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神獸歸籠”

家長們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不過還在家上網課的同學們

要注意了!

千萬不要長時間

佩戴耳道嵌入式耳機

武漢就有一個男生,

因此患上了急性外耳道炎!

14歲的張超(化名)是一名初二學生,由於疫情,他在家上了兩個多月的網課。 一個多星期前,張超突然感到左耳裏面隱隱作痛,3天后疼痛不僅有所加重,耳道里還流出水,出現耳鳴症狀。 5月8日,在家長的陪同下,張超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在門診,接診醫生檢查發現小張同學左側外耳道充血、腫脹,索性鼓膜尚正常,聽力檢測暫無大礙,診斷爲急性外耳道炎。隨後通過詳細詢問病史,賀醫生了解到,兩個多月來小張都戴着耳道嵌入式耳機上網課,下課了時常也不摘下耳機。

醫生囑咐小張同學回家後暫停戴耳機幾天,再口服藥物並結合耳局部用藥,3天后,小張的症狀有了明顯好轉。

醫生介紹,因爲疫情,學生們都在家裏上網課,這段時間,不少家長在擔心孩子視力的同時,又開始擔心孩子的聽力。

該院門診也接診了不少

因戴耳機上網課,

導致耳朵“受傷”的學生。

這也是因爲有些學生在上網課時不想被周圍的噪聲干擾,都喜歡戴着耳機上課,有時課間休息或喫東西時也沒摘下耳機。上網課需要通過耳機或音響來聽老師的講課內容,而日常上學聽講,則是直接聽老師在講臺發出的聲音,對於耳朵來說,二者是存在很大差別的。

其實不止是上網課的學生

愛在電子設備上追劇的朋友們

也要注意!

如何保護耳朵和聽力呢?

聽聽醫生的建議

▼▼▼

選對耳機

耳機從佩戴方式大體分爲兩類,一類是耳道嵌入式,一類是包裹耳廓式。

耳道嵌入式耳機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1、深入外耳道,有將外耳道耵聹推入外耳道深處的可能;

2、耳機與外耳道皮膚的長期摩擦會引起毛囊發炎;

3、耳機長時間壓迫外耳道會引起耳痛、耳脹;

4、耳機不適當清洗,隨着佩戴時間的延長,存在滋生細菌的可能;

5、耳道嵌入式耳機是將聲音直接靠近鼓膜傳遞,能量相對更強,不同老師講課音量存在很大差異,如果不及時調整音量,很容易引起耳朵不適。由於這種耳機非常接近鼓膜,耳朵的許多保護機制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更易導致耳朵疲勞和損傷。

建議如果確實需要佩戴耳機,可佩戴包裹耳廓式耳機,因爲這符合一般的聲音特點,也不影響耳道的功能,對耳朵結構影響相對小。

遵守“60,60,60”原則

每次戴耳機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不要在外界環境噪聲超過60分貝時使用,不連續聆聽耳機超過60分鐘。

最好使用外放音響

上網課時最好是使用外放音響,而且控制音量,如條件不允許,最好佩戴包裹耳廓式耳機,音量適中。30分鐘到40分鐘後,摘耳機休息,不要在佩戴耳機時喫東西,課間休息的時候要摘下耳機。要避免熬夜,熬夜後次日會很疲勞,戴耳機上課很容易引起耳朵不適。同時,要減少平時娛樂設施的噪音暴露。

值班編輯:K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