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股的“差生”,投资者本身对ST股的关注度并不高。但是近期ST板块却频频吸睛,原因无他,正是因为连续多日的跌停潮。

4月份以来,有66家上市公司被实施ST,仅5月6日一天,就有26只个股被实施ST。实施ST除了股票名称改为原股票名前加“ST”,股票的日涨跌幅也限制为5%,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资者的刻意炒作。

大部分ST股是因为经营亏损,飞乐音响、贵人鸟等均因触及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被实施风险警示。对于这类ST股来说,短期内很难转亏为盈,投资者也是避而远之。但由于部分ST股是特殊原因造成的亏损,或者ST股正在进行资产重组,这部分ST股往往会引起游资的进场炒作。不过由于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进,垃圾股与壳资源股的炒作行情已经大大降温,而近期ST股的大面积跌停,也正是市场投资者趋于理性的反映。更有业内人士表示,注册制在创业板启动,A股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壳价值终将变得一文不值,市场炒壳的投机炒作将大大降温。

注册制横空出世,ST板块遭遇重大利空上演跌停潮

5月6日以来,大盘在震荡中节节攀升,上证指数站上2900点,贵州茅台股价屡次创出新高。但是ST板块则并不同样幸运,节后首个交易日,整个ST板块就有高达54只ST跌停,市值蒸发超过64亿元,涉及260万股民。

紧接着的5月7日,又有38只ST股跌停,市值损失约41亿元;5月8日,20多只ST股开盘就遭遇跌停。截至5月11日收盘,当日又有28只ST股跌停。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则触及终止上市情形。自2018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7家公司因触及“面值退市”而终止上市。“风电第一股”ST锐电就因连续第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成为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

继科创板首次实行注册制后,创业板也走在注册制改革路上,注册制提速,壳股、垃圾股承压。对于5月以来ST板块多次上演跌停潮的原因,冬拓投资总经理王春秀表示,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是A股历史上重大的制度变革,注册制的实施意味着上市门槛降低和无限量的新股供应,这让ST板块彻底失去了壳价值,对ST股属于重大利空。

千波资产研究中心也向私募排排网介绍,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ST板块上演跌停潮的原因之一,A股有炒ST股的习惯,主要是ST股存在被借壳的可能,能上演乌鸦变凤凰“一夜暴富”的神话,但随着注册制的试点,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通过IPO的方式上市,ST股“攀高枝”的机会越来越渺茫,股价持续下跌。此外,年报发布窗口,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数量增多,出于退市恐慌,资金被迫选择不计成本式割肉离场,也是导致5月ST板块跌停潮的重要原因。

垃圾股炒作时代彻底结束,市场回归价值投资

作为一个特殊的板块,ST股的投资热情受政策环境影响较大,在此之前,炒作垃圾股在A股也盛行多年。出于对重组、卖壳的期待,年报摘帽预期,以及多地为纾困上市公司质押问题而提供救市方案等,壳股与垃圾股往往会出现炒作行情。但随着监管的趋严,与注册制的推进,“乌鸦变凤凰”的可能性也是越来越低。

对于垃圾股炒作是否还有前景,千波资产介绍,公司曾靠炒垃圾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虽然注册制推出对垃圾股是一次利空,但炒作垃圾股的市场还会存在,重点是要把握好方向和节奏。首先在选股时要选择股东背景强大,有摘帽机会,被“误伤”的优质垃圾股,这些股票在消化掉利空之后往往会有超预期的表现;其次要把握好炒作的节奏,避开年报披露窗口和利空正在发酵的时候,等市场充分消化掉利空之后再来炒作。

也有私募对垃圾股持消极观点,冬拓投资总经理王春秀介绍,垃圾股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壳价值,壳价值是建立在新股发行门槛高、发行节奏缓慢、发行数量有限基础上的。如今注册制的实施彻底颠覆了垃圾股的炒作逻辑,虽然或许有所反复,但是垃圾股炒作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甄投资产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推出后,市场对专业性的要求更高,去散户化节奏加快,优质的公司将享受更多的溢价和成交,28分化更加明显,80%的股票将在未来被市场逐渐抛弃,真正和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看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