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宪宗长子明孝宗(1487年~1505年,年号“弘治”)朱祐樘(1470年~1505年),励精图治,改革弊政,罢逐了朝中奸佞之臣,重用贤士,倡导节约,与民休息,及时赈灾,废除苛法,治理水患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被称为“弘治中兴”。人口数量从继位时的五千万,增长到后来的六千万,每年保持1%的人口增速,这是国民物资生活富裕的重要标志。

明宪宗与明孝宗

明英宗长子明宪宗(1464年~1487年,年号成化)朱见深(1447年~1487年)擅长画像,一团和气图构思巧妙。初年为于谦平冤,恢复景帝帝号。任用贤臣,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很像一代明君。琉球、哈密、暹罗(泰国)、吐鲁番、撒马儿罕等国入贡。

在位后期,设置西厂(类似于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兼有联邦调查局的功能,皇帝的耳目),好方术,沉溺于比他大十几岁的万贵妃,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nìng)当权。由于西厂等特务机关只受皇帝领导,而皇帝一人根本不可能有效监督这些权力较大的特务人员,这导致西厂横恣,在为皇帝提供各种信息的情况下,副作用很大,成为众矢之的,最终,民愤最大的西厂被废。

明宪宗长子明孝宗(1487年~1505年,年号“弘治”)朱祐樘(1470年~1505年),励精图治,改革弊政,罢逐了朝中奸佞之臣,重用贤士,倡导节约,与民休息,及时赈灾,废除苛法,治理水患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被称为“弘治中兴”。

在个人生活方面,或个人性格方面,也是人生楷模,生活节俭,不近声色,待臣宽厚。比如,在太子时期就不穿那种做工繁琐,成本很高的松江细布。终身只有原配张皇后一人,再无其她妃子,夫妻恩爱,同起同卧,读诗作画,谈古论今,朝夕与共。

在武功方面,击败吐鲁番,收复嘉峪关以西的土地,经营哈密。修缮长城,抵御游牧人口。人口数量从继位时的五千万,增长到后来的六千万,每年保持1%的人口增速,这是国民物资生活富裕的重要标志。明孝宗被后人称为可与汉文帝、宋仁宗比肩的杰出帝王。染风寒,误服药物而死,当时“深山穷谷,闻之无不哀痛”。

明长城分布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