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寶曆二年(827)十二月八日,敬宗被宦官劉克明等人殺害,宦官王守澄和梁守謙等率禁軍入宮,擁立18歲的李涵即位,改名李昂,年號“大和”。無人機從石人旁邊的土路上升起,然後飛向東南側的楊家窯村上空,神道從這裏向北延伸,章陵的全貌一覽無餘。

唐章陵位於渭南市富平縣宮裏鎮雷村八組,修建在縣城以北約15公里的天乳山之陽,爲唐文宗李昂的陵墓。2020年5月5日下午,我第三次來到唐章陵,操作自己的大疆無人機對這裏的神道進行了航拍——

1956年8月6日,“文宗章陵”被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爲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作爲“唐代帝陵”的組成部分,這裏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4月23日,我好不容易找到章陵,只看到一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2018年9月8日,我再一次來到章陵,這裏正在進行考古發掘,所以沒有拍攝任何照片。轉眼之間,兩年過去,考古發掘已經結束,章陵又恢復了平靜。

如今,在章陵南側的神道上,只剩下一尊殘損的石人,孤獨地站立在楊家窯村旁邊的一棵柿子樹下。它身穿長袍,雙手握着劍,爲武官的形象。頭部殘缺,雙腿埋於地下,遠遠望去就像一塊巨大的石頭。

無人機從石人旁邊的土路上升起,然後飛向東南側的楊家窯村上空,神道從這裏向北延伸,章陵的全貌一覽無餘。2018年,在楊家窯村內,房子前方的空地上,曾經挖出保存完好的石華表,證明這裏便是神道的最南端。

隨後,無人機沿着神道,自南向北飛過去。這裏的石刻基本毀於“文革”時期,除了破壞嚴重的山體和種滿莊稼的田野,什麼也看不到,顯得空空蕩蕩。2018年,在神道兩側的地下,曾經挖出大量石刻殘件,後來在原址上進行回填。

章陵因山爲陵,整體坐北朝南,平面接近方形,東西長約1350米,南北長約1300米。陵園四周有圍牆,四角修建有闕臺,四面均開有大門,總長大約5530米。神道位於南門外,乳臺至門闕之間,南北長約570米,東西寬約70米。

天乳山也被稱爲“西嶺山”,爲一座東西走向的獨立山體,以北部的半圓形山頂爲中心,由石灰岩山峯組成,海拔783米。這裏山勢平緩,左右兩峯隆起,形似雙乳,因而得名。章陵的地宮便開鑿于山脈的南麓,位置險要,視野開闊。

唐文宗李昂(809—840),原名爲“李涵”,唐穆宗李恆第二個兒子,唐敬宗李湛的異母弟弟,繼敬宗爲唐朝第15位皇帝。寶曆二年(827)十二月八日,敬宗被宦官劉克明等人殺害,宦官王守澄和梁守謙等率禁軍入宮,擁立18歲的李涵即位,改名李昂,年號“大和”。

李昂爲人恭儉儒雅,博通羣書。在位初年,勵精求治,放出宮女三千餘人。釋放五坊鷹犬,並且減省冗員,重用李訓和鄭注等人。大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李昂謀劃“甘露之變”,企圖消滅宦官勢力。事敗以後,遭到軟禁,朝政被宦官把持。開成五年(840),李昂抑鬱而終,終年32歲,葬於章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