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直到現在,在外援政策方面,CBA公司與20傢俱樂部仍沒有達成一致,但目前最有可能實施,獲得最多球隊同意的方案是“八一條款”。雖然大家都理解,聯賽能否重啓,在這一特殊時期並非CBA公司或籃協一言堂便可決定,但CBA公司的確有些“管殺不管埋”的意思,把外援喊回來了,但又沒有準確的開賽時間,直接就把俱樂部推到了外援面前——你自己去溝通吧。

特約記者/邵化謙

編輯/李軼楠

CBA能否重啓正迎來關鍵的一週。

五一假期結束之後,CBA公司向體育總局提交了6月6日重啓聯賽的計劃,這份複賽計劃得到了總局的批准。而就在本週,體育總局向國務院提交了重啓申請,如果獲得肯定的批覆, CBA重啓將成爲定局。


現在來看,CBA聯賽在六月份實現重啓已然是大概率事件,但大好形勢下,卻也暗藏難題。首先,CBA20支球隊還未接到CBA公司關於聯賽重啓的通知,一切仍存變數,更關鍵的是,到目前爲止,在關於重啓的諸多問題上,CBA各隊之間並未達成一致,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外援問題。


管殺不管埋,俱樂部有苦難言

外援的問題說來話長。早在3月15日,CBA公司就向20傢俱樂部下發通知,讓俱樂部召回各自的外援,準備重啓聯賽。在CBA公司最初的計劃之中,希望CBA能在4月份便實現重啓,成爲萬馬齊喑的世界職業體育的“開路先鋒”。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彼時國內疫情還沒有消除,相反國外、尤其是美國看上去形勢還沒有現在這麼糟,CBA公司的通知一發,就開始考驗各俱樂部的溝通能力了,怎麼樣能讓外援回來?

溝通的結果,幾家歡喜幾家愁,如上海隊一樣成功召回所有外援的球隊屈指可數,更多的,如新疆、遼寧等隊,兩個外援一個也沒回來,說俱樂部不頭疼,是不可能的。

雪上加霜的是,隨着海外疫情的加劇,3月26日,外交部、國家移民管理局發佈了關於暫時停止持有效中國簽證、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的公告,幾乎宣告了在這之前沒能歸隊的CBA球隊外教、外援,在全球疫情緩和或結束前再難赴華。

更尷尬的情況在之後上演,這一批趕在禁令之前歸隊的外援們,接受了14天的隔離,歸隊後滿心期待着CBA重啓,結果卻是一等再等,4月複賽的計劃被駁回後,何時重啓變得遙遙無期。

雖然大家都理解,聯賽能否重啓,在這一特殊時期並非CBA公司或籃協一言堂便可決定,但CBA公司的確有些“管殺不管埋”的意思,把外援喊回來了,但又沒有準確的開賽時間,直接就把俱樂部推到了外援面前——你自己去溝通吧。

而事實上,到了這一步,給予俱樂部巨大壓力的不僅是溝通問題,還有更現實的財力問題。


很多已經歸隊的外援,眼看複賽無期,又都返回了美國,譬如吉林隊外援瓊斯,深圳隊外援弗里曼,廣廈新籤的大外援霍利菲爾德,以及福建的杰特和勞森,都回美國了。

這些人裏面,有些是好聚好散,雙方看不到複賽希望,和平分手,有些純粹是因爲薪水分歧離隊。

而最終能把人安心留下的,如上文所說,財力與溝通能力缺一不可。CBA聯賽裏實力雄厚的幾家國企,上海久事、北京首鋼、北京北控,是CBA中爲數不多可以召回多位外援的球隊,而這些外援無一離開。而像財力並不算雄厚的江蘇肯帝亞,小外援布萊克尼歸隊也快兩個月了,現在看球隊總經理史琳傑的朋友圈,每天還是能和球隊一起練得虎虎生風。


“其實和外援溝通,最關鍵是拿他當自己人,當親人。”北控男籃領隊楊晨告訴記者,他最早是馬布裏在山西隊的翻譯,後來成爲馬布裏的私人助理,現在是北控領隊,關於如何和外援溝通,也是CBA裏有發言權的人之一。

“道理其實很簡單,但要做到很難,你得跟外援經常聊,他們在中國人生地不熟,球隊再不和他們多溝通,外援覺得你就把我當工具使,不會願意在這待著。”楊晨說,“我們現在歸隊的福格和穆爾特里,還是很識大體的,穆爾特里的妻子預產期是7月,我們和他一直溝通目前中國的防疫形勢,他自己也知道美國現在疫情嚴重,如果回去了很可能回不來了,他現在已經答應我們安心在國內訓練、比賽,畢竟他掙錢也是爲了養家,大家互相理解,才能沒有隔閡。”


八一條款,成行可能性最大

明白了CBA球隊與外援這三個月間的“分分合合”,就應該清楚,CBA各隊間目前關於外援情況的錯綜複雜性。有的球隊外援一直未歸,比如山東;有的球隊無奈下籤了備用外援,比如遼寧與新疆;還有的球隊全部外援或部分外援一直與球隊在一起,如上海、北京、廣東;也有球隊的外援返華之後再次歸美,比如福建吉林等隊。

與此同時,目前我國仍禁止外籍人員入境,有球迷或許會問,CBA公司有沒有可能幫助球隊爲外援申請特殊簽證來華,實際上,在前幾日姚明與白巖松的連線中,姚明提到重啓的前提是一定不違背國家防疫條例,而衆所周知,國家現在的防疫策略就是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美國又是疫情重災區,姚主席的話意味着什麼,不言而喻。

這種形勢下,聯賽重啓後的外援政策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制定,又如何保證絕對公平,顯得格外困難。

在過去兩個月CBA公司組織的20傢俱樂部內部會議中,曾有球隊提出絕對全華班,但據悉這種聲音很快就被否決,也有球隊提出保持之前的外援政策,但由於更多的球隊外援並沒有到位,因此也不可行。其實直到現在,在外援政策方面,CBA公司與20傢俱樂部仍沒有達成一致,但目前最有可能實施,獲得最多球隊同意的方案是“八一條款”。

“應該說,八一條款現在已經獲得了普遍認可,就是當你全華班的時候,對手的外援不管一個還是兩個,需要外援四節四人次,跟之前打八一時一樣,這個大家基本上認同了。”一名俱樂部總經理告訴記者,“但是單外援打雙外援怎麼安排,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意見,有意見說雙外援的球隊還像上賽季一樣,四節六人次,也有意見說直接向下賽季靠攏,到時候不管你幾個外援,大家都外援四節四人次,也算提前適應了。”

對於這一話題,山東主教練鞏曉彬則在最新的採訪中表示:“球隊目前進行了多種預案,一直和兩個外援密切溝通,提醒他們時刻保持狀態,一旦政策允許,外援將隨時可以迴歸球隊參與合練。如果實行全華班的話,我們也有相應的準備,大家都是一樣的。”


這一次的犧牲,能否換回未來的規範?

CBA目前是公司化運營,20支球隊都是股東,過去聯賽每有大事件,常常是以投票表決的方式進行,譬如上賽季定下的在未來推行工資帽的政策,就是多數俱樂部同意了,才得以實施。

之前關於CBA聯賽的重啓,CBA公司有一段時間也保持着一週一次電話會議的頻率,羣策羣力,把自己關於聯賽重啓的想法說出來,這期間,當然也免不了爭論。

現在CBA公司報上去的聯賽重啓方案,是綜合現有情況的一次抉擇。傳聞,這一次的方案如果獲得批准後,很有可能不會再有之前的股東代表大會投票,而是會直接執行。

如若屬實,這顯然並不是一個十分職業的安排。看上去,一些球隊與球員的利益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與損失。在當前疫情嚴峻的大環境下,或許最終就算爲了大局,爲了聯賽的整體利益,有球隊會願意做出犧牲,但這樣的犧牲,不該成爲理所應當,更不該成爲常態。


畢竟對於職業體育聯盟來說,球隊是聯盟的參與者,球員則是聯盟真正的財富,如何保障他們的利益,永遠是重中之重。

而這一次疫情帶來的種種衝擊與變故,對於我們的聯盟以及各傢俱樂部,也應該給予啓示與反思。

3月聯賽重啓之勢並不明朗之際,CBA公司讓各隊召回外援是否操之過急?未來的工資帽體系,球員薪資結構與保障,面對不可抗力因素該如何動態調整?能否形成相關條例與規範?這一切意外,能否倒逼職業化的推進?

CBA聯盟已是一艘鉅艦,每一次調頭與轉向,都需要更多思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