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个体心理学的研究证童所犯的错误都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

例如,一个喜欢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的人有一个喜欢把事情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每次孩子把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时候,妈妈都会很快把后面收拾干净,让孩子们习惯把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习惯。母亲会痛苦地说,那又怎样?这孩子就是没有秩序感。事实上,所有的秩序感都是培养出来的。如果一个孩子有秩序感,他就不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一个孩子放学后,随意的把书包扔在地上,衣服甩在沙发上,鞋子脱的东一只西一只,她的母亲一边唠叨,一边把东西收拾整齐,孩子听着唠叨,无所谓的样子。

母亲说,那怎么办呀?他又收拾不好。

如果母亲能够忍受孩子收拾得不好,给他机会,让他从收拾的不好,到能够收拾得好一些,再到收拾得很好,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变成一个井然有序的人。

所以做不好不是问题,问题是要有做的过程。

02

爱撒谎的孩子后面,一定站着一位强势的家长,他们对孩子非常严厉,以至于孩子在达不到标准的时候,因为惧怕惩罚,于是选择了撒谎。

一位爸爸特别担心他的孩子会有品质问题。他说他的孩子经常撒谎,为了改掉孩子撒谎的毛病,他经常会跟孩子较真、求证,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爸爸不让孩子在学校附近买小零食吃,可是有一天他发现了孩子的书包里,有小零食的包装袋。爸爸就认定孩子买了小零食吃,他非常的气愤,拷问孩子,孩子声泪俱下地说,那不是他买的,是同学给他的。爸爸又到妈妈那里去求证,有没有给孩子零花钱,妈妈说没有。

孩子不肯承认,买了小零食吃,爸爸又到学校里去求证,结果是没有同学给孩子小零食吃。爸爸证明了自己的推测是有道理的,为此狠狠地惩罚了孩子。

但孩子的感觉是,爸爸为了证明孩子说了谎,兴师动众地到学校里去问,真是太丢人了。

爸爸证明了自己是对的,但他的强势让孩子更惧怕了。

爸爸需要明白,强势不是为了震慑孩子,而是能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能够发自内心的诚实,那才是真正的强势。

03

如果我们不停地提醒儿童,他很坏、他做得很糟糕,那么他就会信以为真。就再也没有信心和勇气把事情做好。而一个缺乏信心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觉得自己做不好,容易放弃,遇到一点挫折就觉得自己不行,所以做什么事情都会失败。他觉得自己很坏,是个糟糕的人,这样的信念,会根深蒂固。

其实摧毁一个人就是不停地证明他是错的。让他根据错误的判断,来规划自己的生活,坏的、糟糕的人该有什么样的生活,那就是他的目标。他会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很难去做有挑战性的、更有价值的事情,由此而灰心丧气。

04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让孩子获得信心和勇气,不要总是证明孩子是错的,而是帮助他找到对的事情做下去。

正确的事情做多了,错误就少犯了。

参考资料:儿童教育心理学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及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