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从句话之中不难发现,其实在司马徽心中,早就对天下局势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推算,或许在孔明下山之时,他便一眼看透了孔明的结局,从而推算到即便自己下山求取功名,结局也会与孔明类同,故此司马徽一直选择以挣外快的方式,来生活。据《襄阳记》记载,当刘备前往拜请之时司马老先生之时,已然是207年,说句不好听的话,也就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如此尴尬时间,司马徽他怎么可能贸然出山。

无论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书籍或者影视剧的人,对三顾茅庐的故事都不会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的确在隆中请了一个非常不得了的人物。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推荐卧龙凤雏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高人?这人正是司马徽,表字德操,是颍川阳翟人,被人赠号为"水镜先生"。水镜先生,说的就是司马徽有识人之能,他识人荐人,最著名的就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但是为什么司马徽宁死不肯出山呢?司马徽到底有什么难言之隐?致使他终生不敢下山求功名呢?

首先,时间问题。据史料及相关推算,司马徽大概生于公元140年前后,生平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汉末年,经历戚宦之争,亲历数位汉末皇帝从上位到下台,可以说是让司马老先生看透了人生!看透了权势之争!据《襄阳记》记载,当刘备前往拜请之时司马老先生之时,已然是207年,说句不好听的话,也就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如此尴尬时间,司马徽他怎么可能贸然出山?

其次,未遇名主。司马徽与常人一样也需要生存,他不可能常年休假,如此一来,他靠什么来维持生计?他为何不选择一个明主来施展自己的抱负?难道是他不想吗?在笔者看来,原因绝非如此!为何敢如此断定?我们都知道司马徽居于襄阳,而此地乃刘表的地盘。而刘表乃汉室元老,其实力也还将就,就是格局不够大!除此之外,司马徽还看出了刘表心小如鸡,定会暗会贤者,因此司马徽才不敢施展才华,通过这句记载,就表明了司马徽其实还是渴望得到一个明主的赏识的,奈何在错的时间遇上错的人

最后,看破局势。当年在孔明下山之时,司马老前辈便说,"孔明虽然得到明主恩遇,但是却不是最正确的时机!"这从句话之中不难发现,其实在司马徽心中,早就对天下局势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推算,或许在孔明下山之时,他便一眼看透了孔明的结局,从而推算到即便自己下山求取功名,结局也会与孔明类同,故此司马徽一直选择以挣外快的方式,来生活。说透了,最后一个原因是与诸葛亮有关的!

倘若你生活在三国时代,有如此一身能力,你会做如何决断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