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給心設個“彎道”,提醒自己做個理智的人,凡事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既要想到順利的一面,又要想到困難的一面,能進能退。原標題:肖玉 朗誦《給心設個彎道》。

原標題:肖玉 朗誦《給心設個彎道》

作者:王濤 朗誦:肖玉

第一次坐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我的心裏特別敞亮,心想:這麼寬闊平直的大道,一定很順利,很安全。可是,當走過一段筆直平坦的道路後,前面出現了起伏很大的彎道。我頗感遺憾,說:“要是沒有這樣的彎道多好。”駕駛員衝我一笑:“你不懂,這彎道可是故意設計的。”見我茫然,他接着說:“適當設一些彎道,能使開車的人時刻保持清醒頭腦,避免~由於慣性造成視覺上的誤差……”

人在旅途,希望腳下的道路筆直平坦,~就像人們希望人生旅途、生活之路一帆風順一樣。趨利避害之心人皆有之,然而,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直、平、順能有多少呢?

高速公路上的彎道是人爲設計的,~而生活中的“彎道”則是客觀存在的。人生在世,除了自己的心態,小到嬉笑怒罵、柴米油鹽,大到婚喪嫁娶、榮辱升降,~又有多少事情能夠按照自己的初衷去發展、去實現呢?大凡有點人生閱歷的人,靜下心來反思一下,都會有些感悟,我們何不主動在心中設上一個“彎道”?

給心設個“彎道”,提醒自己做個理智的人,凡事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既要想到順利的一面,又要想到困難的一面,能進能退。我記得高爾夫球名將黑根談到自己的制勝體會時說,他每打一局球之前,都事前準備打出六個壞球,那麼打出了壞球之後自己就覺得很正常,也不以爲然了。

這樣,他反而發揮出色,成績出乎意料地好。有行家評論說:事先承認不論哪一局球你都會不可避免地犯錯誤,就可以減少心理壓力,從而發揮出更好的水平。

對這種現象,有位心理學家還做過一個實驗:在給小小的繡花針孔穿線的時候,你越是全神貫注地努力,你的手抖得越厲害,線越不易穿入。在醫學界,這種現象被稱爲“目的顫抖”,意思是說,目的性越強越不易成功。聯想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成功是光彩的,也值得自豪。生活中我們一直在追求成功,但結果往往不是百分之百的如願。準備失敗,並非放棄追求與嚮往,-恰恰會因放鬆而讓弦上的箭射得更遠更準。給心設個“彎道”,其實是爲人生鋪設了一條坦途,引領自己步入成功的佳境。

朗誦者簡介:肖玉,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資深播音員主持人,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獲得者,第二屆全國十大愛心記者,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