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基地集聚了一批國內外知名飲料品牌落戶生產,圖爲百威英博佛山工廠。在佛山打造3000億級食品飲料產業集羣的發展機遇下,水都基地踏上了二次創業的新徵程。

5月的三水,氣溫開始攀升,生產也愈發繁忙起來。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產業基地裏,多家飲料巨頭企業的生產車間滿負荷運轉,四通八達的道路上車流湧動,源源不斷將“三水製造”送往全國各地。

這裏是三水區食品飲料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過去十年裏,水都基地用三水0.97%的土地,集聚了百威、紅牛、可口可樂、益力多、亨氏、健力寶等飲料行業龍頭,以每畝創稅超100萬元的高效益成爲三水的經濟支柱。

2020年,水都基地進入發展的第二個十年,被寄予更高期待——產業發展再提效,規模檔次再進位,打造千億級產業載體。在佛山打造3000億級食品飲料產業集羣的發展機遇下,水都基地踏上了二次創業的新徵程。年產值平均增長44%的水都速度

“沒有昨天的水都,就沒有今天的西南;沒有今天的西南,也不會有未來的水都。”

十年前,投產(2009年)不到兩年的水鄉工業園(水都基地前身)即實現了一次令人矚目的飛躍:紅牛投產後當年就實現稅收超億元,百威連續兩年蟬聯三水納稅冠軍,園區2011年產值同比增長321.30%。

同年年底,園區更名爲中國西南水都飲料基地,不久後再更名爲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基地。

發展至今,水都基地裏,國內外知名的飲料食品企業密佈,“國際範”十足。園區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從最初的9.53億元一路飆升至2019年的363.5億元。

園區發展規模實現了幾何級躍升,形成了一條集生產、銷售、原材料、制罐、包裝、物流等環節的飲料食品全產業鏈條,成爲全國集聚度最高的飲料食品專業園區之一。

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基地。/佛山日報資料圖

“沒有昨天的水都,就沒有今天的西南。”說起水都基地從無到有、從大到強的創業史,西南街道辦事處主任伍聰穎說。

2009年起,水都基地作爲三水最具特色、含金量最高的一張產業名片,在創業第一個十年,以44%的年產值增長率,演繹出令人矚目的水都速度。以水都基地爲核心引擎,飲料食品產業成爲拉動西南街道乃至三水區發展的經濟支柱。

從產出效益看,水都基地平均工業產值超過1000萬元/畝,平均創稅超過100萬元/畝,在三水主要產業園區中獨佔鰲頭,百威、紅牛兩家企業多年來牢牢佔據着三水納稅大戶前兩名的席位。

以百威爲例,自2007年成爲第一個落戶水都基地的飲料企業以來,百威英博(佛山)啤酒有限公司連續5次增資擴產,產能從一期的26萬噸一路飛昇到160萬噸,從百威在中國第一個自建工廠發展成爲百威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

今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水都基地展現出一個品質集聚、產能可觀的專業園區的牢固根基和發展韌性。三全等食品企業開足馬力保供應,春節期間銷量大增,健力寶、隱雪等飲料企業搶抓健康經濟機遇力推新品,聯東U谷·佛山三水雙創園平臺招商步履不停。

伍聰穎說,在佛山市打造3000億級食品飲料產業集羣發展機遇下,西南街道將佈局並實施園區新的十年創業計劃,在產值和規模上再造一個水都,打造千億級的產業載體。

在伍聰穎看來,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水都基地的上一個十年是西南“水經濟”築牢底氣、擦亮品牌的基礎支撐。下一個十年,西南必須主動謀變,爲水都基地二次創業做好謀劃和部署,推動食品飲料產業發展增效進階、規模提質提檔,“沒有今天的西南,也不會有未來的水都”。再造一個水都底氣從何而來

“水都基地提速二次創業,做強做優食品飲料產業,應爲之,也可爲之。”

實際上,水都基地在幾年前就已開始謀劃二次創業。

2016年秋季,國內飲料行業進入增長拐點,水都基地增長步伐有所放緩,決心進一步補鏈強鏈,向“微笑曲線”兩端要效益,提升在食品飲料業內的話語權,從“國際範”邁向“國際級”。兩年來,水都基地的二次創業起步有力,直擊痛點。

園區招大引強的力度不減,益力多、海洋之星等優質項目順利推進,集羣發展規模穩步擴大。瞄準附加值更高的研發、銷售環節,聯東U谷·佛山三水雙創園通過平臺招商,打造集生產製造、研發設計、產品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高端食品產業“園中園”,目前已引入12個食品產業鏈項目。

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基地集聚了一批國內外知名飲料品牌落戶生產。/佛山日報資料圖

水都基地土地載體空間仍有超過1萬畝儲備,跨鎮共建又進一步拓寬了園區發展空間。西南街道、白坭鎮攜手建設水都基地南拓片區,柏華包裝、廣合隆包裝機械、泰山啤酒等食品飲料及配套項目先後落子,助力園區進一步壯大產業鏈。

園區還從產業單一功能向城產人文融合進階。總投資超過60億元的35個水都小鎮重點建設項目加快推進,水都基地招商中心、人才公寓、溼地公園、省質量監督飲料及食品添加劑產品檢驗站等新設施已投入使用。

健力寶、益力多等企業積極加入小鎮工業旅遊線路,助力增強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黏性,提高園區集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實踐證明,到目前爲止,園區二次創業的路子走對了。2017年~2019年,水都基地不僅扛住了行業的下行壓力,年產值仍保持雙位數增長。

今年,西南街道亮出“再造一個水都”的新目標,背後又有哪些驅動因素?底氣從何而來?

首先是來自頂層設計的利好信息。去年年底,佛山市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加快培育四個衝3000億元的產業集羣,其中一個就是食品飲料產業。

今年4月底,三水區發佈的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明確,到2022年,食品飲料產業招商引資總額不低於150億元。

對以飲料食品爲命脈的水都基地來說,這是二次創業路上的新使命,更是重大發展機遇。

行業發展前景也在爲水都基地進一步做強做優帶來空間。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對不同行業的製造業企業都帶來了影響,飲料產品行業因企業短期庫存壓力上升而競爭加劇。但從歷史角度看,“後疫情階段”大衆消費品需求受到的影響並不明顯,食品飲料企業具有抵禦經濟下行壓力的能力。

“對於西南街道乃至三水區來說,打造千億食品飲料產業集羣意義非凡。”三水“十三五”規劃執筆人、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顧乃華長期關注水都基地發展。在他看來,水都基地進一步提速二次創業,做強做優食品飲料產業,應爲之,也可爲之。提升集羣影響力的路徑探索

進一步釋放產業“聚寶盆”的聚變效應,或是園區進階的方向之一。

要在產值和規模上再造一個水都,水都基地當前亟需突破的天花板在哪,下一個十年的創業計劃應如何佈局?

在業內人士看來,三水在2008年籌建水鄉工業園,是一次本土資源稟賦和產業方向選擇的有效結合。

彼時,三水作爲飲料業集聚發展的後來者,適時把握住一批國際飲料龍頭企業佈局華南的機遇,依託水都基地,以百威項目落子爲起點,上演了一出逆襲好戲。

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基地集聚了一批國內外知名飲料品牌落戶生產,圖爲百威英博佛山工廠。/佛山日

在園區在創業的第一個十年,“一張藍圖幹到底”,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度,是水都基地發展規模和效益迅速提升的關鍵所在。從全國範圍看,強化龍頭企業帶動效應,通過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在集聚區形成差異化分工格局,提升整體競爭優勢,也是中國宿遷食品產業園等千億級食品飲料產業基地的共同經驗。

但從飲料食品集羣的發展特點看,水都基地已開發利用1.2萬畝土地空間、園區已引入72家企業,只靠產業鏈補鏈強鏈這一張藍圖,或不足以支撐園區向千億級躍升的新目標。

顧乃華坦言,首先,飲料產業屬於輕工業,和汽車等重工業相比,其產業鏈比較短,通過延伸產業鏈、補齊產業鏈缺失環節的方式壯大產業規模的空間較小。再者,水都基地總部企業、本土品牌企業較少,產業的根植性、抗風險能力有待提高。

以此觀之,產業高濃度集聚的水都基地,在緊抓“招大引強”的同時,通過降低成本、強化協作、刺激創新等手段,進一步釋放產業“聚寶盆”的聚變效應,提高園區企業和集羣的影響力,或是今後提質進階的一個方向。

相似的思路已在相關謀劃和實踐中有所體現。2019年底開園的聯東U谷·佛山三水雙創園,明確提出了“打造集生產製造、研發設計、產品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高端食品產業集聚地”的發展目標。

目前,該“園中園”已引入一批小而美的項目,它們大多來自食品機械設備、食品添加劑等產業鏈上游環節,有望和園區存量企業互動協作,抱團成長。

西南街道黨工委委員梁洪文介紹,園區不僅將繼續向研發、設計、銷售、品牌等高附加值環節延伸,還要引入更多優質的食品類項目,提高園區協同創新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在吸引更多國際巨頭走進來同時,推動本土品牌走出去,也是水都基地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一環。

自2016年遷入水都基地,健力寶和百威、可口可樂等14家成員單位加入三水飲品標準聯盟,在生產工藝用水部分指標上執行嚴於國家標準10倍的標準。近兩年,健力寶這家本土飲企還通過新產品、新營銷積極作爲,拓展市場,抓住年輕人的口味。

“中國魔水”復興與“國際水都”崛起,或將上演三水“水經濟”下一個十年的“雙龍會”。

文 | 佛山日報記者陳夢 盧鈺儀

編輯 | 佛山日報官文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