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论结局最悲壮的皇帝,崇祯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当仁不让的一个。所谓“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说的就是崇祯,他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局面,最终无力回天,用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引来后世无限唏嘘。然而,后世也有观点说,倘若崇祯换个思路,决定将朝廷南迁的话,靠着长江天险阻挡敌人,大明王朝很可能转危为安,根本不可能灭亡啊!

然而,这种观点过于理想化了。因为一个国家能否正常运转,并且令各个阶层予以信任,最本质的并不是皇族身份,而是手上要有强悍的军事实力作为震慑。这样的话,大家才有了往下谈的可能性。而当时的崇祯还有几个兵可以用呢?

很遗憾,早就输光了。最惨的是松锦之战,洪承畴手上的13万军队可是崇祯掏空了家底拼凑征召而成的。然而,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战败,洪承畴投降了大清,导致辽西关宁防线全部失守,山海关独面后金军事压力,明朝彻底失去战略主动权。而这还没完,潼关大战是对崇祯皇帝和大明王朝的补刀,孙传庭的秦军被李自成彻底消灭,导致崇祯最后的希望破灭,所谓“传庭死而明亡”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在经历了军事接连溃败之后,崇祯的皇帝权威已经荡然无存。当然了,这不是说大家有了反叛之心,而是说皇权没有了震慑力之后,许多人就是应付一下而已。比如,手上有2万军队的左良玉,要是放在以前肯定是不敢阳奉阴违,但是等到崇祯手里的牌都输光之后,左良玉就开始“听宣不听调”,割据湖广根本不买崇祯的账了。

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崇祯逃到了南方地区,他也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皇帝而已。从历史上找参照物的话,可能最像汉献帝刘协,落魄不堪,命运多舛。就算是逃到安全之地,很可能也是被人利用,成为了傀儡而已。那样的人生结局,肯定不是崇祯这样刚烈的人能够接受。

再者,崇祯就算逃到了南方地区,难道后金军队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都是摆设吗?长江当然是天险,可也不是不能逾越。无非就是造船训练水军,进而渡江南下罢了。而崇祯手里没有军队,拿什么守卫长江呢?后来的南明之所以迅速败亡,归根到底也是源于没有了听命的军队,所以导致皇族虽然有心复国,奈何人心离散,最后也只能是悲壮结束。

顺便说一句,当时的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地区。相比较之下,北方反而经济不怎么样。所以,不管是清朝军队还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都势必要攻占南方才可以获得充足的军饷,要不然连军队都养不起,还谈何建国称帝呢?因此,崇祯也是看透了这个死局,知道再怎么折腾也无力回天,所以也不愿意再南迁残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