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沿着北寧線作戰,隨着戰役的調整,解放軍向長春方向增兵,圍城人數變成了16萬人,自四平被攻克後,長春已然成了一座孤城。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然而被圍困的長春正在一點點被喫空,飢餓席捲而來,不斷的有士兵投誠和逃跑,蔣介石下令對長春進行空投補給,不過也是杯水車薪而已。

當時長春城中有國民黨的第60軍和新7軍兩個軍,以及保安部隊,共計10萬餘人,總指揮的黃埔一期名將鄭洞國,雖然都是國民黨軍隊,但是兩個軍卻是“兩條心”,有着親疏之分。

第60軍是滇軍,抗日勝利後部隊在越南進行整編,軍長是滇軍名將曾澤生,下轄第182、第184和暫第21師,1946年4月,第60軍調到東北,擔任吉林的防守,當時蔣介石表現出了對滇軍的不信任。

曾澤生擔任着吉林守備司令、第一兵團副司令等職,不過他的3個師卻被分割分散配置,3個師分別駐守在3個不同的地方,且不能互相照應,軍長曾澤生僅能指揮一個直屬分隊和工兵營的一個連。

正是在蔣介石這樣的佈置下,第60軍到東北不足一個月,佈防在鞍山的第184師的第551團就被東北民主聯軍消滅,5天后,第184師全部陷入包圍,蔣介石承諾的援軍卻遲遲不到。


最終第184師在師長潘朔端的帶領下,師直屬部隊和一個團在海城起義,第184師的起義震撼了東北的蔣軍,也讓曾澤生受到了刺激,1948年3月,曾澤生帶領第60軍撤退到長春城中。

這麼多部隊一下子集中到長春城中,糧食自然消耗的快,不過長春的新7軍是有提前儲備糧食的,處於嫡系和雜牌的區分,新7軍不願把糧食分給第60軍,身爲雜牌軍的第60軍將士深感不滿。

爲了防止兩支部隊鬧出矛盾,鄭洞國以城中心的正大街爲界限,分爲東西兩個防區,東邊交給第60軍防守,西邊由新7軍指揮,雖然兩支部隊被分隔開,但是矛盾卻依然存在。

糧食的根本問題沒有解決,新7軍的士兵喫的是白米飯、白麪膜,而分給第60軍將士喫則是大豆、高粱這些馬料,後來甚至連這些東西都沒有了,士兵們只能挖樹根煮水喝。

當時解放軍從延安和南方局抽調了10多名雲南籍幹部到長春,爲勸說滇軍展開動員,朱老總甚至親自給曾澤生等人寫信,請他們站在人民的一邊,曾澤生最終同意起義。

1948年10月17日夜,曾澤生帶着第60軍將士撤出長春東區陣地,移交給解放軍,第60軍的起義讓長春守軍陷入絕望,隨即新7軍等國民黨將士全部投誠,長春實現和平解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