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就是說,爲了穩固皇太后的身份,延續對晚清政權的掌握,慈禧太后對於醇親王嫡長子載湉的選擇,絕對是理性之舉,慈安太后沒有理由予以反對。只有按照“兄終弟及”皇位傳承方式,從“載”字輩中選擇皇位繼承人,才能保證自己的皇太后身份,纔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爲保自身周全而不得不進行的選擇。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適出天花,以致彌留不起”,駕崩於養心殿。同治皇帝身後無子,兩宮皇太后召集諸王公大臣商議繼統人選,爭論許久之後,慈禧太后一錘定音:

溥字輩無當立者。奕譞長子載湉,今四歲矣,且至親,予欲使之繼統。

而後,兩宮皇太后發佈懿旨:以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承繼文宗顯皇帝爲子,入承大統爲嗣皇帝。俟嗣皇帝有子,即承繼大行皇帝。

愛新覺羅·載湉,醇親王奕譞事實上的嫡長子,生母乃系慈禧太后的親妹葉赫那拉氏。也就是說,在兩宮皇太后共同“垂簾聽政”,共同掌握晚清政權的情況下,慈禧太后選擇了一位明顯和自己血緣關係更近的皇位繼承人。很明顯,對於載湉的選擇,將極大的影響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之間的權力平衡,甚至會造成慈禧太后獨掌大權而慈安太后形同虛設的危險局面。

但是,對於慈禧太后明顯“利幼君可專政,以內親可竊權”的決定,慈安太后非但沒有提出異議,反而欣然接受。

慈安太后,爲何會同意慈禧太后立自己的外甥爲帝?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當時的慈安太后雖然“益倦怠,不多聞外事,且輒靜攝不出”,但其在後宮的地位和朝中的影響並不在慈禧太后之下。母后皇太后的中宮地位,讓其擁有更爲名正言順的訓政之權。在諸多歷史文獻乃至清朝官方文獻的記載中,慈禧太后對待慈安太后的態度都是“先意承志,以事慈安,幾於無微不至,如是者數年”的所在。

雖然在諸多坊間傳聞中,慈禧太后對慈安太后的敬畏,皆因慈安太后手中握有咸豐皇帝之“如恃子爲帝,驕縱不法,卿即可按祖宗家法治之”的遺詔所致,但不管何種理由,都能說明此時的慈安太后絕非因爲對慈禧太后的忌憚,才同意其立載湉爲帝的建議。

其實,同意立載湉爲帝的建議,絕非慈安太后的軟弱表現,也非淡漠權勢的無所謂,而是其反覆權衡之後的理性選擇。

1、保證自己的皇太后身份,才能保證自己的安樂晚年

對於兩宮皇太后而言,“儻爲穆宗立後,則己爲太皇太后,雖尊而疏”。也就是說,如果選擇“溥”字輩近支宗親入繼同治皇帝爲後,兩宮皇太后就會升級爲太皇太后,而同治皇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就會成爲皇太后。如此一來,兩宮皇太后再想以“垂簾聽政”的方式,掌握晚清政權,就不再名正言順,只能被奉養宮中、頤養天年。

對於曾經遭受“贊襄政務八大臣”欺罔跋扈乃至權勢壓制之苦的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而言,肯定不願丟掉皇太后身份,失去對朝政大權的掌控。只有按照“兄終弟及”皇位傳承方式,從“載”字輩中選擇皇位繼承人,才能保證自己的皇太后身份,纔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爲保自身周全而不得不進行的選擇。

除了保住皇太后的身份,兩宮皇太后想要長久保持對朝政大權的掌握,還必須保證對嗣皇帝的掌控程度。不具備自主能力、未達到親政年齡的年幼君主,纔有繼續“垂簾聽政”的可能;也只有在兩宮皇太后養育和教導之下的年幼君主,才能保證皇帝成年親政以後和兩宮皇太后的親密關係;從而保證落得一個安樂晚年。

兩宮皇太后劇照

2、擁有實力強大之皇室宗親的支持,才能穩固自己的皇太后身份

鑑於恭親王奕訢對兩宮皇太后權勢的挑戰和威脅,慈禧太后逐步削弱奕訢所掌權勢,直至將其打擊爲僅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的虛職親王。兩宮皇太后畢竟是女性,畢竟有着執掌朝政大權的諸多不便,奕訢倒臺以後,兩宮皇太后急需另外尋找實力強大之皇室近支宗親的鼎力支持和擁護。

就道光皇帝一脈而言,拋去恭親王奕訢,也只有醇親王奕譞具備這個實力和資格,更重要的是奕譞身後擁有年齡合適、血緣關係合適的皇位繼承人人選。也就是說,爲了穩固皇太后的身份,延續對晚清政權的掌握,慈禧太后對於醇親王嫡長子載湉的選擇,絕對是理性之舉,慈安太后沒有理由予以反對。

當時的醇親王奕譞,身兼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管理神機營等數個實權官職,手握重權、權傾朝野。更重要的是,根據《清史稿·列傳八·諸王七》對奕譞的評價,這個慈禧太后的親妹夫乃系“乾乾翼翼,靡間初終”的所在,一副小心謹慎、人畜無害的擺設形象。也就是說,相較於諸如恭親王奕訢這等手眼通天的皇室宗親而言,奕譞更容易被控制,對於兩宮皇太后的威脅更小。

所以,對於慈安太后而言,不管慈禧太后如何選擇,兩人對於根本利益的追求基本相同;更重要的是,不管慈禧太后選擇誰成爲嗣皇帝,都會在名義上歸於慈安太后撫養和教導,都是嗣皇帝名義上的嫡母,地位依然、權勢依舊。而且,就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之間的而發展歷程來看,就算載湉成年親政,恐怕也會和慈安太后更爲親近。

後記

對於慈禧太后而言,慈安太后始終是“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的後宮之主、晚清政權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對於慈安太后而言,不管慈禧太后選誰入繼文宗,承繼皇權,慈禧太后也必定會對其“懾於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禮”。更重要的是,兩宮皇太后這一利益共同體也只有保持步調一致、口徑一致才能通過“垂簾聽政”的方式,穩固掌握朝政大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