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小昊的奶奶之前得過布病,在寧夏第四人民醫院剛出院不久,家人考慮小昊是不是也得了布病。“孩子剛來的時候,腿疼的厲害,不能碰,查體的時候,脫褲子都不讓大人碰,自己一點一點慢慢褪下來的,當時他的左膝關節比右膝關節明顯腫脹,雙側膝關節外觀明顯不對稱,我們給做了布氏桿菌凝集試驗,後來結果顯示陽性,就確診爲布病,結合病史及B超提示關節腔積液的結果,以布氏菌病關節炎收治入院。

5月11日,在寧夏第四人民醫院,6歲多的小昊(化名)跟在爸爸後面跑來跑去,經過近半個月的治療,小昊可以出院了,他的爸爸一邊給兒子辦理出院手續,一邊記錄兒子出院後的用藥方法及複診時間,一邊又給自己的父親辦理住院手續,而爺孫倆得的是同一種病——“布病”。

“布病”是布魯氏菌病的簡稱,屬於人畜共患的全身性傳染病,臨牀表現爲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等,易被忽視而發展成慢性“布病”,嚴重者可能喪失勞動能力。但是人在感染布病後6個月內,如果及時救治按照療程服用藥物可以得到治癒,所以確診和及時就醫是治癒的關鍵。

6歲多的小昊在爺爺家待着,一個多月前,小昊出現左下肢的疼痛,當時家人以爲是小孩長身體呢,也沒在意,但是小昊天天嚷着自己的左腿疼。家人就帶他到銀川某三甲醫院就診,醫生看了之後,也考慮是生長痛,缺鈣,給開了一些鈣片讓回去堅持喫。鈣片喫了一段時間,效果不明顯。小昊的左膝關節開始出現腫脹,雖然看不出發紅,但是疼的厲害,不能碰。因爲小昊的奶奶之前得過布病,在寧夏第四人民醫院剛出院不久,家人考慮小昊是不是也得了布病。

4月22日,家人帶着小昊來到寧夏第四人民醫院就診。“孩子剛來的時候,腿疼的厲害,不能碰,查體的時候,脫褲子都不讓大人碰,自己一點一點慢慢褪下來的,當時他的左膝關節比右膝關節明顯腫脹,雙側膝關節外觀明顯不對稱,我們給做了布氏桿菌凝集試驗,後來結果顯示陽性,就確診爲布病,結合病史及B超提示關節腔積液的結果,以布氏菌病關節炎收治入院。”寧夏第四人民醫院兒科醫生蘆燕說到。

“兒童感染布病後與成人的臨牀表現有所不同,除了可能出現成人常見的表現如發熱、乏力、全身痠痛外,很多患兒會表現出不愛運動、拒絕行走、站立或行走時哭鬧,以及已學會走路的患兒又不會走路了。因患兒大多數不能詳細表述病情,此時,對有牛羊密切接觸史的患兒,建議家長排查布病。”蘆燕醫生介紹到。

小昊住院後,除了進行常規的抗布病治療之外,考慮到孩子的肝功不好,也加入了保肝護肝的藥物,治療三四天之後,小昊左膝關節腫脹明顯消退,疼痛減輕,經過近半個月的治療,小昊達到出院的標準,可以出院,繼續口服藥物治療。

蘆燕醫生提醒:除了老年人是布病的易感人羣,小孩子也容易被感染。尤其在農村地區,家裏養殖牛羊的,大人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給老人照看的,一定要注意,要給老人安頓好,避免孩子與牛羊密切接觸,以防感染布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