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年產量是1000萬件,今年海外訂單取消的就有700萬件。”曾爲國際服裝快銷品牌Zara代工生產針織衫的廣東省東莞市普萊雅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說道。

Zara代工廠、星巴克代工廠、雅詩蘭黛代工廠、雙立人代工廠,這些國外知名品牌的國內代工廠最近都在忙同一件事:轉內貿。

新冠疫情突然來襲,國外市場需求驟降,讓原本支撐他們的外貿代工訂單不是被取消就是被叫停,但國內工廠的生產線和工人卻不能停下,爲了拓展銷路,他們開始着力探索此前並不熟悉的國內市場。

記者從阿里巴巴獲悉,一個月內,阿里巴巴國內貿易平臺1688共計新增外貿工廠超2萬家,平均每天有近700家外貿工廠入駐,外貿工廠在平臺的交易額一個月已超220億元。

阿里巴巴透露,自去年以來,國內至少32萬家外向型出口企業正在謀求轉型內貿。該平臺福建、江蘇和廣東產地企業在今年3月份的交易規模比2月份均增長250%以上。

據商務部最新統計,今年1至4月,受疫情影響,中國進出口總額9.07萬億元,下降4.9%。其中,出口4.74萬億元,下降6.4%;進口4.33萬億元,下降3.2%;貿易順差4157億元,減少30.4%。服裝、玩具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10.2%。

4月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工貿易佔中國外貿的1/4。要統籌內外貿發展,支持加工貿易企業紓解困難,促進穩外資、穩就業。要對加工貿易保稅料件或製成品內銷,年底前暫免徵收緩稅利息。

不少傳統外貿代工大廠開始考慮加碼內貿市場。爲星巴克、Hydro Flask等品牌代工生產保溫杯的浙江飛劍工貿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今年的內貿市場對我們尤其重要。”

據該負責人介紹,公司做外貿代工已經有16年,外貿訂單佔業務總量穩定在80%左右。但受疫情影響,今年3月份開始,約有30%的預計銷往北美和歐洲的海外訂單都被取消或被叫停。

“現在海外訂單已經完全跟不上我們的產能了。作爲一個代工大廠,我們在業內知名度還是可以的,但自己的品牌在國內市場還沒什麼知名度,所以我們也想借此機會進入國內市場打造自己的品牌。”該負責人說。

不過,儘管該公司已經入駐國內不少線上平臺開展內貿,但該負責人仍表示,“目前內貿的量和之前我們外貿的量比還是杯水車薪。”

該負責人解釋稱,已經適應外貿“遊戲規則”的代工大廠在轉做內貿初期,可能會遇到多方面不適應,如產品外觀型號等參數之前國際大公司都會通過預先調研計算好,工廠按照訂單開工生產就可以了,轉做內貿後,要不斷根據國內消費者的喜好,設計新的產品樣式。

另一方面,內貿與外貿不同之處是,外貿訂單多數是量級巨大的代工大單,向跨國公司的全球市場供貨,而內貿訂單則量小且碎片化。“有的訂單還到不了我們的起訂量,不過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爲國內客戶小批量定製了。”

爲MAC、雅詩蘭黛等國際化妝品公司代工化妝刷的深圳雄旺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談及上述困難。

近年來該公司專注爲知名化妝品公司代工化妝刷等美妝工具,此前外貿訂單佔公司總業務量70%左右,今年受疫情影響,多數訂單被暫停。

“我們每年生產化妝刷幾百萬套,今年被叫停的有八、九份訂單,還有兩單被取消,佔總訂單的6成左右。因爲美國的港口都停了,客戶那邊貨物也就沒法收,所以他們會先暫停觀望。”該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稱,“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做內貿,只是量不大,但今年這種情況,可能要以內貿爲主了。不過,目前爲止國內市場也不是很活躍,內貿的量比往年來說也有所下降。也就是說,當前面臨內外貿雙下降的問題。”

提及下一步打算,這位負責人表示,公司下一步打算在國內的線上平臺和線下市場同時發力,不過該公司在國內市場不準備主推化妝刷,而是想賣牙刷,“這個商品我們去年就開始醞釀,這個月就能生產出來了,因爲用戶和市場會更大一些。我們的牙刷的毛體也是用自己的技術做的,會更軟一些。”

除了上述外貿轉內貿的困難,該公司負責人還對記者表示,公司在展開線下銷售時遇到的唯一困難就是資金,“貸款不好貸,大面積地鋪開幾家超市,怎麼也要幾百萬。”

此前主要給Zara、CK、Polo、GAP等國際服裝公司代工針織衫的東莞普萊雅紡織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疫情期間,做完的訂單就只能放在倉庫也發不出去,其他沒在做的訂單已經全部取消了。一共大概有800萬件,做了發不出去的有100萬件,還有700萬件是全部取消的。”

該負責人向記者講述了公司目前的艱難處境。“目前由於海外訂單的減少,工廠70%到80%的工人都已經放假了。如果沒有內貿訂單,工廠很可能撐不到現在的。”

他表示,公司從2016年已經着手準備拓展國內市場、降低外貿依存度,但目前內貿市場的訂單體量相對外貿市場仍然偏小。“現在還不到針織衫的銷售旺季,還正在與客戶洽談、打板過程中。內貿的困難就是單量比較分散、款式比較多,這跟外貿的區別就特別大,比如Zara一個訂單的一個款式可能就有三四十萬件,但是內貿一個單能上1000件就已經算是不錯了。”

位於廣東陽江的金輝刀剪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1989年,是目前中國五金行業唯一一家“出口免驗”企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公司主要爲雙立人、WMF等德國廚具品牌代工刀剪,往年每個月都有三、四千萬海外訂單,但今年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外貿訂單同比減少18%。

從去年年底開始,該公司部署轉內貿,今年3月份,公司自有品牌“廚立方”刀剪套裝上線,從立項到賣出第一套產品只用了14天時間,在3月底的平臺促銷活動上銷售額超過20萬元。

此前,中國貿促會調研700家外貿企業顯示,7成受訪企業表示今年難以爭取出口新訂單,外貿將面臨嚴峻形勢,近半數企業轉內銷意願強烈。

但同時,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面臨着部分行業國內市場空間小、內銷營銷渠道建設難、資金鍊風險較高、國內國際標準不一、短期內較難適應內銷等困難。爲此,中國貿促會建議,應通過舉辦面向外貿企業的線上展銷會,進一步開拓電子商務,搭建平臺大、受衆廣、收匯安全的內銷供求平臺,加強產供銷對接,協助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促進內外貿協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