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被殺直接的原因便是石亨等人的構陷,明英宗朱祁鎮的昏聵,但其實也與家天下的政治體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

于謙,這樣一位挽大廈於將傾的明朝股肱之臣,他是誠臣,但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忠臣。他忠於的是大明王朝,而非單個君王。當明英宗朱祁鎮在王振的慫恿之下,一場與瓦剌也先的土木堡之變,也讓自己成爲他人的階下囚。

而獲勝的瓦剌大軍也直逼京畿,似乎一場翻版的靖康之恥就在旦夕之間,而此時的徐有貞等人則主張南遷避禍,倘使此舉得逞,百萬沃土,北方之地必爲瓦剌之手,而兵部侍郎于謙則站出來,選擇擁立輔政的朱祁鈺,是爲明代宗。終於在於謙的力挽狂瀾之下,北京守衛戰獲得勝利。

但是從擁立朱祁鈺之時隱患便已經埋下,家天下的皇權傳承下,朱祁鈺其實並無承襲權,不說明英宗朱祁鎮,單說其子朱厚照便更有承襲權。而做上了皇位之後的朱祁鈺,更是有着僭越之舉,選擇廢太子,改立朱見濟。

倘使,朱見濟不早早去世,朱祁鈺能夠身體健康,于謙作爲擁立重臣定會安全無虞;但是恰恰相反的是朱見濟去世,朱祁鈺病重;而在被瓦剌放歸之後朱祁鎮被尊爲太上皇,雖然關押內宮,但是威望尚存,石亨、徐有貞等人又因爲被于謙壓制,有擁立之心,於是在這諸多的偶然性因素之下,一場奪門之變發生。

最終,明英宗朱祁鎮復位,而朱祁鈺則被幽禁,隨便不日便崩逝;而於謙則被構陷謀立之罪被處決。其實作爲復位者,朱祁鎮上位之後正如徐有貞所說不殺于謙沒有上位緣由。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的一點,朱祁鎮知其忠,也安排了後人平反。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