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中国四大美女之一,且居四人之首。西施的本名叫施夷光,之所以被称为西施,或许这个名字有类似于昵称的意思。到了后人口中,西施经常被尊称为“西子“。这个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因为她的天生丽质、倾国倾城,几乎已经变成了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在四大美女中,西施和貂蝉所担负的任务有相似之处。西施是授命以美色魅惑君王最终达到颠覆国家的目的。貂蝉则是授命以美色诱惑权臣并借机离间权臣父子关系,以期达到铲除权臣的目的。两人最后都成功完成了任务。身为弱女子,能在浩瀚如垠的史海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真不知是该欢喜还是该叹息?


讲西施的故事,就离不开另外一个重要的人,那个人就是被后世尊为“商圣”的范蠡。范蠡,楚国三户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可以说,范蠡是中国最早的商业理论家。他在辅佐越王勾践振兴越国,一举荡平吴国后,便急流勇退,遨游于山川湖海之间。在范蠡游历期间,曾经有三次经商成为巨富,但三次都散尽家财,最后在陶丘定居,并以“陶朱公”之名流传后世。


西施其实是被当做礼物进贡给吴国的。越王勾践在和吴王夫差的交战中失利后,就采纳了文种“伐吴九术”之四“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的计策,遍访民间美女,最后在苎萝山下访到西施,带回王宫授以技艺后,才送到吴国。

西施在吴国凭借美貌和心机,的确诱惑了夫差,给越国清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直到越王勾践长驱直入,一举灭了吴国。到此时,西施算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完成任务之后的西施,最后怎么样了呢?


主流的说法不过是死与不死两种。或是说被吴人沉湖的,或是说被越王,或是越王后沉江的,或是说西施羞于见家乡父老,自缢而死的。总之都是一缕香魂归了地府,世间再难见到西子容颜。不死的说法就温情的多了,说吴国国破后,西施旧日的情人范蠡早有准备,偷偷带西施离开王宫,两人携手泛舟五湖,成了一对神仙眷侣。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似乎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虽然正史上找不到相关记载,但民间史、志、传奇却多有涉及。甚至宋代文豪苏东坡也曾写过“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这样的话。如此看来,这样的结局,似乎能让更多的人心里感到安慰?


西施原本只是越国的民间女子,有父母疼惜爱护,生活本该是快乐的。但为了君王的复仇大计,不得不远离故国,以一己之力,周旋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帝王后宫,群敌环伺,尔虞我诈,其难其险可想而知。单是想想,都替她捏了一把汗。好在,公道自在人心,后世对西施,还是不吝公允之评的。

《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诚如《墨子》所言,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国者,大多都把罪过归于女子之身,惟有西施是个例外,同样是魅惑君王亡国,但却没有人把西施和妹喜、妲己、褒姒之流相提并论。此言,于西子,实属大幸!


西施

唐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说,国家的兴亡都有它自己的原因,吴国人何苦要怨恨西施。如果吴国真的是因为西施而灭亡的,那越国的灭亡又该怨谁呢?

罗隐这首咏史诗一反“红颜祸水”之说,郑重的指出家国兴亡自有其规律,不能把罪责嫁祸给无辜的女子,反倒是帝王应当负起亡国之责,不能诿过于人。想来,泉下的西施若听到后人有如此公论,定会开怀大笑一番吧。


历史的迷雾任谁也无法完全拨开,虽然现有的史料不能完全说明西施最后到底是死了,还是和范蠡过起了神仙日子,但说不定在以后的某一天,新的历史发现突然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未可知,让我们都静等那一天的到来吧!

相关文章