛盾。

农民造反不就是为了口饭吃?而农民的第一步就是跑进地主家,将地主家的余粮全部拿出来,大家分了吃了。


祸乱起于流民,社稷在于民生。封建王朝一旦老百姓没饭吃,大家就会聚集在一起,相互依靠,一起逃难。冯小刚的电影《1942》不就是讲述这样一个逃难的故事吗?不过这主人公是地主的身份,若是农民呢?他能坚持走那么远吗?而且这个地主身份,完全感觉不出来他是个真正的地主身份。


真正的地主是什么样子?小编觉得真正的地主都有那种自保的能力,城里面可能都有些关系。家族的庞大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可能哪个远亲在哪里当官,地主都会花银子去打点这样的关系。

《白鹿原》有人看过没有,里面的白嘉轩跟鹿子霖,这两地主都是狠角色,培养的后代也都是狠角色。鹿家的儿子参加革命,白家的女儿也参加了革命。地主的后代他们有资源去接收新鲜的事物,而《1942》感觉是个小地主,没有发展自己的关系网,以至于自己逃荒的时候无依无靠。


而大明朝东林党,都是江南这些地主支持的,穷书生哪个有钱去做这样的事情,讲学,抨击朝廷。那都是后面有人在支持,维护得都是他们这些利益,这些人就是江南的地主。

这些地主是个什么样的心态呢?唯利是图,国家大事那是皇帝的事,跟他们地主没关系。天要塌了,皇帝先塌,上天有龙威罩着,他们只管捞钱,只管享受生活。


崇祯皇帝为了对抗李自成,叫这些绅士拿钱出来,一个个哑口无言,不肯拿钱出来。然后崇祯发怒;“朕不是亡国之君,而你们是亡国之臣啊!”后来清军入关,从那些大户里面搜出了很多财富。所以崇祯这句话说的很对,明朝灭亡,国库因为年年战争,耗损巨大,他是个没钱的皇帝了,说是天子富有五湖四海,可是那些真的是他的吗?地主阶层不肯拿出来,怎么能算他的呢?一点使用权都没有,又怎么属于他的呢?

而李自成,一个在战场失败过很多次的人,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跌倒又爬起来呢?


《大明劫》里面孙传庭说过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就是李自成可以失败个八次十次还能东山再起的原因,而我孙传庭连一次失败也赔不起!”

李自成可以接连失败,他的一个力量来自于民心,李自成是得民心吗?小编觉得未必,后来他成功之后,也是迅速被清朝给灭了。他这不算得民心,他的力量来源就是崇祯皇帝没有做到两阶层之间矛盾的缓和,从而让李自成有机可乘。

意思就是国家资源没有得到得到一个合理性的分配,那些大户太有钱了,又不肯拿出来。平民百姓遭受灾祸,没有生存的空间,没有朝廷的救济。所以才会给李自成一直造反的机会。

李自成跟崇祯就是一种消耗战,崇祯没有处理好这层关系,也就给李自成提供了足够的力量,就好像阴阳一样,阴阳相互吞噬对方最薄弱的地方,壮大自己。李自成就是吞噬崇祯皇帝最薄弱的地方,壮大了自己。而崇祯皇帝没有吞噬李自成薄弱的地方,那就是进行改革,改善农民跟地主之间的矛盾冲突,崇祯没有做到位。


最后小编总结一句,朝代的更替的问题远远不是帝王无能这么简单,但帝王无能确实是朝代更替的一个主要原因。

喜欢本篇文章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收藏分享一下,小编后续会有更多有趣的历史知识与大家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