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组织成立宝鸡885阳光博爱公益自组织团队,闫敏说,“那时做的项目很杂,满腔热切,却总有些时候觉得力不从心”。在公益调查途中,宝鸡885阳光博爱公益团队负责人闫敏前往这个“高原孤岛”,为学校送些学习物品和书籍。

墨脱之行竟如此颠簸,23岁的闫敏哭了一路。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右,嘎隆拉雪山峭壁在左,时有塌方。车子踉跄在陡峭的烂石子路上,像一叶单薄的孤舟。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在公益调查途中,宝鸡885阳光博爱公益团队负责人闫敏前往这个“高原孤岛”,为学校送些学习物品和书籍。彼时距墨脱公路落成通车还有月余。

这是她早早规划好的gap year,去西藏支教,然后去尼泊尔做义工。参与公益事务已六年,这个年轻的“实干家”迫切地想厘清些什么,在纷杂方向之间,在爱与困惑之间。

那已是7年前的往事了。

闫敏陪伴帮扶孩子

为逶迤的路

对一个年轻女孩来说,这样的“ gap year”太过崎岖了。

2012年,从四川雅安出发,经炉霍,过德格和昌都;到了拉萨,再去藏北的丁青和类乌齐,终到青海。

事实上,初到藏区,计划支教的闫敏就改了主意,因支教帮扶力量有限,她索性改为社会调查。同行志愿者共五人,沿途登记学校所需物资与贫困学生家庭情况,据具体需求联络募捐与师资。

2013年,闫敏只身再次进藏,除调研走访的“日常”,一路辗转。

——探望寺庙养老院中的孤寡老人,去神山志愿者之家做义工,将物资送去拉萨堆龙德庆SOS儿童村……

闫敏在帮扶孩子家中

她记不清经过多少河道与尘沙,却记下沿途的故事: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囿于交通条件与生计,许多孩子只在佛学院念上几年书,学制仅两三年,他们就离开学校,早早“订婚”,操持活计,应季时远寻虫草。也有“毕业生”索性“赖”在学校不肯走,闫敏记得他们的回答,“这里有藏奶茶喝”。

西藏林芝市墨脱县,门巴族小姑娘梅朵措姆遇到了难事。当地老师将梅朵措姆父亲的话翻译给闫敏听,大意是说女孩读书无用,早晚嫁人了事云云。闫敏帮女孩联络申请到助学项目,资助至今,言谈间不无欣慰,“她在重庆读大学,明年就要毕业了”。

有些藏地学校硬件齐备,校舍明洁、秩序井然,只是师资紧缺,通识课、艺术课更是奢望。数数课表,往往仅有三门,语文、藏语文、数学。

在每个对口帮扶学校,若撞见陌生的志愿者,孩子们都会驻足敬礼,哪怕是最害羞的一个——这“小小礼节”让闫敏念念不忘。

至今,被帮扶的藏区师生从未与闫敏“失联”,一对一帮扶,长期捐赠。2017年,团队募集到价值三十余万元的新衣,分别送往甘肃敦煌团委、湖北孝感义工联、陕西咸阳银凤爱心服务中心、陕西榆林青少年社工协会等地,通过团组织或志愿者团队发放。数千件新衣里,便有特地寄给西藏墨脱中学的一份。

事实上,进藏之前,闫敏已为公益事务奔忙了6年。2007,她17岁,首次参与志愿工作,在宝鸡金台福利院做义工,经年不怠;2008年,她18岁,加入本地公益组织,成了“最年轻的管理者”——参与汶川地震灾后心理问题救助、疏导孤儿群体心理问题,参与助残、处理求助,去山区、去福利院;2010年,组织成立宝鸡885阳光博爱公益自组织团队,闫敏说,“那时做的项目很杂,满腔热切,却总有些时候觉得力不从心”。

885阳光公益团队与孩子们

远行所获,丰富且杂陈。朋友们都说,闫敏“变得不太一样了”。于公益项目,她有了明晰的方向,“服务对象定位在老人和孩子两个群体”。在闫敏的这支公益团队,后续项目的开发都据此推进。

蜕变时刻并非一个具象的日子,于闫敏而言,或在感同身受、或在世事离合,又或许只在蜿蜒的路上。

为惦念的人

无论以光阴或比例计,闫敏俨然算得上“资深”——30岁,已经投身公益事务13年。现任全国青联委员、陕西省青联常委、宝鸡市青联委员、宝鸡市政协委员,先后荣获中国好人、第十届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个人、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陕西好青年、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为“玻璃女孩”举办的公益捐助活动

2013年,闫敏遇到“玻璃女孩”小雪。“她自幼确诊‘成骨不全症’,无法直立行走,双腿严重畸形”,闫敏记得,这个九岁的女孩当时还未上学,尽管小学距她家只一街之隔。团队立即为她联络入学,并找到可提供免费治疗的医院,多次募集善款。几番波折,孩子近况稳定。

经过数年联络,小雪已经“像个家人”,“有时见面吃个饭,有时打来电话”,闫敏感到欣慰,“从前腼腆,现在倒常和我开玩笑”。

2014年至今,团队发起困境儿童“微心愿”;2015年,帮扶重病的布依族女孩王艳。

2016年,团队联合中国儿童安全基金,开展“赋权式儿童安全教育五防”课程项目,尤其是“儿童防性侵”一项,延伸至法律知识的普及、司法类社工的培育等方向。目前校园宣讲课程百余场,在2017年、2018年的市级两会上,以提案形式将儿童安全课程纳入课堂。

多年“一对一帮扶”,闫敏走过当地许多村镇,陕西安康、宝鸡西山、陇县、千阳、麟游……落实需要救助的孤寡老人与孩子。团队协助农户种了花椒和柴胡,身为设计师的她,还为一所乡间“老人幸福院”做了建设规划方案。

闫敏与帮扶家庭

近几个月,闫敏与宝鸡市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协会的成员们忙着为疫情募捐物资、开通宝鸡市12355心理援助热线,开展社区代买志愿服务、残疾人“两群一线”线上服务……

这个五一,闫敏仍在加班。团队联系国外公益资源开展的线上免费英语课尚未下线,闫敏又在设计新项目,“我们叫它‘益老加油站’,是一键联网的呼救系统,帮助那些独自生活的空巢老人。”

事实上,在885阳光博爱公益团队,13名管理人员、250余位登记志愿者,几乎全是“兼职”。闫敏调侃说,“公益活动场场不落,自己室内设计的本职倒像个兼职”。

尽管团队分工明确,闫敏也有难处。对于实施和经费,专业的公益团队显然更具优势。885团队的项目涉猎越来越广,总是“倾囊补贴”的闫敏,渐渐也觉得“有点吃力”,而支撑一个公益项目研发与运营的,当然不仅仅是爱。

13年间,闫敏深觉“志愿服务逐渐细化、专业化、规范化,公众参与意愿更高,也越来越重视志愿者和社工的法律权益”。

885阳光公益团队在帮扶学校

妥帖地记下许多人与事,终归需要些智慧。

一对一帮扶的孩子已有160个,年纪小的还属稚龄,年长些的已是青年。他们之中,有些与志愿者极熟络、有些逢年过节发来问候,也有的悄然渐远。闫敏不会主动打扰他们。她想,也许孩子们太腼腆,也许只是因为年少时微妙的自尊心。

闫敏与孩子们亲近熟稔

她总能想起17岁去福利院做义工的时候,阳光正好,老人坐在逼仄的院中,显得孤黯。说起来,这是她所惦念的第一个故事。一去经年,铭心的故事,终有最好的结局。

监制:皮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