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金華鎮副鎮長孫爽介紹,汛前,全鎮已對鎮內重點部位防汛渡汛工作,如汛期值班值守、防汛應急演練、在家人員管理摸排、物資儲備等情況進行全覆蓋檢查和督促,並由政府統一採購救生衣、編織袋、雨衣、燈具等防汛搶險應急物資,完善物資儲備。“今年以來,我們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防汛減災工作,汛期前已多次召開全體鎮村幹部大會,安排部署全鎮防汛減災工作,重點要求做好全鎮水庫、河心洲壩、山洪危險區、沿江低窪地帶、堤防、集鎮供水工程、集鎮防內澇等重點部位防汛渡汛工作,確保羣衆平安度汛。

汛期已至。連日來,遂寧市沿江各鄉鎮嚴陣以待,認真查找防汛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做好防汛應急演練,做細河堤、水壩沿線的維護疏通工作,加強防汛搶險應急物資儲備及應急隊伍組建,確保各項防汛準備工作落實到位,平安度汛。

遂寧經開區新橋鎮防汛搶險應急物資儲備充足

射洪市金華鎮:

危險地帶村民動態管理

對於多次遭受洪災侵襲的射洪市金華鎮來說,防汛工作尤爲重要。

“今年以來,我們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防汛減災工作,汛期前已多次召開全體鎮村幹部大會,安排部署全鎮防汛減災工作,重點要求做好全鎮水庫、河心洲壩、山洪危險區、沿江低窪地帶、堤防、集鎮供水工程、集鎮防內澇等重點部位防汛渡汛工作,確保羣衆平安度汛。”據金華鎮副鎮長孫爽介紹,汛前,全鎮已對鎮內重點部位防汛渡汛工作,如汛期值班值守、防汛應急演練、在家人員管理摸排、物資儲備等情況進行全覆蓋檢查和督促,並由政府統一採購救生衣、編織袋、雨衣、燈具等防汛搶險應急物資,完善物資儲備。

截至目前,金華鎮已儲備救生衣300件、編織袋10000條、雨衣80件、燈具50具、對講機10部、手提喇叭10個;其中,水庫、山洪危險區、沿江低窪地帶等相關村分別儲備救生衣50件、雨衣20件、編織袋500條;水衝壩、金華壩兩個河心洲壩所在村儲備應急轉移包600個,救生衣800件、燈具40件、雨衣50件等。

“下一步,我們將安排人員及時對水庫大壩外坡進行整治維護,確保水庫大壩安全運行。及時補充完善水衝壩、金華壩轉移路線、洪痕等標識標牌。並督促各村各社區按要求成立防汛領導小組和搶險應急隊伍,制定汛期防汛值班表,嚴格實行24小時值班工作制度,做好汛情和災情相關信息收集報送等工作,確保信息能及時上傳下達,並調度好各村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孫爽說,針對水衝壩、金華壩、沿江低窪地帶所在村常住村民人口,他們落實轉移責任人,加強在家人員動態管理,每半個月進行摸排覈實並建立臺賬,7月、8月主汛期期間,金華壩村兩委將安排專人,在碼頭對乘船進出島人員造冊登記,全面掌握進出島人員人數和名單,動態化管理在島人員,確保全鎮村民平安度汛。

船山區永興鎮:

相關設施提前清淤、疏通除隱患

“根據省、市、區防汛減災工作要求,永興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爲組長的防汛救災領導小組,並召開會議,安排部署今年防汛工作。”永興鎮人大主席鄧立勳介紹說,汛前,永興鎮下屬各村以“誰設障,誰清除,誰受益,誰治理”的原則,組織人員進行了汛前檢查,對查出的問題明確責任、迅速落實、限期處理。

“各村成立了以村幹部、民兵、黨員爲主的10人以上抗洪搶險隊伍。”鄧立勳介紹說,永興鎮有“大面溝水庫”“應龍橋水庫”“觀音溝水庫”“蒲草溝水庫”4個水庫,還有元寶堰等各類山坪塘、石河堰246處,按照船山區防洪指揮部要求,該鎮已落實安全責任人、技術責任人、監控責任人。同時,大面溝水庫和應龍橋大壩、蒲草溝水庫溢洪道整治工作已經基本完工。

“目前,我們已認真排查、整改影響度汛安全的各種隱患,加強場鎮內部防洪排澇管網整治,對相關設施進行了清淤、疏通。花拱橋社區、東興社區已完成防洪排澇應急預案制定。”鄧立勳說,本週內,他們還將進行多次應急演練,明確人員撤離組織方式和路線,在遇到洪水威脅時及時轉移羣衆,全力搶險,確保周邊羣衆安全。

遂寧經開區新橋鎮:

提早部署完善防汛預案

遂寧經開區新橋鎮鳳台壩區的黃連沱村、鳳台村、順江村、順河村、小壩村緊連涪江,每年汛期,防汛壓力巨大。

“爲了做好‘防大汛、抗大災、搶大險’的準備工作,新橋鎮黨委政府在年初就對防汛工作作出安排,完善了防汛工作預案,調整充實防汛指揮部成員,進一步全面落實以主要領導爲核心的防汛責任制,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鎮村兩級都成立了防汛應急搶險小分隊,增添了防汛應急物資,並完善了防汛應急預案,責任落實到人,切實做到了認識到位,組織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以確保平安度汛。”據新橋鎮黨委委員、多元化解協調中心副主任胡海華介紹,針對沿江村社,新橋鎮已摸清了常住村民人口、落實轉移責任人,加強在家人員動態管理,並要求相關責任人24小時值守。

目前,新橋鎮已經儲備了救生衣400件、編織袋6500條、雨衣100件、燈具100具、提喇叭40個、水靴50雙、救援繩100根、鐵鍬200把、行軍牀280牀。胡海華介紹說,在加強備戰的同時,新橋鎮也積極利用廣播、QQ、微博微信等方式,廣泛宣傳防汛抗洪、避災、救生、撤離轉移報警信號等防汛安全知識,全面提升村民防災應急能力。

(全媒體記者 賀建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