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纽约邮报》4月2日报道,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造成牛奶供过于求,美国北部几个州的奶农计划将大量优质牛奶倒掉。对此一些经济学家深感忧虑,新一轮的经济危机是否会到来成为美国经济学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上一次见到如此大规模“倒牛奶”事件,还要追溯到1929年,当时的美国农场主大肆倒牛奶进入密西西比河,远远望去犹如一道“银河”一般。彼时的经济危机,直到现在仍是美国民众心中的一道疤。

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破灭前的最后辉煌

20世纪20年代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的时代,因为在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为了最终的赢家。英国和德国拼得个两败俱伤,导致英国的霸权彻底衰落,日不落帝国的光辉再也不能找照耀到不列颠群岛。

与英国的悲惨境遇相反的是,美国正式成为世界霸主,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军事上,英国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小弟”。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认为他们处在一个美好的时代,这个时代有着新的技术和新的生活方式,也充满着令美国人向往的机遇。

当时的总统胡佛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毫无疑问这时的美国人是自信的,因此消费起来便没有节制,各种进行利用贷款进行炫富式消费的行为层出不穷。

若以1923-192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为100进行计算,1921年的指数则为67,到了1928年则为110,至于1929年则到达了惊人的126。这样一组数据无疑显示了经济危机前的美国到底是多么的繁荣。

除了美国自身的发展,各国为了偿还美国的债务使得黄金大规模地流入美国,在1924年美国的黄金储量已达到世界总储量的一半。各国的这种做法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美国的财富,使得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更加刺激了美国国内的经济发展。

有着先进的技术,有着充足的自然资源,有着繁荣贸易的美国,给了当时民众一种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的感觉。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也于1929年9月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

但是殊不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正酝酿在美国繁荣的经济泡沫中。

二、“黑色星期四”与“黑色星期二”:美国经济的至暗时刻

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繁荣的经济背后隐藏着诸多的社会矛盾,这些社会矛盾一直在寻找着美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伺机给美国社会致命一击。1929年10月24日这是个特殊的日子,美国社会的最薄弱环节终于被寻找出来,各种社会矛盾蜂拥而上,美国经济的繁荣顷刻间荡然无存。

这个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美国的金融业,具体来说就是美国的股票市场,因资金的不断投入,使得美国的股票市场一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在10月24日这天,美国的股票市场开始狂跌,一度连机器都算不出美国股票预测不出美国股票的下跌趋势。与股票狂跌相对应的是美国金融市场的崩溃,这一事件被后来的人称为“黑色星期四”。

但是若是以为这是美国股票的最黑暗时刻可就大错特错了,除了“黑色星期四”,在美国的历史上还有“黑色星期二”的存在,这才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起点。“黑色星期二”具体时间为1929年10月29日,这一天里人们疯狂抛售股票,美国的股票市场一瞬间就下跌了将近40个百分点。

下降了近40个百分点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许多美国人积累起来的财富一瞬间被蒸发得干干净净,但偏偏又无力进行阻止,这时候美国人的心情可想而知。在随后的两个星期内美国300亿的美元,这就算是放在现今社会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损失,要知道美国在一战期间的总支出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字,因此金融市场的崩溃也被人们誉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一首儿歌中映射出当时美国社会的两大政治人物,一个是美国当时的总统胡佛,另一个则是前面提到的美国财政部长梅隆。两人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美国的经济密切相关,因此民众也将经济的崩溃完全归结于二人的头上。

但责怪归责怪,就算美国民众把胡佛和梅隆骂上个一万遍,其实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美国的经济也不会出现好转。相反自从美国股票市场崩溃的那日起,美国经济就陷入了全面毁灭性的灾难中,各行各业都受到股票市场的影响即将处在崩溃的边缘。

“倒闭”、“失业”、“贫困”是这时伴随着美国人民最常见的词汇了,整个社会充斥着一股绝望的气氛。后来的所谓“资本家倒牛奶”也正是起源于这场经济危机,不过后来的“资本家”不过是一种比喻而已,但在当时的资本家确实倒的是牛奶。资本家争相处理多余的农产品,密西西比一瞬间被倒入了成千上万吨牛奶。

三、大萧条下美国普通民众的悲惨生活,毫无人的尊严可言

无论何时普通民众都是经济变化的最直接体会者,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也不例外。经济危机造成美国的房地产行业迅速破产,与之而来的数以十万计的民众失去自己居住房子,因为民众的房子大多是用贷款进行购买的。

在大萧条的环境下,银行尚且难以生存,又何谈美国美国普通民众的贷款呢?据统计在在经济危机后,民众向银行申请了41000笔紧急住房贷款,只有其中的3笔获得了,这样的比例相信不用计算也可以看出有多低了。

金融业崩盘、银行倒闭、企业倒闭,与之而来的是一串串触目惊心的失业率数字:

1928年,失业率仅为3.2%;

1930年,失业率增长了200%,达到8.7%;

1931年,失业率增长到15.9%;

1932年,失业率猛增到23.6%;

1933年,失业率为24.9%。

对于1933年失业率数字要着重说明一下,因为24.9%的失业率换算到美国的人口大概有1500万人,1500万放在现在也是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这样的失业率毫无疑问达到了美国失业率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那么大萧条下普通民众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或许以美国中西部农民的事例来描述更为恰当。野草根、蒲公英、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成为民众的日常食物,甚至是专门给牲口吃的野草也被人们拿来食用。

难道美国中西部城里人的日子就会很好过吗?那是不存在的,腐烂的蔬菜和水果一被扔出来,人们就跟野狗一样去争夺这些东西。甚至人们会跟在运输蔬菜的车身后,车在运输的过程中掉下什么,他们就捡什么。旅馆里面的一些剩菜在被倒入垃圾桶后,立即就被抢夺一空。

全家出动在垃圾堆里抢夺西瓜皮和骨头的情景并不少见,这样的食物自然会有蛆虫存在,甚至有人为了看不见蛆虫选择把眼镜摘掉,所谓眼不见为净。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为了生存那还还有什么尊严可言,与牲畜又有什么区别。

失业率的上升常常也伴随着自杀率的上升,无独有偶,美国在自杀率也在大萧条期间上升到有史以来的最高。

在1929-1933年期间,自杀率一直高居不下,在1932年甚至达到了顶峰。据现代有关科学研究表明,自杀率与失业率是对应的,通常每增加1%的失业率就会增加1%的死亡人数。

我们无所得出大萧条期间美国自杀死亡的具体人数,但是美国在大萧条期间非正常死亡了700多万人,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自杀和营养不良。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流传着一则关于自杀的黑色笑话,在旅客入住前,服务员会问他们是要一个用来居住的房间还是要一个用来跳楼自杀的房间。

笑话归笑话,虽然服务员不会真的这么问,但是这个笑话也反映出有人在大萧条期间自杀是一件不会令普通民众意外的事。这时的美国人民是痛苦的,而且很多苦痛直到多年以后才逐渐淡化。 记录美国历史的《光荣与梦想》中曾这样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结语

关于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最后结局我们是知道的,罗斯福如救世主一般横空出世。他的新政迅速将美国人民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解救出来。但是在这场经济危机下,普通美国民众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关注呢?诚然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位伟大的总统,但是在谈及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时,可否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当时的普通民众呢?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简直毫无尊严可言,这又是否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参考文献:《光荣与梦想》、《美国经济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